有关生父亲的作文

【篇一:摒弃偏见】

如果是一个人在家,我肯定不会去看《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就电影的取材──对于“‘富二代是否杀害亲生父亲’一场的讨论”而言,并没有现在那些关于情仇爱恨的电影那么吸引我,演员也不是什么高颜值的小鲜肉。以我会先入为主的想──《十二公民》应该是一部无聊的电影,我对它应该很难产生兴趣。这是一种不知不觉间产生的偏见。

因为到正式接触这部电影,步步深入时,我才发现《十二公民》并非我想象的如此。

电影讲的是某大学针对时下热点——富二代杀死亲生父亲的案件,来开展模拟法庭,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然后再请12个人针对这场模拟官司来对富二代进行“有罪”或“无罪”的投票。对于这个案件,人们都是一边倒的认为富二代就是杀人凶手。因为人证、物证俱在呀!而且富二代曾与其生父有过多次争吵,也曾扬言“我要杀了你”,所以当8号公民投“无罪”时,其他11人都惊呆了。之后,8号又一步一步的对证据和证人的证词提出合理的怀疑,其间固然与许多人有过多次争吵,也多次被质疑,但他始终坚持投“无罪”。当然,最后的结局也证实了富二代确实是无罪的。

说实话,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结局会是如此的“单纯”。在电影开头8号刚出场时,我就觉得8号不简单,我把这种感觉归功于经验的直觉,毕竟看多了也就能猜到后面的剧情。而且他一直在强调“咱们就讨论讨论”但表情大多都是严肃的。他说“:在你举手投‘有罪’时,那个孩子就已经死了,在你的心里,他死了。”而在他拿出一把与杀人凶器一模一样、又非常罕见的刀时,更让我觉得他是有备而来。奇怪了,反正我是不觉得一个陌生人会为了一个所有人都认为是凶手的富二代努力,毕竟当下情形对富二代十分的不利。于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在我脑海中呈现。8号跟富二代有关系吗?他是不是凶手?他额头上的伤口又代表了什么?又或是他跟凶手有什么关系?而他在与人争辩中异于常人的隐忍,又说明了什么?好吧,看到结局的我是惊讶的,8号仅仅只是一个检察官,最后也没有什么巨大的阴谋,整件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嗯,请原谅我,我并不是不相信正义,我只是没有想过“事实”的正义、“社会”的正义。而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偏见,使得明明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在我这却成了不可思议。

就像在电影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富二代是凶手。为什么?因为他是富二代呀,是“目无尊长、不学无术、花天酒地”的富二代呀!他有蹲过大牢的生父,口碑不好的养父,俩父亲又都是“外地人”,再加上证人是楼下孤苦伶仃的可怜老人和住在对面的与富二代不熟识的女子,人们便偏见的认为富二代就是凶手,却忽略了那漏洞百出的证词。还有电影中的5号公民,曾被冤枉入狱,虽然他什么也没做,但一年半后出狱,却遭众人指指点点,人们偏见的认为蹲过大牢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还有10号,一直歧视外地人,只因曾有几个外地人干过坏事。

像这种对事对人都持有偏见态度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偏见,本质上源于人们的劣根性。人们是愿意相信美好的。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失望的次数多了,渐渐地,我们就不愿再去相信美好了。所以我们开始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一切。用恶意揣测、用曾经衡量、用道德判罪,却又不觉偏见。最后往往冤枉了无辜人,也不觉得自己有错。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群众呀,是“无辜的群众”呀,错是永远也不在群众的。可,若群众无辜,那谁又有罪,是受害者吗?

确实,我们无法给群众定罪。可是,假如,你就是那个被冤枉的人呢?在你经历本不属于你的苦难和群众的舆论后,突然有个人告诉你“对不起,弄错人”时,你会选择原谅因为偏见而伤害过你的群众吗?你会认为他们无辜吗?平心而论,我不愿意。为什么我要为你们的错误买单?这对我来说公平吗?难道你们无辜,我就不无辜吗?如果你也无法选择原谅,那么,就请不要再坚持自己的偏见了吧!毕竟,如今被偏见伤害过的人已经太多了。相信大家也一定不希望地球的未来,将由一群犯错却不自知、以偏见处事的人来统治吧!

或许,再开口之前,我们可以多一点思考,在错误面前,不要老想着撇清自己。摈弃偏见,才能透过生活的雾霾,迎来真相的红日。

热门推荐
1我的理想
2寻觅那一份人间温情
3小鸟
4溪流中的鱼
5围绕让写一篇作文
6当不适成为习惯
7雨中撑起了一片晴空
8碎片生活
9感恩母亲
10家里的老物件
11星空下的遐想
12一次难忘的体验
13不能改变大势,那就改变自己
14调皮的妹妹
15为你点赞
16参观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17品尝美食
18最美不过你
19咱们班的“假小子”
20丢了我自己
21九龙山游记
22陪妈妈过三八妇女节
23蜗牛的秘密
24我学会了读书
25我们班有趣的事
26温暖的旅程
27为梦想而战
28比施舍更高贵的
29再游河桥古镇
30行走人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