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冠礼的作文

【篇一:成熟】

平常人说话,不常用“成熟”二字。这两个字比“成长”更庄重,比“成才”更细腻,比一切显示进步的字眼都更值得我们品味。

《仪礼。士冠礼》中的《冠仪》篇这样写道:“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古人将冠礼视作成人成熟的起点,而在描述冠礼的这篇文章中,明确地指出了一个人成熟的行为标志: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即举止体态的端正,仪表风度的庄重,言语辞令的温顺。《礼记》认为,这是成熟的外在表现。即使是现在,我们也总下意识的将那些举止稳重风度翩翩的人视作最可托付的人。

而成熟并不仅仅体现在举止行为,还体现在心态。曾经,内地一位作家公开撰文批评武侠小说家金庸的作品低俗,并把他的作品和“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列为四大俗。金庸先生在武侠界享有盛名,拥有众多读者,却遭受此作家的刻薄批评。媒体都认为,两位一定会在报纸上打起笔墨官司。不想金庸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根本没有对此作家的批评生气,并以佛家所言“八风吹不动”来希望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是有修养的成熟作家的成熟心态。白居易也曾言:“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面对诸多无关小节,成熟的人往往能一笑置之。成熟的心态中,总能开出宽容与坚强的花朵。

随之而来的就是成熟的智慧。学会思考,学会克制,学会理性与感性的转换。智慧没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分,只是成熟的人能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智慧。成熟使人坚定,智慧使人前进。明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少年得志,一路青云,位高权重,他有儒家“为天地立心,为臣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也清醒地意识到改革的艰难。他没有像之前的前辈一样因畏惧而退缩,也没有像王安石等改革家一样轻举妄动致功败垂成。他以自己深思熟虑的行动与一往无前的气概,成就了自己与管商齐名的伟业。

世间万物都会经历的成熟的过程,就像花有繁开硕果之日,芽有成参天高树之时。雏鸟会成为雄鹰,幼虎会成为巨兽。红叶经霜而赤,腊梅沐雪而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这样一份规律,而人类又有所不同。因为这份成熟只凭阅历,无关年龄。

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成熟的大道上。或许水到渠成,或许豁然开朗,或许润物无声,或许惊雷震耳。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终有一天,我们能使它成为自己前进中的一步。

【篇二:一场师生对话】

一天,景春兴冲冲地找到孟子,一开口,就问孟子:“先生,像公孙衍、张仪这种人,他们一发怒,天下的诸侯都害怕。他们情绪平和,在家呆着,天下就太平无事,难道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孟子很生气:“他们怎么算是大丈夫呢?你难道没有学过礼吗?”听老师这么一说,景春一下子蔫了。

孟子继续说道:“男子成年行加冠礼,父亲训导他,告诉他该怎么做。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结婚后,一定要恭敬、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做生活的准则。”

景春是个聪明人,他听出了孟子是在讽刺公孙衍和张仪,只知道顺从帝王依附帝王不敢违背帝王的意志,像女子一般。

“那怎样才算是大丈夫呢?”景春有些迷茫。

孟子义正词严地说:“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当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实现理想的时候,和老百姓一起踏着正道前行,实现不了理想的时候,就独自行走在这条路上。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景春若有所悟:“这样看来,真正称得上大丈夫的,老师您算一个,以前的孔子也算一个,老子、墨子大概也算吧。”

孟子轻轻点了点头。

热门推荐
1我的烦恼
2国学经典伴我行
3我的朋友
4八年级上册作文我的自传
5抗日英雄作文
6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7青春不散场
8书香依旧,我在前行
9我的妈妈
10告别童年
11秋天的葡萄园
12未来的海洋想象优秀作文
13难得的暑假
14我眼中的美丽家乡
15柳树的自述
16一次刺激的体验
17成长与成功
18八年级作文
19一张旧照片
20一杯热水
21读《故乡土,祖国情》有感
22续写《变色龙》
23三个笑容
24这一学期的收获
25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
26读懂那片叶
27读书之乐
28雨语
29割不断的家具情怀
30味中之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