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向士的作文

【篇一:向士学习】

知识分子作为连续中国历史文化使之千年不断的生命载体,在历史长河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而今天,“钱学森之问”不得不令我们从新审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

已无人说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农,不工,不商,不仕”,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手无缚鸡之力”,然而,他们却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胸怀天下,满腔热情。他们一句话能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他们一蹙眉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他们一只手能担负起天下兴亡。

这就是士。

还记得有那样一个人,站在汨罗江畔,迎风而立,思索自己的一生:从古帝王后裔的身份到昔日的三闾大夫,直至今日的流放之人;从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到提升自己的修养,直至穷其一生为国操劳;从满腔热血到《离骚》中的抱怨,直至汨罗江中那颗冰冷的心。他的一颗赤子之心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楚怀王身上,他亦是怀着这样的赤子之心为汨罗引流。

还记得这样一个人,站在水月庭院,望月而立,迷茫又无助地看着这个世界,他用孩童之心的执着,本真而不虚伪,令这世界多了一份返璞归真。偏偏他活在一个大人们的世界,那是成人所掌控的世界,带着对精神的践踏,对人性的忽视,却不料将这孩童之心打磨的愈发的亮,照亮至今。

还有那么一群人——司马迁吟血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孔孟在放空世界中与上古精神相交谈;李白在茫然苦闷中与明月相盈杯;鲁迅在苦痛挣扎中与自由意志相拉扯。

这不仅是他们这一小部分人的想法,这更是千万知识分子,千万士人的心声。这种近乎于愚蠢的执着,无疑是中国文化千年不朽的明证。他们强大的心之力影响了何止千年。

今天,钱学森问:我们建国这么多年,大力发展教育,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拿诺贝尔奖?这一问无疑点醒了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我们该到哪里寻找,是仅仅做到一个做题的机器就是知识分子了吗?

古代的知识分子无疑是令人所敬佩的,他们带着亘古不变的天赋之光,坚定地照亮了中国的阴霾。可是,我们应该仅仅靠他们而不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光明了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不是。我们只有从他们手中接过,学到更多的思想,继承更多的精神食粮,延续那一束束天赋之光,才能使中国的历史永不干涸。

热门推荐
1蛋壳变形记
2彩虹的作文
3自我介绍
4两代人的心灵对话
5未来的学校
6走进初二
7我最敬佩的人
8走进乡村
9淇水边的爱情
10希望之花在感恩中萌生
11回家
12假如我有超能力
13我感受到了幸福
14有你,真好
15冰川徒步
16这次我没有退缩
17当下雨的时候
18气球又回来了看图写话
19记忆中的画面
20我的外婆
21与梦想走过的日子
22天使之梦
23微笑面对失败
24我的语文老师
25视野与幸福感
26《红岩》读后感
27写手工挂面的作文
28难忘的暑假三年级作文
29小猴子盖井盖看图写话
30黄仙洞游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