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席德的作文

【篇一: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读书就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至少对我来说,是的。就像玩一个大型的解谜游戏,在每字每句的背后,兴致勃勃地想着后续,猜测着作者的性格——每一种“猜”都包含了无穷的可能性,让人兴致盎然。

当我在看《傲慢与偏见》时,开始,我想这应该是《灰姑娘》的翻版,无论是伊丽莎白那充满了活力与聪慧的双眸,亦或是达西高傲的神情,都是那么显著地表现了两人之间的阶级差距。然后会怎样?莫非是传说中的强夺豪取?不是。居然不是!看着达西先生败倒在伊丽莎白的魅力下,将自己的心情含蓄而隐忍,然后暗恋着那个姑娘。噢,深情的男人,就像冰山融化了一样不可思议,随之而来的是梦幻的春天,糖果一般甜美而诱人,最终不出意料,他们一同采摘了那朵红玫瑰。

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却又超乎想象!那一种“我讨厌你,你讨厌我,我喜欢你,我暗恋你,你误解我,你又爱上我,然后我们彼此暗恋,最后我们终于在一起了”的套路,好多次,我会以为它就这么结束了,“啊,陷入恋爱之中的傻子啊!”我真想感叹一句,爱情,就是那么奇妙。

之后我又看了《苏菲的世界》,你知道吗?当苏菲接到来信时,我以为这是一个神秘的人教苏菲哲学。也确实如此,那个老师——艾伯特,在一座废弃的小屋与苏菲见面,开始上他们穿越了时空的哲学之旅。苏菲总是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接到“少校”给席德(少校的女儿)的庆生卡,见到各种童话人物。

奇怪奇怪,有趣极了。这是怎么回事?外星的神秘来客吗?不是的,那个镜子里向苏菲眨眼的女孩儿,难道是平行空间?应该是,同一生日的两个姑娘。但是我猜错了,苏菲啊,她拿到了一本哲学书《苏菲的世界》,好的,现在我可能有些明白了,“苏菲”是“少校”给他女儿席德写的一本哲学启蒙书——《苏菲的世界》中的人物。然后,艾伯特那些古怪的话也能理解了。

最后苏菲和艾伯特坐着车走了。他们会去哪?逃离了少校笔下的人物,最后应该是去到一切梦境的源头——精灵王的幻想乡么?这是有趣的猜想。不过,也许真是如此也说不定呢。

读书,真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我乐在其中,你呢?

【篇二:大数据共享】

当我们生活的环境日新月异,世界运行得越来越快,“复兴号”领跑世界速度,iphone7、8不断更新……;当我们无暇回望车窗外渐行渐远的树木和风景,越来越大、越来越薄的手机占据了眼前所有的视线;当我们的大数据共享,VR、AR、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愈发充斥在我们的每个角落……你可曾想过慢下来点生活,可曾想过再去玩玩弹玻璃珠、跳跳橡皮筋?没有!半点儿没有!

我们的生活已进入了这个全新的世界,回不去了——除非我们想这样做。共享,成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共享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共享的意义在于什么?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它是在考验我们的素质。越来越多的装了个人车锁的共享单车,没了车垫的单车等各种令人尴尬的场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单车的“诱惑”就摆在面前,在一部分人眼中就好像是免费的奖品,等找个没人的地方小心“行事”,共享单车成了“独享”单车和“报废”单车,这样的做法是最无聊,也是最没有意义的,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领取这份免费奖品。

随着共享单车、共享出租车发展,共享的概念似乎深入人心,将来是否可能存在共享国家、共世界呢?有,完全有,以当前人类的“共享速度”完全有能成为现实。但共享越多越好吗?不,共享有可能让生活变得更极端。

在上世纪末,最早的具有计算机模型的电脑“ABC”问世。当时的电脑使用麻烦、运行缓慢,只能每秒钟计算几百次,每计算一次都需要重新编程。发展到现在,电脑越来越轻,文字成了电脑页面的主元素。后来科技革命,2G、3G接踵而至,图像、视频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现在的电脑每秒上千亿次计算,这是大数据的时代,而是否想过接下来的发展是什么样子?是VR、AR和共享时代。当共享时代过度“共享”会发生什么?《三体》中三体星人的思想也算是共享,也遭到的是破壁和毁灭,毕竟这是科幻小说,三体人并不存在。可当我们换位到三体星人的角度,当我们进VR、AR世界,事态就不简单了。什么叫现实世界?有人会说那个人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可如果进虚拟世界的人多了,并在那儿建立又一个“真实”的世界。或将一个人在刚生下来就让他进入虚拟,那是否意味着现实和虚拟将逆转?你是否可以共享世界,帮他人活着呢?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存(在)”,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当我们随口一声吩咐,机器人帮你做,帮你算,那不就成了“活死人”了,在这个世界为谁而活呢?如果把你的世界共享,你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苏菲的世界》中苏菲和席德原先只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可当席德的事越来越多卷入苏菲的生活中,苏菲也不由地为此抓狂。

“共享”其实并不可怕,可如果这种趋势扭转过多的话,这就失去了“共享”原本的意义了。当共享过度就会成为无思维的幻想,这才是非常可怕的。

正所谓“生于共享,死于幻想”!不要盲目地追随“共享”的形式,而是让人类的思想在共享中激荡,让创造力成为我们的最大助力,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这样的世界,才会保持近乎永恒的平衡和价值。

【篇三:走进苏菲的世界——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收藏一些苦涩难懂的书籍,厚厚的砖块书堆砌起的“城堡”让我骄傲。今天,我拿起了城堡中一块历经风霜却依然闪闪发光的“金砖”,细细地品味它的含蕴。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很多人都了解,它是一本以哲学为中心的启蒙书。以苏菲接收的无名信为开端,以神秘导师的教导信为线索,乔斯坦·贾德以不俗的文笔把读者带进少女苏菲的神秘世界中。在这个博大的世界中,我随着苏菲的脚步,走进哲学,反思人生。

哲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以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形象伫立存在。他就像一个不容侵犯的神祗,繁复而枯杂。我从没想到我会以这种方式去接触和体味他——读。

晴朗的下午,我轻抿一口茶,慢慢翻开有点泛黄的书页。在细细咬嚼文字的过程中,我似乎融入了苏菲的世界。

我在苏菲身后与她一起阅读第一封无名书信。“你是谁?”我皱眉。苏菲在思考不得后跑去花园。我没有跟着她的思路。我在想,如果我没有名字,我应该怎样被称呼?或许,每个人的灵魂都始终有个不朽的名字,我也是。那么,我又是谁呢?这个问题显然很有趣却也难以回答。我想不出来,无奈地读第二个问题,“世界从何而来?”。这也太困难了!我跟苏菲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我该好好读完这本书,说不定我在读完后会懂得这些问题,我暗暗想着。

抱着这个信念,我极有兴趣地花了四个下午啃完这本书。在这短短四天里,我长了不少见识,对柏拉图、笛卡尔和洛克等人的了解也更深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却不是在贾德笔下简单的“哲学”,而是苏菲与席德、少校等人的关系。就像侦探小说一样,实在是太牵人心魄了!我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翻到后几页去探寻真相!这本书正如作家马德兰·蓝格尔所评价的:“《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这简直是我的心里话,当然,我并没有这么准确的语言。所以我只能用我贫瘠的文字来努力表达我的意思。

苏菲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她是少校的作品。苏菲的世界是少校送给女儿席德的礼物,但作为礼物的苏菲和艾伯特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努力挣脱这种束缚,这使我很受触动,对于在逆境中反败为胜的人物我总是充满敬意的。我很佩服作者贾德,他细致入微的对哲学的思考以他完美的文笔展现在我眼前,我甚至真的溶入其中怀疑自己的存在。我想,读完这本书,我获得的最大启发应该就是:作为“上帝的作品”,我们应该有理智和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上帝”的控制与命运的枷锁。

对于这本书,我可能不是理解最深的人;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最是令我感触良多的书。我希望诸如此类的书籍能够越来越多,也能让我们这些读者拥有更多的精神粮食。

热门推荐
1孤独中的顽强
2学雷锋日
3快乐的八年级作文
4雨中懈逅
5遇上“碎片化”
6我为自己喝彩
7妈妈我想你
8我的爷爷
9新学期计划作文
10有一个人
11日记
12热闹的大街
13你的眼神
14新学期展望作文
15门前的小河
16期末考试的前一天
17窃读记
18美丽的花园
19美好的回忆
20热爱生命
21写对话童话的作文
22一封家书表孝心
23家有“胖哥”
24档案馆的历史
25时间,生活的碎片
26二十一世纪的网络生活
27寒风中的守候
28给爸爸妈妈的信
29触摸心灵深处的爱
30忆江南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