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祖宗的艺术的作文

【篇一:水墨的记忆】

墨痕点点,随水晕开,笔笔交融,那是水墨的记忆。

儿时,我与水墨结缘,在那不经意间,与之相逢,相识,相熟,相依,不知不觉中,水墨已融入了我的血脉,它仿佛早已存在,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那般,早已难舍难分。

在许多家长的思想意识里,从小学习一门艺术是必须的,不学就相当于输在了起跑线上。在我家当然也不例外,从6岁起,每个星期六背着画袋去少年宫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坦率地说,一开始对于这种生活我是相当抵触的。我不愿自己的周末在不断重复地皴擦点染中度过;我无数次因自己控制不了墨,看着墨层层散开却无能为力而懊恼;在一次又一次将薄薄的宣纸弄破后,我的心中渐渐地变得烦躁。我开始选择逃避,希望周六不要来临,却又在一次次无力反抗下,顺从地去上国画课。而这一切,都在一节课后有了改观。

那节课老师没有像以往一样把同学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而是贴上了一副山水画。那是一副水墨画,画上只有寥寥几笔,隐隐约约地勾勒出河边的几颗垂杨柳,在汀上盘旋的几只水鸟,还有那远处的青山在迷雾中若隐若现。老师让我们细细感受那幅画,说出自己的感受。看着那幅画,我隐约感受到了什么,那时年幼的我并不懂得什么作品的色彩等理论,但我能依稀地感觉到那幅画中有种萧瑟之气,虽只有寥寥数笔,却如此传神。我仍记得老师那时候所说的画,他说,我们老祖宗的艺术是西方的素描,甚至是油画所无法媲美的,老祖宗的艺术里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就像那幅画,虽只有寥寥几笔,但看到画的人都能鲜明地感受到画中的萧瑟之感,这就是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那时的我,懵懵懂懂间似乎从老师的话中懂得了什么,觉得黑板上的画似乎有了一种魔力在吸引着我,而从那时开始,我的心中对于国画渐渐滋生了一种独特的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体会到了老师话中的内涵。相较于西方的素描和油画,国画更有其独特的风韵。它不似素描那般单一,也不像油画那样用浓郁的色彩表达强烈的情感,国画有着中国人独特的儒雅与博大。在习画的过程中,也欣赏过了数不胜数的名画,在这个过程中,我越发地醉心于这门艺术。在国画的世界里,我曾领略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铮铮气概;曾感受过“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的闺怨情调;也曾感受过“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边塞情怀。渐渐地我领悟到,国画不仅仅是门艺术,更是中华文化,思想,精神的缩影,是千年华夏文明的沉淀,是老祖宗的智慧的结晶。而传承国画,便是将老祖宗的心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在习画中,我逐渐爱上了这门艺术,从过去的烦躁逐渐演变为一种陶醉。陶醉于笔下层层晕染的远山,那气势磅礴的山河,那高洁的竹君子,那端庄富丽的牡丹,水墨的记忆充斥着我的童年,一次次地皴擦点染不再令人厌烦,黑与白于我而言已成了最丰富的色彩。我清楚地知道,这些变化,是源于我心中的一种责任,一种身为中华儿女的责任。我有责任将老祖宗的艺术学好,将老祖宗的血脉传承下去。

时光荏苒,淡淡墨香已陪伴了我多年。如今,纵是课业繁忙,我也坚持着练习书法国画,在手握毛笔的那一刻,内心总有一种宁静,一种满足,我想这便是源于心中的那么责任,血脉中的那份归属感。

缕缕墨香中,淡淡水墨情。水墨的记忆是童年的记忆,更是那亘古的文明的记忆。

热门推荐
1加拿大留学之旅
2放风筝
3家乡的仙女湖
4那一刻,我真感动
5我是一只蚂蚁
6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7的童年作文
8记我们班的集体生日艺术会
9未来的地球村
10秋天的颜色
11祖国在我心中
12秋天的图画
13帅气的美男子
14唤醒葡萄树
15春天的景色
16给老师的一封信
17桃花满枝真好
18美丽的资江
19留住一池清水
20挤眉弄眼吃薯片
21机智勇敢的小狗
22我不想长大
23浮力的秘密
24温州游记
25爬北高峰
26学校的小花园
27游黄士陵公园
28我是“红楼迷”
29珍惜时间议论文
30文具的争吵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