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谢您老师】
我上小学以来,遇到过三位班主任,都是要求严格,注重我们的行为养成。六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对我影响最大。
上六年级,王老师“逼”我们每天都要读课外书,可我一直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假期逮住一套书猛读一通,上学期间总觉得的要写作业没时间,有点小空闲玩弟弟的幼稚玩具都不想去拿书。
那是一个炎热的的下午。当我大汗林漓的跑到教室时,只见王老师趴在讲桌上练字,而同学们都在安静的专心致志阅读呢!我的脑子“嗡”的一声,冷汗赴热汗的后尘,也冒了出来:“糟了,又没带课外书”。我低着头,悄悄从老师眼皮底下溜过,安安静静坐到座位上。歪着头,一边装作找书的样子,一边小声地恳求同桌把她的《摆渡人》借给我看,她从桌子下面把书递给我。我赶紧接过书,不敢抬眼看王老师,把头深深地埋在书里。仿佛王老师明察秋毫的目光已从讲桌上离开,透过书本盯着我,我的脸火辣辣地烫。我一边看书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一边暗自发誓:再也不能不带书了。
后来,我刚读完米切尔的《飘》,正值学业繁重,偶有闲暇,也没有捧起书,内心感觉空落落的。百般纠结之后,我终于捧起了路遥的《人生》。我的思绪也随着主人公坎坷的经历起起伏伏,我把书带在身边得空便看。现在继续看路遥《平凡的世界》,厚厚的三本,不但不畏惧,反而觉得长篇小说耐读,更有意思。
王老师还“逼”我们每天写微作文。刚开始的几天,我没的写,只是写一些回忆,写得并不生动,像是记流水账,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我渐渐开始留意身边发生的事、遇到的人、看到的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点滴的小美好,让生活中琐琐碎碎的小事都成为我写作的素材。我的阅读面不断扩宽,积累也随之增加,不再局限于知识海洋里简单的语文书,我更爱看经典小说、世界名著,善于从课外书中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
回头看六年级一年的学习生活,是王老师“逼”着我阅读,使我养成了利用碎片时间读书的习惯,书柜里的书都被我读少了,却发现需要读的书越来越多了;是王老师“逼”着我写微作文,使我不再害怕写作,微作文就是我的素材库,着急了拿来就用,不以偷懒为耻,反而为自己有家底可以拿来主义而窃喜。
可是,转眼就毕业了,多想让王老师一直“逼”着我,给我前进的动力。这是不得不面对的分离,王老师将会迎来一群新的“熊孩子”,我也将走出王妈妈的庇护,迎来新的起点。
感谢您,王老师,正是您的正确引导,才使我树立目标,改掉坏毛病,在小升初的关键时刻不掉队。感谢您,王老师,正是您的用心栽培,我这棵小幼苗,才能阳光充沛,水分充足,茁壮成长。
【篇二:你好2020】
昨夜正趴在桌上写作业,突然邻家的小男孩大声倒数着“三,二,一,新年快乐!”我这才意识到2019年真的过去了,而我又大了一岁——大向我的高考,大向我的大学。
2019年,我的生活很多彩。这一年,我哭过,也笑过,脆弱过,也矫情过……所有的情绪皆因身边每一个我在乎的人。光阴流逝,我已然长大,我当有新的思考和展望。
2019年发生了很多事,我又经历了一次分班,再一次面对别离。反思过往,我和在乎的人有过争吵,有过误会,可这一切都因为我词不达意,没有和同学说清楚。如今一年过去了,再过几个月,我们也将分离,也将面对高考的挑战和各自的选择。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我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记得刚分班不久,我还沉湎在过去,很庆幸还有原班的同学成为我现在的同学,而其中就有过误会的同学。对于以前的一些事,我还没来得及解释些什么。因为碍于面子,我从没主动提及过往,其实我已经放下了,也希望我们能再做好朋友。
2019年最后一个语文早读,我们读了一篇微作文,那是关于放下的话题讨论。故事里的小男孩把手伸进花瓶里却怎么也拔不出来,他紧握小手哭喊着,妈妈则很着急,最后只好打碎花瓶。原来,孩子手心攥着一枚一元硬币,他是为了拿出这个硬币才让手卡在花瓶里的。其实,孩子只要肯放手,一切问题就宁刃而解。这个故事好像也是故意启迪我的,我也应该放下一些扰乱自己的事。
不久前,学校开展互写书信活动,我收到好多明信片。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舍友给我的祝福——希望我继续纯真下去,在新的一年里,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闪闪亮堂……
新的一年,我会好好待自己,亦会好好待别人,让自己在高中的最后阶段多有精进,破茧成蝶。我会爱自己,爱我所爱之人,爱那爱我之人。在乎我的人,我会回报以珍惜;无所谓在乎我的人,我当坦然以对,不受影响。
最后,祝所有人在新的一年开心悦纳,愿望成真。也借勇哥(班主任)的话祝福你我,“成为美好,遇见美好。”
你好,2020。我会好好成长,成为不一样的自己,成为值得拥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