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郭老的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郭老】

记得第一次接触郭老的时候,还是初中的事了。在初中语文课本收录的课文中,也不甚记得是第几篇,写的就是郭老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只是懵懂的读着“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带你走向黎明”,背诵之后,除了在试卷上填上其中的几个重要句子,对文章的意义也不甚理解,仅此而已。其实也只能仅此而已,在这种体制下,理解和透彻文章本意,倒是其次,对文章熟读背诵却是所谓的优秀者。一颗想激励少年树立崇高理想的心,也随着郭老的年华陨落了,实在可悲,可叹…

那也毕竟是很久以前的事,此处谈及郭沫若老前辈,便是因批杜甫事件。郭老对文章的点评可谓是精妙绝伦,在许多作者看来,能得到郭老的评点,可谓是三生有幸。但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郭老如此说道“根据茅屋上有三重茅,可知杜甫草堂装饰比平民好得多,因孩童拾得茅草而骂他们是盗贼,可以看出杜甫很小气,自己是大地主,还想得到千万间房子与民同哀”,如此贬杜甫,估计从古至今也只有郭老一人吧,其余人等怎敢作如此狂言。对于此事,我沉思良久,对于以前脑海中郭老的巨人形象产生质疑。我知道,许多人只是偏执己见,道听途说,只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一个人的好坏。那固然没错,能坚持自我的人不应该是件坏事。

所以我决定去为我心中的疑问找一个答案。杜甫的诗,从小读到大,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诗圣的大作,没有与之平齐的文采,自然不存在点评的资格,只有在远方瞻仰。在这一点上,郭老算是做到了,郭老文采飞扬跋扈,每每阅读郭老的文章,便有一股精神信念注入心中,语言变幻无穷,能丛极致细微之处展现出大道理。郭老在很多文章的评点也是惟妙惟肖,让人无不拍板叫绝。在水准方面,郭老的资格毋庸置疑。而故意穷极文章字句,扭曲原文本意,郭老做法是否有失偏颇,我们还需要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事出文革时期,那段人们不愿谈起也不愿想起的岁月。在法制践踏,道德沦丧,信念丧失的污染下,又有多少人能真真正正做到保持本心,那些坚守信念的人不断的被迫害折磨,许多人至死不渝,许多人经受不住社会的煎熬选择了轻生。孩童心目中的伟岸形象,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而那些顺应时代,投机取巧的人却站了起来,郭老便是其中一个。在文革时代,郭老用自己的神笔利剑,刺穿一个个正面文人的心脏,为四人帮呐喊助威,摇旗进军。思想跟着伟人走,用许多令人作呕的言语来奉承他,毛主席喜欢杜甫,郭老便在草堂题词“笔底波澜,民生疾苦”,毛主席一下觉得杜甫不好,郭老瞬间改变态度,痛批杜甫是大地主,伪善,他手下的《李白与杜甫》便是很好的证明。世人评价,在李白那部分,点评极恰,杜甫那部分,则不能入眼。格局风云突变,四人帮被打倒,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时郭老又站出来了,大力抨击文革的迫害,四人帮令人发指的行径,这种良禽择木而栖,易主依旧摆尾的做法,与狗无异。也正是因为郭老的“善于变通”,使郭老无论在顺世和乱世中,都生存得如鱼得水,四处逢迎。一直身居高位,仕途可谓是如日中天。

但是,我们不能仅对一个人的行为就妄加指责,我们不能以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去评价当时的人,我们必须进行反思,设身处地的反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让好人不能做好事,坏人只能干坏事,我们究竟是应该批判人,还是批判这个社会的黑暗。在当时,委屈求全的人才能生存,坚持本心却意味着毁灭,为了生存,做出违背本性的事或许是理性的,暂时的屈尊何尝不是圣贤之道。古有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今有忍辱郭老,无意执笔论春秋,是否也是一种近乎合理的做法?所以,无论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好,无论痛批杜甫奉承李白也罢。当你位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你会怎么做?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个问题。所以我眼中的郭老,依旧高大,伟岸,屹立于文学的巅峰!

热门推荐
1不一样的2020作文
2我爱阅读
3我家的吊兰
4与书牵手
5暑假周记大全
6无问西东观后感
7这才叫酷
8美丽的南岳衡山
9写蜜蜂勤劳的作文
10成长路上的阳光
11误人的美
12小老鼠与小鸽子
13我的外公
14垃圾分类
15我的母亲
16传统节日作文春节
17我得到了表扬
18享受那一丝苦味
19宽容是一种修养
20美丽的星空
21那一次,我哭了
22文学是灯
23家乡的树林
24植树节的作文
25陪伴我心
26人间仙境—黄山
27军训的一天日记
28流浪地球观后感
29走进秋天
30秋游栖霞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