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读后感】
“责任感的意思是,如果你有勇气去做某件事,就要有勇气承认你做了某件事。”——题记
萨哈拉?这不是地名,而是我的一位朋友,是我在《特别的萨哈拉》里认识的朋友。
她是个有责任感的女孩。有一次,老师叫同学发日记本,可这个同学竟然看也不看同学的名字就随便乱发,结果萨哈拉拿到了同学瑞秋的日记本。萨哈拉翻开日记本,发现里面有个贴纸快要掉下来了,心想:虽然这不是我的本子,但既然我看到了,就应该把它重新粘好。于是,她举起了手,对老师说:“老师,我这儿有一枚快要掉下来的贴纸,你可以借我点胶水把它重新贴好吗?”可是由于老师并没有听清萨哈拉说的话,把本子重新收走了。萨哈拉很是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课后,她无精打采地把贴纸还给了瑞秋,还向她作了解释!
读到这儿,不禁让我想起了弹古筝的那件事……
记得那一次古筝课后,老师让我把《大王叫我来巡山》的谱子背熟,并要求弹得顺畅。可是,我一时贪玩,根本没把老师的话当回事,更不要说练习了。一星期很快就过去了,马上要回老师那回课了,我这才想起来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怎么办?怎么办?一想到将要被老师批评,我的心里真不好受。于是,我下定决定争分夺秒地背诵、练习,一遍又一遍,经过努力,我终于能把曲子弹顺畅了,此时,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每每想来,心头就被针扎了一下似的,我终于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有责任心,哪怕到最后失败了,也不会有任何的遗憾!我坚信唯有对自己负责,一定会让我的生活奏出更美的音乐!
【篇二: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有感】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由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写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让我知道了坚持的重要性。
我每每打开我的书橱,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器《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这本书,因为我对它的感触太大了。
午后的阳光洒在窗前,照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我好像看到了萨哈拉在学校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她是一个需要“特别帮助”的笨学生。可实际上,她热爱阅读,还喜欢写作,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藏在图书馆里,希望有一天能够让别人看到。是流淌在她血液中的坚持,直到一个新学期,在波迪小姐的帮助下,她渐渐认识了自己,于是她拿起笔开始写日记。一次次得到肯定,一次次唤醒她的学习意识、写作热情。萨哈拉遇到了一个特别的老师——波迪小姐。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每一个孩子。她不允许一个孩子去接受“特别的教育”,她要带着每一个孩子进步。她在不断努力着,却没有苛求,她一直在耐心等待着。因为她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萨哈拉终于又找回了原来的自己,她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作家梦,新的生活就在她面前展开了。
如果没有坚持的意识,如果没有永不放弃的信念,失明之后的海伦凯勒怎么能生存,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念,刘伟怎么可能失去双眼,还用他的脚去弹钢琴;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我由不得想到了——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哪一个不被父母宠着?在看看文章中的主人公,她的爸爸去另外一个城市去工作了,萨哈拉的父母离婚了,萨哈拉成了一个可怜的孤儿。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离婚了,成了孤儿,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有几个。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学会坚强,再逆境中更坚强。
我知道,坚持已经在我们心中发芽,让坚持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