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语文书伴我成长】
冬去春来,四季轮回,转眼间,我在这人世间度过了多少春秋?我已从昔时总角的娃娃成长成一名初中生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位导师,教给我知识,指导我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你!
在我憧憬着未来,童稚未干时,你把我引进了文学的殿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让我明白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景令我悠然神往。你就像一个蜂巢,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填满知识的蜜。在这些琅琅上口的诗赋文章里,我一天又一天地成长着。
我逐渐明白了,知识是无止境的,我就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清泉。这时你将无尽的甘霖给了我。在《两小儿辩日》中,我懂得了要用全面的眼光看事物;《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让我为祖国而自豪……在你的熏陶下,我明白了如何待人,如何处世,是你教会我,让我的心灵更充实,更有力量。
步入初中后,在考试的压力下,我渐渐地把你当成了考试的工具,你却一直陪伴着我。在潜移默化中,我逐渐地向你亲近。对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我,你为我开启了课外知识的宝库。在你的提示下,我开始在广阔的书海中遨游。“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让我为那绿珠之殒而痛惜;”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让我感受到杨慎的豁达乐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让我体会到李白的万丈豪情。在我的心灵被日复一日的忙碌查封时,是你为我敞开知识的大门,使我的心情无比地欢畅。在遇到挫折时,我仰天大笑出门去,心想吾辈岂是蓬蒿人。在获得成功时,我淡然一笑,想今古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你让我淡定从容地活在当下。
今天,我终于读懂了你。你多情而多变。你是李白举杯相邀的玉轮,是西湖之畔“别样红”的菡萏,是那南山东篱下悠然的黄菊。你是那松间月影的旷达,是那降城芦管的凄凉,是那江堤山郭的洒脱。你是人,是景,亦是情。你一直在我身边,伴我领略着中华历经沧桑的历史,体会着古人的万千真情。
谢谢你,在一路上一直陪伴着我,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你依然伴我成长。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就会无所不通,无可畏惧。我相信,你,语文书,一定会继续担任我的精神良药,陪我走过最重要的岁月。因为你已和我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篇二:风中的芦苇】
躺在老家炕上,一片雪白的芦絮悠悠地飘进窗,耳畔似乎又响起了熟悉的叫卖声……
“卖孔雀喽,卖孔雀喽!”儿时街上总会有个老太太叫卖着芦苇孔雀。这玩意儿很受大家喜爱。孔雀是用芦苇编的,芦管折成孔雀头,芦絮则是孔雀的屏。这芦苇编的孔雀可软了,可以当毽子踢,也可以当小鸡毛掸子。芦苇孔雀不容易坏,是因为芦苇更韧一些。芦苇平日伫立在小河边,任风吹得它弯下腰、低下头,可它就是不断,待风停了,它才慢慢挺直,这风让芦苇变得坚韧。
奶奶和我说,这个老太太身世可惨了,原来小康的家庭一下子破了产。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赶忙去找老太太,我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找了很久,终于在芦苇地里看到了她。老太太正在摘芦苇,可她偏摘那些弯弯的,不挺但也不会低到垂在地上的芦苇。我跑过去问她怎么摘弯弯的芦苇。老太太微微一笑:“不挑这些怎么编孔雀呢?这些芦苇向来长在江边,风来了就低头,风走了就再继续站着,这样就不会断。如果摘太挺的,一折就断,太弯的反而就不能折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又问起了她的家事,她告诉了我原委,懊悔的对我说:“那时人太直白,不会圆滑处事。若我像这芦苇般面对大风微微低个头,就不会像现在这般了!”
老太太折下一只芦苇,说:“好在这芦苇让我经历苦难后,仍能再次挺立,过自己的生活。”老太太的篮子满了,她拍了拍我的肩,走了。
芦苇在窗外随风摇动着,但我知道,这场风雨过后,它又会重新挺立起来,正如那记忆中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