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孟浩然话题作文】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这个时代的诗人也灿若群星。但其中最耀眼的一批里面,我认为应该有孟浩然。
这个被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诗人,世称孟襄阳,乃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一生都想挤身官场,但是很遗憾,一生都未能得尝所愿。如此有才华,怎么就不能一展抱负呢?到底什么原因?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是运气不大好。孟徒然起初也想通过科举考试做官,虽然声名盖世,才华横溢,大家也认为他考科举简直小菜一碟,可结果是:名落孙山。后来他干脆放弃考试,希望通过朋友推荐,直接进入仕途。
当然,愿意帮助他的人并不少,比如当朝宰相张九龄。他先给张九龄写了首自荐诗,但一直没收到回音,于是又找到好朋友王维。说到王维,他对孟浩然那真是没得说。话说一天,两个基友正在王维办公室里聊得热烈,突然听到皇上驾到,孟浩然一时情急,竟躲到了王维的床底下。皇上似乎察觉到里面有人,便问王维,王维只好如实回答。幸好皇上早就听说孟浩然大名,就问他最近有没有好诗。孟浩然不客气地就开始“献丑”了,可当说到“不才明主弃时”,直接把皇上惹火了,说:“明明你不追求进步,怎么还怪上我呢。”
到了这个地步,孟浩然的梦想算是彻底破灭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张九龄收到了孟浩然的自荐信,正谋划如何替好朋友说话呢,但听到这件事,就不敢向皇上进言了。
自此,孟浩然永远地放下了出仕的梦想。但孟浩然并没有消沉,依然与朋友们觥筹交错。孟浩然也许情商不够好,比如那次与皇帝对诗,就说明了这一点。但孟浩然绝对是一个待朋友真心无二的人。而古人会友哪能没有酒呢,所以当一日好朋友王昌龄来访,孟浩然不顾身有重病,为了招待好老朋友,照样喝酒吃肉,很不幸,毒发身亡。
一代大师,终于沉寂,就实现梦想而言,孟浩然是不幸的,一生一事无成,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孟浩然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大量的时间创作诗篇,从而千古留名。否则,历史至多多了一个平庸的官员,却不会铸就一位伟大的诗人。
【篇二:我心中的孟浩然】
【我心中的孟浩然】
实验小学二年七班马文琪
他,一生没有高官厚禄;他,隐居山林纵情茶酒;他,饮酒作乐毒发身亡。他就是布衣诗人——孟浩然。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写出他对长安落榜的失望之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出他对月亮陪伴的感恩之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出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的代表作,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老朋友说明年九月九还来他家做客,把酒言欢。我觉得他们的友情很深厚,很让人感动。
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多才多艺;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勤奋好学;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不弃目标。
【我心中的孟浩然】
实验小学三年七班张昭然
他,隐居南山苦读诗书;他,奔赴长安科举落榜;他,饮酒作乐毒发身亡;他就是布衣诗人——孟浩然。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现了他对花的惋惜之情,“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感谢之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示他对科举落榜的悲伤之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表示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孟浩然写了一首诗叫《过故人庄》,我非常喜欢这首诗。这首诗的故事是:乡村的老朋友已经准备了黄米饭和烧鸡等着孟浩然的到来,孟浩然来到了村庄的时候,看到了村庄外边都围着一棵棵大树,觉得很美丽。到了朋友家后,孟浩然拿起酒杯走到了窗前,看到了周围都是菜园和打谷场,谈论着今年的庄稼,他们约定了等明年的重阳节再在一起观赏菊花,喝菊花酒。
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是山水田园中最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