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悟空传观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孙悟空”这一个形象,不为别的就因为他那一种不遵天命的精神。这么多年来,不乏有对孙悟空故事的改编演绎,而《悟空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注意这里我说的是书,而不是改编后的电影。
看过书的大概都知道,《悟空传》和《西游记》这一原作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只是借用了其中的几个形象。得知其要被改编成电影之后,我先是激动而后却是隐隐的担心,担心来源于《悟空传》的预告片,预告片继承了其导演郭子健的一贯风格,中二式的港漫。我担心这部电影会被拍成很燃但也空洞的商业片,而失去了原作中引人深思的内容。
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说一说影片的内容:五百年前,女娲补天石所化的魔王与诸佛大战,战败身死,但其石不死,化为孙悟空进入天庭学习,天庭的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出身低贱的孙悟空却桀骜不驯,藐视神权。他大肆破坏各处规章律,无视诸佛,闹得天庭鸡犬不宁。结界桥一战,悟空等人落入凡间,虽历经了浩劫却最终了自我。
在这个剧本中,孙悟空所需要做的就只有表演出一种反抗的姿态,至于为什么反抗?怎么反抗?呵,都不在考虑之列,导演所做的就是不断的加特效,特效。其实有点意外,有这么好的原作在前,写出的剧本仍旧空洞无奇漏洞百出,实在难以理解。
但影片还是有些突破的地方,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运用了类蒸汽朋克的工业美学,悟空脱离了只能用刀枪棍棒的限制,而用上了高射炮。不得不说当孙悟空踏在高射炮上的那一幕,还是很让人热血沸腾的。当然对于这种运用也无法评价他的优劣,在赚足了眼球的背后终究还是有乱入的感觉。
原作中有一段经典台词: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没想到只有这句卖情怀的台词感动了我。
【篇二:接下,便是承担】
我接下所有一切,去接受所有属于我的一切,只知道拾到的便是我的。我愿意去,接受和承担便够了——题记
今日天晴,太阳高挂悬空,寂静的村庄因填空中飘散迷离的烟花喧闹了一番。充斥着硝烟气味的清风带我来到了一个山丘的顶上。雨渐落下,薄雾慢慢汇聚,紧靠,伸出骨瘦的手去撑开那把灰色的伞,凝力望向天空,冥思沉想……
当遇到世界的控制,学生的身份,我接受。这区学习的命运,这被责骂或赞扬的焦点,抗拒忽的显得无力,却又不得不被迫承担。
这世间犹如一场戏吧!一场已经谱写好未来的,无法更改的。没办法,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走在这场戏中,担任着普遍的群众演员。但没人总以自己为焦点,旁人为摆设。再次观看戏中你的真诚、泪水,对它们而言大概也不过尔尔。
上天是这场戏的主宰、编造者。赐予我失败了,多么坦白。也就说白了,你的现实空洞了,便又惨淡了。一切就这么简单,你所能做的是什么——傲天咆哮,显得有点可笑了;自寻死路,便又可悲了些许。这是模拟所能做的——记录时间所有的惨淡;憎恨到所有的人类,创办邪教,毁灭人道。别看了,你所能选择的就这么多。接受:选择一个。无力承受,崩溃而亡。
抉择吧——亲情、友情、爱情、财富、智慧、势力。命运让你选择一个,你只能存留一样。你将失去除了那一样外所有的让你不舍的凡俗。你能接受吧。若心已受创伤,又何必再在背后捅一刀。接受,别无选择。就似化为尘埃还是苟延残喘。你只能后者。因为接受等于别无选择。
《悟空传》作者今何在曾写过“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如是说:这天,真这么广大,地这么宽阔,物种这么愚昧,神佛——真的存在。
这种逆天而行的事情,我坚信你是能接受的。正如划过三妖王孙悟空都西行取经,我又何不能。
我接受我的相貌,接受我的朋友,接受身边的环境,接受上天的无情,还会接受人们的期盼与失望。只能欣然接受这一切。接受了,便好了。
好似天边出生的彤彤红日,散发炽热的光芒,照净了人生道路上所有的委屈与不敢。
这时,你便如同神佛,接受容纳得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