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名字】
最近,我忽然对自己名字的由来产生了兴趣。我发现同学们的名字大都蕴涵着美好的寓意,或寄托着父母望子成龙的希望,都是花了心思的。
那我的名字——“雍逸”是怎么来的呢?盯着书柜里一顺儿的有关雍正的正史、野史甚至是小说,我心里暗想,难道就因为老妈是四四的“fans”?问老妈,她笑而不语。
“得了吧,想当年,说起给你取名字,你妈正心不在焉翻着一本《宋词》。读到晏殊的一首词,觉得晏殊一生雍容安逸,想也没想就取了这个名儿。”爸爸在一旁爆料。
啊?答案真是不忍直视。老妈你这么草率,可想过两岁多的我学写名字时,一笔一笔“画”那个雍字,怎么也凑不到一起时的感受吗?宝宝心里苦啊!
算了,这名字也用惯了,就不提了。那我小名儿,咱家铺天盖地的QQ、淘宝、黄金岛、百度、甚至后来的微信用户名“逸无敌”又有什么说法呢?我知道了,肯定是金庸迷——爸爸取的,希望我武功高强,天下无敌!
听了我的想法,爸爸从偷笑到大笑再到爆笑,“你想多了,崽啊。”
怎么,还有内幕不成?
“这还是你妈干的。你出生没多久,她迷上了电视剧《丑女无敌》,特喜欢剧中那个忠诚、善良、上进、执着的林无敌,so……”
我竟无言以对。
怪不得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妈鼓励我的台词都那么有特色:“超级无敌小宇宙,爆发吧!”
你看,真相就是这么让人吃惊。不说了,我先去笑一会儿。
【篇二: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在正史中,他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固定化为奸贼;而在《三国演义》中,他就要复杂得多。而我认为他是一个复杂,有谋略的奸雄。
对于曹操,评价很多,大抵归结起来有三个:英雄、奸雄、奸贼。而在民间,他则被认为是奸贼。以前看戏或听书时,听到刘备失败时人们往往同情无比,而听到曹操打败仗时,人们都拍手称快。
人们认为曹操是奸贼的原因有:一是奸诈,这我就不赞同了。自古兵不厌诈,乱世之中,如不奸诈,怎么成功。二是篡汉,这却和我们没有多少关系,谁规定天下一定要是刘家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曹操所说的:“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负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正史中,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而逃避追杀,逃到一个故人吕伯奢家里,在朋友家时听到磨刀声,他就以为人家要杀他,于是便杀了人家全家,之后知道自己杀错了,便说了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而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说明曹操的多疑,心狠,就加上了“天下”。而我认为曹操可能只是就事论事,他的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但也没有办法,只好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有一定的善意在里面,也表达了他的悲痛。即使曹操说了这样的话也不能认为他是奸贼,从古到今,有多少阴险狡诈的人,他们有的做的事比曹操阴险了多少倍,却没有一个人能像曹操那样说出来,所以,他虽然奸诈,但也坦诚,至少敢把奸诈的话公开,是真小人,比那些伪君子好得太多了。
曹操也很聪明,在官渡之战时,眼看粮草支撑不了多久了,袁绍的手下,许攸前来投靠。曹操听后,连鞋都没穿,光着脚就出来迎接他,这表示了他对许攸的尊重。进帐后,许攸便问曹操,他们的粮草还能撑多久,曹操先是说一年,许攸说别骗他,然后又说半年,许攸还是说不对,他就说三个月,许攸说道:“真不愧是奸雄啊。”曹操说:“实话跟你说,只够一个月,先生可有妙计。”许攸说:“袁绍的粮草就在乌巢,可去偷袭。”于是曹操便亲自领兵去偷袭乌巢,正是这样才能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曹操也是个温情的人,在宛城之战中,曹昂战死,他的养母丁夫人,就哭的死去活来,曹操一发怒便说:“你滚回娘家吧。”丁夫人走后,过了段时间,他亲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丁夫人却坐在织布机前织她的布。曹操便抚着她的背,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坐车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问: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还是不理他。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和她分手。当时曹操地位很高,曹操脾气又暴躁,为人又凶狠,做到这一步已很不简单。这就表现了她的温情。
可是如果认为曹操是个温柔的人的话,就错了。比如:前面提到的许攸,在成为曹操部下后,从不叫曹操“主公”,总是叫曹操的小名“阿瞒”。也数次在曹操面前说:“阿瞒啊,你有如今的成就,也是靠我当初帮助你呀。”曹操虽笑,但心里却记下了,一次战前,当着众军官的面,许攸又一次这样说。曹操立刻愤怒了,杀了他,这也就表现了他的狠,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必须的。
在曹操临死之际,他立下遗嘱说道:“我这一生做的事,有对有错,但总的来说是对的,我犯的小错误,发的大脾气你们不要学。”之后就是说了些零碎小事,家常事,曹操一个无比伟大,有多少成就,有壮志的人,在死前说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认为曹操的意思是:我不在乎你们怎么评价我,不在乎后世对自己的看法,表现出一股强烈的霸气。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曹操不只是个英雄,还是个大英雄。但又很狡猾奸诈,是一个奸雄。总的来说是一个爱才,阴险而又坦诚,狠毒而又温情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