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王季的作文

【篇一:孝道】

哀哉!有的人对孝理解不透,也对父母的需求不理解。尤其是在传统文化已濒临危机的今天,加上忙碌的工作,许多人便以工作或者别的为借口,用金钱代替孝心,长年难得回家一看。

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1世纪,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咏叹。《论语》中也有关于孝道的实录:“孟武伯问孝:‘父母惟其疾之忧。’”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庄子也对孝进行了阐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可见,孝的观念在古时就早已被圣贤推崇至此了。

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用十二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是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辞官尽孝的包拯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中进士,先任大理寺评事,后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能承受路上的颠簸,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拯便马上辞去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保证的孝心受到官吏们的交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拯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去的。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古代孝道的重要内容。包拯虽中进士,被授以官职而不去,就是这个原因。包拯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今人的表率。除此之外,周文王也可佩做我们的道德先锋。

周文王姓姬名昌,当他做世子时,每次去朝廷见他的父亲王季三次。在清晨鸡啼时,他就穿好了礼服,到父亲的寝门外问安。等宫里的小官回报安好以后,文王才面露喜色。正午和傍晚,又各去向父亲请安一次。有时,王季偶尔感觉身体不适,文王的脸上,就充满了忧愁的神情,连走路都走不稳。等王季复原了,他才高兴起来。并且告诉掌厨的人每顿要做一些新鲜的菜肴,变花样,再呈上。

周朝国运的绵长,是历代所不能及的。姬姓之后,百世昌隆,都是文王的孝德所开启的。

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一些礼仪制度,调解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力量,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西蜀初年,司马氏刚得到天下时,就倡导以“孝”治国。清圣祖康熙帝和汉武帝也是以“仁孝”治天下,才推动自己千秋霸业的成功。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五十六个民族聚成一个大家庭,大家能和睦相处,共建和谐中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孝道文化的感染性。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其不待。”对父母之孝不要等其老,也不要只是表现在一年半载的那么几次的孝敬中。真正的孝,应该渗透在年年月月,时时刻刻。父母一生为儿女无私奉献,他们并非要求报答,而尽孝是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即使社会怎么变迁,我们都不能扭曲孝道的内涵。

当“孝”在举国上下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时,国家定然会安泰,社会定然会和谐。如今。我们正在倡导与构建和谐文化社会,那么,每个人都应该从“孝”做起,这不仅使人人应该做到的,也是人人能够做到的。

热门推荐
1我心目中的英雄
2家乡的四季
3学会面对作文
4我的老师
5温暖的旅程800作文
6萌发在黑夜
7有一种回忆叫年味
8夏天,你好作文
9不会变的是亲情
10我家的大乌龟
11墙缝中的生命
12冬日里的美
13小溪流向大海
14奶奶的爱
15种树
16过富春江
17故事新编小学作文
18一堂生动的课
19跳蚤市场
20一道不可或缺的阳光
21树上的气球
22必然与偶然的争论
23琐忆
24续写雷锋日记
25不会叫的狗续写故事结局
26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7奇妙的想象作文
28为悟空点赞
29有“福”的富翁
30激动人心的运动会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