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价值判断的作文

【篇一:时代巨轮】

许多人都认为是时代巨轮在载着我们前行,却忽视了这艘巨轮本就是由我们每个人带动的。

就如每当提到人工智能,人人都成了梭罗,带着如“社会契约论”般的冷酷与清醒,分析其发展、其危险性,人们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人类“万物之灵长”的地位将岌岌可危。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说他从不担心计算机会像人一样思考,他更担心人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库克所担心的,却少有人担心。或许人们还未失去一切价值观与同情心,但真正可怕的是,若是这些东西已然失去,亦少有人会发现,少有人会承认。

计算机、人工智能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一大成果,计算机被赋予了一定的人类思考方式: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分析运算,其运行高效、快速、准确,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智能再卓越毕竟是机器,其高效快速准确的背后是简单的、纯理性的、功利化的思维方式。冰冰冷的机器在思考的过程中不带一丝丝的感性温情,不会有喜怒与哀乐,不会有善恶是非的价值判断,不会有正义与邪恶的拷问;一切的思考寻求最优化的解决,单纯地奔着最终的结果进发。

人工智能凭借其优越性已然渗透了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贝卡利亚说“人的心灵就像液体一样,总是顺应着他周围的事物”,诚然如此,库克的担忧并非强说愁。如果人类顺应了人工智能的时代,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正义、温情、友善等等终将从我们身上剥离。也许智能机器完美地完成了一台手术挽救了一个生命,但不再有吴孟超教授诊治前先把听诊器捂热带给我们的那份感动;也许智能机器惟妙惟肖创作了一幅艺术佳作,但不再有老贝尔曼风雨之夜咳喘着为挽救苏珊性命画那片常春藤叶升腾起我们心中的敬畏;也许智能机器一盘棋下得行云流水高妙绝超,但我们淡漠了胜利后的喜悦抑或是失利后的伤心、屈辱和不甘…冰冷的机器,冰冷的人心,一切价值判断一切美好情感被尘封冷冻,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价值观和同情心本质上是人类对万事万物的一个衡量标准,这种衡量标准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与所谓的人工智能区分开。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人类社会将翻开黑暗的一页。冰冷中滋生出冷漠、仇恨、残暴,血腥、屠杀又将上演,文明的进程不仅受阻,更会倒退,退回原始丛林社会茹毛饮血的时代,终至人类的灭亡。1961在耶路撒冷受审判的纳粹分子阿道夫·艾克曼,是一个看上去彬彬有礼、是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中的熟悉人物,但却在针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中犯下了弥天大罪。其充当纳粹刽子手的直接动因,就是在丧失作为人类所应遵从的基本价值观和同情心的情况下,对罪恶的纳粹政权的习以为常的服从命令和尽忠职守;就是心甘情愿地按照罪恶政权的法规办事,并心安理得地逃避自己罪恶行为的一切道德责任。失去价值判断与同情心最终将人类矮化为二脚动物,缔造出平庸的邪恶,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警惕的。

在时代巨轮上,人人都是渺小的。而渺小时常带来这样的想法,即“事不关己”,只关注自我认识,而忽视身处的外在环境。在当今,“认为自己是好人”的人是一定比好人多得多的,而后者,也并不完全包含于前者之中。库克的担心也许还并未被时常提及,但对人们,特指别的人们,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的抱怨,已是不绝于耳。从公车上某某人不让座,到某明星的低俗行为,都会引起无数人的感叹-——“现在的人真是缺乏价值观和同情心。”而提到自己时,则时常感叹“现在像我这样的好人,已是不多了。”口气如“无法用人力留下一束斜阳”般遗憾却又理所应当。

更为常态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巨轮上,一个个个体,因其渺小,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缴出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同情心,随波逐流,迷失作为个体的独立的人的价值方向。或许现在早已是“人人一百口一百种真相”的时代了,而比的,也往往只是谁说得更加漂亮了。而几乎所有人都在为那个说得最漂亮的鼓掌,并已然相信,这就是真相。少有人会怀疑自己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当身边还有许多人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时。

库克不担心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是因为已有许多人认识了这样的威胁。而他所担心的事,却很少有人认识得到。而这样的担心一旦成为现实,或许人们也就再无机会去认识得到了——毕竟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的人,是断然不会纠结于价值观和同情心的。

当六月飞雪成为常态,便无人会因其而惊叹;当已无从鉴定何种人才算正常,那么人人都会认为自己正常。许多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越来越少的人认为它是问题了。

时代巨轮,是没有船长的,又或者说,人人都是船长。而也值得期望,除了同心规避人工智能这样外界显而易见的冰山,也去协力填补船体上由于失去价值观与同情心而产生的破洞。莫觉得无能为力,你本就是一名船长。

【篇二:莫让被动思维消解价值判断】

几十万年的漫漫进化长路,最终让人类在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中脱颖而出的,不是傲人的体魄和惊人的抗性,而是人类自我逐渐构建成的兼具理性与感性的思维体系。正是由理性思考主宰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表达为基础的道德架构,使人类摆脱了受本能役使的茹毛饮血,向着生物链的顶端迈开大步。

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主义,便要求人们回到自身,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钳制,重新审视被人类所忽视的价值、道德观念。而在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当计算机向接近人类的强人工智能靠拢,当各领域学者纷纷表达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担忧,我们是否忽视了这样一种假设:不是我们主导着计算机的思维进程,而是人工智能在同化我们?

价值观是人类行为方式的首要准则,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思考,其背后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我们所认可的价值评判标准,这种标准可以以功利为基,也可以正义为本;而基于价值判断产生的道德感,则又促使人们激发其同情心,即基于换位思考表达出的人道主义关怀。对于路旁不幸折倒的野花、我们会表示同情;对于无家可归的野猫,我们亦表示同情;而对于阿富汗境内饱受战争凌虐的平民,更应施以最基本的同情之心。这是人类尚未能被人工智能超越的所在,因为有了这层道德考量的屏障,人类的行为不会因为理性主义的功利最大化而僭越了应有的底线。

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人类得以维持主宰者的身份,反之,则会沦为被利用的工具,正如思维速度和办事效率都高于我们的计算机,仍旧未能脱离人类的把控而独立思考。“干坏事的根本原因就是每个人的不思想和无判断。”德裔犹太思想家阿伦特如是说。二战期间,德军曾在侵入一座犹太人村庄前,询问过士兵们参与此次任务的意愿,而200多人的小队中,却仅有13人表达出了对这样一场惨绝人寰大屠杀的抗拒,其余的士兵,或是不敢说出自己的道德选择,或是根本放弃了道德判断,此时的他们,不过是受纳粹利用的行尸走肉、屠杀机器罢了,何谈人的本质呢?这便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可怕后果之一,罪恶本身不仅没有受到人类道德底线的抗拒,反而使人类因不思考和无判断而成为它的附庸,正如马丁·路德·金所批判:造成我们时代最大罪恶的不是少数人的残忍行为,而是多数人的袖手旁观。“种族歧视和迫害因此在近200年以来大行其道,甚至至今仍未消弭。

不仅如此,失去本应有的价值观和同情心还会造就罪恶。网络暴力即是这一后果的最好例证,人们在片面的信息来源和极富煽动性的公共话语面前人云亦云,在无知与虚妄架构的道德制高点上恣意踩踏着他人的尊严。宁波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中,我们可以看见微博热评下呼声最高的,竟不是对被害者的同情,而是对其不守规则的声讨。诚然,漠视规则之人必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是以如此残忍的死亡作为一个人应得的惩罚未免过分,人类基本的同情心,不应以所谓的“规则意识”为由被尽数抹杀,这样冷漠不近人情的批判,不仅是对受害者人格的贬低,更给其在世的亲人们带来无尽的伤痛。

人类个体的成熟仰赖完整价值体系的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更需以此为基础。人们不仅应充分发挥理性思考的能力,防止冲动的恶果,也应培养自己良善正直的情感取向,避免完全理性造成的绝对功利主义,这有助于塑造个人健全的人格,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诚如库克所言,若人类能摆脱计算机思维的控制,在动荡纷杂的现实社会中守好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底线,便能构筑起积极的公共话语,使人文精神随科技发展协同并进,指导人类社会迈上良性而有活力的发展通途。

【篇三:编程人生,理性还是迷惘】

有人说过:“人工智能的最高成就是谎言。”听来戏谑却不无道理。谎言,是人这种具有复杂意识形态的动物所特有的,所以它反映了人工智能无限趋向于人却难以企及的事实。他们没有的,正是“谎言与否”的价值判断。

但反观我们,人类本身,却一步步走入自己编码的囚笼中。数字化的人生,我们习惯了将一切用尺度衡量。见义勇为,在分析被反咬一口的概率后,选择“不”;改变生活,统计获得成功的可能后,选择“不”。大数据的时代,我们呼吁理性,苛求精准,我们自以为世界万物尽在计算之中,却渐渐丢掉每个个体本应秉持的价值与悲悯。

此时的我们,实则是极度非理性的,人之为人,正在与我们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能做出抉择。人的意义,或许在于尼采不断完善自身的“超人”,或许在于儒家和人文主义的“爱人”之关怀,在道德标准和价值单一的时代,人们似乎更容易像人一样活着,因为力量渺小,所以学会了谦卑而谨慎。而如今,人们接收到太多的信息,拥有太多可操纵的因素,他们选择更轻松的活法,逃避那些需要良知去抉择的事,用已知来安抚自己违背价值而不安的心。

数字化的思考,不仅仅带来个体的冷漠与麻木,还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迷惘与脆弱。当人过于看轻价值判断时,他们的沦陷往往会使人的群体陷入困境。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因利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又如《搏击俱乐部》中人类精神的变态扭曲,与曾经工业时代的浮躁之气一样,信息时代的空洞与格式化,让人与人之间渐渐分崩离析,最终,社会是一盘散沙,人与人失去关联,自然走向灭亡。

价值与悲悯,这两者人生的奥义,都不应被丢弃。寻找回自己内心基本的价值准则,或者说,将自己与时代划清界限。信息时代,只是一种特定时期内的社会形式,人不该将自己的思想全部交付于它,在标签化严重的社会现实下,人们极易在任何事上优先考虑“信息化”,但绝不可令他深入你内心的底线,时刻铭记身为人,价值与爱不能偏废。

人需要理性,但人的理性不等同于编码的固定格式,人的理性思考,也是要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真正的理性精神,是考虑到个体与群体,是无论在信息时代还是远古社会,都能坚守、清醒、独立的价值与态度。

编程人生,是一种人性的丧失,当你丢掉了价值和同情,你便宛如失去灵魂的躯壳,与行尸走肉并无二异。

热门推荐
1你有多重要
2心中的柳树
3一枚特殊的邮票
4老师,请您原谅我
5未来的海洋想象优秀作文
6毕业
7我们的班级
8英语作文understanding高中英语作文-英语作文
9我的绘画之路
10军训的日记
11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12美,在我们身边
13懂得最真挚的爱
14画鼻子
15我喜欢的一首歌
16丑小鸭
17跑步比赛
18让生命起舞
19写给2020的你
20风雨中的英雄
21倾听内心的声音
22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3我的妈妈作文300字三年级
24家乡之变
25觅春
26用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27快乐的旅游
28贪吃鬼
29《小木偶的故事》续写
30礼物中的套路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