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开销的作文

【篇一:铭记那份美好】

寒假回老家时,在桌上发现了几本泛黄的本子,心里不知被什么触动,鼻子竟有些发酸。

我努力回想着什么,一本本普通的本子是奶奶用来记录每天开销的,虽然普通,但每每回想还是颇有感想。

小时候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爷爷奶奶负责照看我们,他们俩十分勤俭的维持着家里的生活,而有一次不听话的我看见隔壁邻居正在吃着香喷喷的肉,便跑回家哭着吵着也要吃肉。一个不情愿就在家里的水泥地上打滚,哭声响彻了院子,爷爷奶奶急忙抱起我。当时,我仅仅看到爷爷奶奶点头同意,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辛酸。

从这小小的风波以后,奶奶也开始精打细算,每天晚上奶奶便独自坐在木椅上回想一天的开销,将菜的价格写下来,思考明天要买什么,应该买什么,脸上的皱纹早已皱成了八字。我记得奶奶之前也写过,只不过这次我更关注肉了,所以,我也开始关心起奶奶的钱币,就时不时朝着窗外看奶奶。而这时奶奶拿起笔,戴上眼镜,小心翼翼地写下每个字,尽管奶奶只上了小学,但她依然十分用心的做好这件事,很快笨拙又端正的字迹就跃然纸上了。

时间过得很快,某一天早晨,鸟儿还在枝头歌唱,奶奶就早早的骑上自行车去了菜场,我也知道奶奶是要去买肉了,就焦急地时而在门前走来走去,时而跑到村口去看看,也不顾田间低飞的蜻蜓了,只等奶奶凯旋归来。突然间,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在村口向这边闪现,是奶奶,我高呼着,我的小脸上立刻洋溢着笑容。

奶奶推着自己的车向我走来,她的目光对上我的目光,我不知怎地竟有些后悔,脑海间仿佛听到了奶奶在院子里一声一声的叹息声,又仿佛看见了爷爷奶奶为这个家所付出的操劳。

多年以后,我依然在那个院子里手捧着几本泛黄的笔记本,回味着,感悟着,永远铭记那份美好。

【篇二:论“二胎”那些事】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二胎”政策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许多夫妻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产生了生第二个孩子的想法,可迫于现实压力,只能望而却步。现实给予的最大压力——金钱压力。人们说“‘二胎’是一件奢侈品。”的确,第二个孩子出生后,衣食住行,都需要金钱开销。现代人的开销颇大,于是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事实上,就像三毛说的:“人的意志是件很奇怪的东西。”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就能解决困难。据说,当年我父母生我时,刚刚在本地买房,存款一空,带着我的姐姐,生活中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水电费、伙食费、学杂费等等,可他们从未放弃,终于渡过难关,让我们姊妹二人健康快乐的长大。即使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父母也给予了我们生命,竭尽全力给予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除了金钱问题,家中“老大”也有意见。对于家中第二个孩子的降临,大多数“老大”都无所适从,甚至强烈反对。各种趣味视频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大多数人饶有趣味地看,看完了获得片刻的放松。但我看过之后,产生了深切的反思。

他们的想法从那些妙趣横生的段落中不难猜出:无非是担心父母把对自己的爱分给第二个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弟弟妹妹。在这一点上,有一些家长做的的确不够好,他们本着“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的传统观念,令家中的长子(女)产生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

其实,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虑,“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并不愿意伤害、亏待任何一方,他们可以与孩子敞开心扉,做好思想工作,多一个家人,多一个陪他们玩的人,不好吗?同时,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能总说“要让着弟弟妹妹”之类的话,让孩子心中缺乏安全感,产生不平衡心理。

当然,生“二胎”也并不是全无益处。家中出生了第二个孩子,孩子们可以懂得替他人着想,懂得与他人分享,避免孩子过于“独立”、自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孩子们上学时,与人相处时,甚至,踏上工作岗位时,这种性格也会帮助他们获得好人缘。

同时,他们长大之后,在城市中打拼,有人能陪伴左右,也能互相照顾,互相鼓励。在未来的人生路上,相互扶持,相互依靠。遇到困难后,两个人能一起分担;遭受变故后,两个人能一起承受。

对于国家的“二胎”政策应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减缓老龄化奉献出一份力量。

热门推荐
1蜗牛历险记
2留一点老时光给自己
3我看孝顺
4走进初三
5我的家
6告别小妖读后感
7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8那是一次拼车的尝试
9采摘之乐
10放风筝
11形形色色的人
12国清之旅
13坚守的作文
14四季的美景
15可乐瓶的经历
16爱臭美的妈妈
17勇往直前
18难忘西瓜田
19暑假我为爸妈做的一顿饭
20第一次煮面条
21定格在晨曦中的一幕
22我是小小漂流瓶
23打水漂
24想起那件事我就很开心
25未来的磁悬浮房子
26无声电视中的母爱
27团结就是力量
28我有个梦想
29学会欣赏
30大西北之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