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磐安人的作文

【篇一:舌尖上的乡土记忆】

磐安,是青山的宠儿,是绿水的骄子。她静静地躺在浙中这片最绿的地方,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与奢靡,静静地吸气、呼气,保持着那份最初的质朴与纯真。

正是这山明水秀的生态环境,才孕育出勤劳智慧的磐安人民,传承着亘古久远的古老文化。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磐安人,印象深处封存着的,是一段舌尖上的乡土记忆。

幼儿时,总盼着过年,过年了便有好多美味可以品尝,不论是大鱼大肉还是馒头发糕,都在我心底留下了一串印迹,回想起来可算是记忆犹新,可嘴馋的我最爱的,是大年夜那晚奶奶煎的油豆腐。豆腐并不是什么稀奇物,烤、煮、熏、煎,吃法也五花八门,而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煎出的油豆腐了。油豆腐的做法也有讲究:取上好的茶油适量倒入锅中,待油色清亮后便可将切成方块的豆腐入锅煎制,白白嫩嫩的豆腐在油锅中翻滚,洗了个“油水澡”后变成了“大胖子”,浮上了油面,此时的它已换了一套衣裳,变得金黄酥脆,方正饱满。我站在灶台旁,不顾飞溅烫手的油汁,拿起筷便夹起一粒塞入嘴中,热乎乎的油豆腐外酥里嫩,要是蘸点酱油和醋就更美味了。看到我的馋样儿,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得就如一朵菊花盛开。此外,油豆腐还可以煲汤,下火锅或是炒菜,用场可大咧!于是,这年就沉浸在油豆腐的香气中。这便是家乡的年味:温暖心扉,绵长悠远。

上小学时,校门口有个早餐店,卖的是方前特色小吃“糊拉汰”。光从字面上理解,此食物颇像粥、羹之类既黏且糊的东西,乃至见到庐山真面目,才发现此类望文生义的尴尬——错把小伙子认成了大姑娘。“糊拉汰”的制作工艺与鸡蛋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技术含量要高很多。它通常在镬中进行制作,用的是玉米粉,因此玉米粉调水的稠稀,铁镬中油量的多少,灶膛火候的强弱都应掌握得恰到好处,不然的话“糊拉汰”不是“溜了”就是“粘乎乎”的。早上,店前总是排起长龙,等待时看店中的女主人手法轻盈速度极快,做面团、糊饼、加菜一气呵成,简直是一种享受。她的“糊拉汰”厚薄均称,松软适度,鲜香可口,佐料也营养丰富,有腊肉丝、南瓜丝、土豆丝等等,还有一层喷香的猪油,赛比西方的比萨。早饭吃下一个“糊拉汰”,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有滋有味地开始了。这便是家乡的小吃风味:地道可口,回味无穷。

如今,我已是一名远离故土的学子,每当我清夜苦读,饥肠辘辘之际,老妈那碗油亮的肉丝索粉总会出现在我的脑海,却是欲吃不得,只能徒添愁绪。

“索粉”是磐安之俗称,“细若丝,白如雪”,是史籍对磐安索粉之赞誉。索粉以大米为原料,经水洗、浸泡、研磨、蒸煮、抽丝及干燥等工序制成,道道工序皆有技巧。索粉的制作技艺,是辛勤劳作、睿智非凡的磐安人千年之前摸索创造出的,流传至今更显得弥足珍贵。索粉既可做主食,又可作小吃,同时更是逢年过节,生辰吉日的馈赠佳礼。倘使你在异乡吃上一碗清香扑鼻的肉丝索粉,你的思乡之情定会油然而生,丝丝缕缕、地道美味的舌尖佳肴,便似一根根无形的丝线,将游子的心与家乡紧紧拴在一起,尽管天各一方却依然心心相连。这便是浓浓的乡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落叶要归根,人也不能忘本。磐安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是我心底深处永远的牵挂。如今,我虽在异地他乡,但我始终不会忘却家乡的味道:亦苦、亦甜、亦浓、亦淡,也终究不能割舍心底的思乡情愫。因为家乡,永远会给予我爱与希望……

热门推荐
1看杀猪
2关于黄河的作文
3尝跳跳糖有感
420年后回家乡
5回顾与展望
6挖竹笋
7我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
8我的奶奶
9一本可怜的书
10井蛙成因
11我的乐园作文
12暑假漂流作文
13读书真有趣
14研学之旅
15八年级作文
16童年的记忆
17水,催我前行
18元旦
19帮奶奶做家务作文
20我得到了锻炼
21水仙的智慧
22春田狐的爱读后感
23游白洋淀有感
24汉字
25春天的足迹
26温暖的记忆
27小雨滴旅行记的童话作文
28春天在哪里
29家乡的竹林
30我最喜爱的诗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