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老的西游永存的精髓】
披一路风尘,看斗转星移。师徒四人,走过风霜雨雪,走过大千世界,走过沧桑岁月。将这一段长长的旅程用文字铺展开来,变成了一部古典文学中的煌煌巨著——《西游记》。古老的西游,永存的精髓,在文学的天空上灿灿生辉,并且历久弥新。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乃是吴承恩所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书中讲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的取经之路,不管是嫉恶如仇的孙悟空,贪玩、好色、不失善心的猪八戒,心地善良、安于天命的沙和尚,还是诚心向佛、顽固、善良的唐僧,都各有特色。
这本书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和体验。有些人喜欢它的人物形象;有的人喜欢它的语言特色;有的人喜欢它的精神象征。这本书也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孙悟空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叛逆、直率、不畏艰险的形象。他嫉恶如仇,对待坏人从不手软,对待可怜之人却心存慈悲,爱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他这一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无私奉献精神,一种慈悲的精神,一种豪爽的精神。
猪八戒的本事并没有孙悟空那么厉害,而且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美色、一身毛病,但人很憨厚单纯、敢于与妖怪斗争来保护唐僧,偶尔在师傅旁边告告孙悟空的状,让孙悟空吃吃苦,偶尔耍小算盘,不过都是作茧自缚。他这一人的形象也告诉了人们不要期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沙和尚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只想保唐僧取经,谨守佛门戒律,虽然他的性格并不突出,但在小说里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给人们带来的就是简单平凡、憨厚老实。
唐玄奘爱好和平、和睦,有纯洁、善良的心灵,他不怕取经路上的艰辛,勇往直前。有时也是一根筋,只看表面并不了解内心。不过他让读者学会坚强,知道怎么看人。
这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各有不同,各有千秋。也是因为有这四个人物才能让小说如此大受欢迎。
虽然这本书历史悠久,但还是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它深刻的告诉我们正邪不两立,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一直存在,所以我们决不能气馁,要勇敢的走下去,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青少年需要的吗?不过也不能盲目付出,要运用智慧,使事情事半功倍,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学习、生活上也一样,不能遇到困难、挫折就认输,要敢于面对,要相信自己不管多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其实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所以好好努力吧!
【篇二:西游记读后感】
暑假里,在妈妈的陪伴中,我利用十天时间读完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青少版)。
六岁时,我曾在电视上观看过动画片《西游记》,但那时只是图个热闹,记忆犹新的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的猪八戒,至于故事的细节和蕴含的道理,我浑然不知。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才知道唐僧取经,原本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二十多岁的僧人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佛经六百五十多部,影响深远。
唐僧取经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神猴得道、降妖捉怪等许多神话传说。作者吴承恩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神话的优良传统,进行再创作,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
全书共四十三回,主要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历经种种磨难,但他们不惧怕,不放弃,勇敢地去克服,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回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逃避,就埋怨,甚至打退堂鼓,真是愚蠢至极。比如,去年冬天,妈妈教我打乒乓球,我输了,就哭鼻子;今年五月,学校举行“五月的鲜花爱国诗词”诵读活动,由于胆怯我不敢参加,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我才第一次站在舞台上;暑假里,妈妈每天让我背十个英语单词,我觉得太枯燥,竟然和妈妈讲条件……
我知道,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可能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或者更多,但我不会再退缩,我要像唐僧师徒那样,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我要把人生路上的挫折、绊脚石当成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我还要积极地想办法,始终坚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法国著名哲学家说过,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暑假还有一个月时间,我还想把《西游记》这部名著再读一遍,可能还会读第三遍,我相信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