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雪地里的足迹】
灰色,阴测测的天层层叠叠盖着凝结成块的云,此刻风从各处窜出,推搡着低空一切可碰触事物,最后尖啸着消失在拐角。干枯的叶蜷成一团在枝上卡啦地响,丧铃般宣告金秋盛日的结束。
行走在冬日的冷风中,心中唯有冷漠伴随着悲凉。不经意的一眼只见一片残花摆柳的灰黄中,一枝绿是那得鲜明。小小的枝叶向上伸展着,细细的茎奋力在风中稳住身形。这本该多么令人欣喜,能在衰落中寻得生机。可也许十二月的冰霜蔓延在心窗上,我们对窗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了。我只是葱葱瞅一眼绿枝,便认定这很快会凋落的小草不值我伫足。我大步离去时,整排着的叶的枝一阵前俯后仰,我没有回头。
黑色,黑绒布盖在天空上,星、月便一丝光也渗不到人间,孤枝兀兀在夜色中摇晃,冷硬的风扬起沙砾扑到身上,依稀能听到风刮擦地面的声音。灌木丛间重影婆娑,似一头蜷着的冬日野兽,冷眼察视过往生灵。
脚步声孤独地飘荡在干冷的空气中,灌木丛中一枝绿色让我停下。绿枝在阴影中燃烧生命的活力,细小的叶尖挺着,一片不少,茎猛地向上窜,它感染着生命的欢愉。我专注地看着绿枝,它却自顾自地沉浸在生长的激动与喜悦中。有一会我走近它,带着好奇和惊喜观察。然后才发现,已经很久没往窗外看了。我觉的绿枝会撑过冬天的,毕竟这个城市很少下雪,而它又是那样蓬勃的生命。
白色。雪像冰渣一粒粒自天急速降落,无声地加入先行者组成的白海之中。天地间一片茫茫的白,被雪覆盖的部分有如消灭而失去颜色。风隐于白雪中。世上好像只有雪静静地下着,生命的运动停止了。
雪落在所有可栖的地方。我担心那曾如火焰跃动的绿如今也被埋没,最后化为一片朽水。雪地上不留一行脚印,我焦灼又沮丧地扫视,终于在被白色掩盖的枯枝旁找到绿枝。雪一片片打在它身上,绿色有如颤抖的呼吸。但它站得很坚强,小小的摇晃不能打击它。我看到它向上伸展着,最细小的叶也闪耀着绿色。它的身边没有雪。在这雪白而静止的世界中,这小小一方天地充斥生命的活力。绿枝边留下了一对雪难以抹去的脚印。
【篇二: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靠奋斗是可以冲破埋没的压力的。茫茫人海之中,也许有很多人有所成就,却无人问津,被埋没的天才数不胜数,但是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从人群之中脱颖而出,他们靠的是什么?是奋斗。
汉朝时的匡衡曾被埋没在人海之中,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心中有想成官的梦想,即使他每天只能重复的耕地挣钱,养家糊口。但他爱奋斗,劳累了一天后努力瞪大了眼睛看书,漆黑的夜里凿开墙壁借助一丝光看书,去大户人家里借着书看,一天天过后,他凭借着自己看了很多书,吸取了很多经验,在一次选举上,锋芒毕露,他那无法埋藏的知识令人刮目相看,最终,他成功进入朝廷做官,告别了没埋没的命运,成为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了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假如他劳作累后没有看书,只是去休息,和其他普通农民一样,过着简单的耕种生活,不做任何奋斗,他不会有知识,不会参加选举,不会在众人中崭露头角,那他又怎么成为丞相,怎么成为著名的学者呢?
所以说,靠奋斗是可以冲破埋没的压力的。
【篇三:读懂思念】
在那一次分别之前,我并不懂得“思念”是什么,爸妈的关心、唠叨如空气般无所不在,我习以为常,甚至心生厌烦。
今年的夏天,我去了一个篮球训练营。与父母分别的日子大约是半个月,早在来的路上,我就已经在憧憬没有父母的日子会多么自由。
在训练营,不仅要锻炼球技、身体,一切的生活都得自理。每天训练完,教练们基本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也就是说,我们训练完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怕热的队友往往会把空调开得很低,训练完后又一身汗的往床上一躺,不出五天,我就发烧了。发烧的日子很不好受,基本除了上洗手间,吃饭,洗澡……就是躺在床上无所事事。
一天夜里,我感觉十分难受,身上都冒着冷汗,头也更烫了。我准备去找教练。摸着黑,在一丝光也没有的房间中,拖着沉重的身子,一步步吃力地向前挪。
敲了半晌的门,教练才打开门,打着哈欠,不耐烦地问了一句:“干什么?”
“我好像烧的更重了。”
教练慢悠悠地给了我一支体温计,递给我一张通行证,说:“出门左拐就是一家医院。”便去睡觉了。
凌晨一点,我坐在椅子上,俯下身子,靠着门把手,测着体温。没有一声问候,没有退热贴,没有送到面前的热水……我突然一阵鼻酸,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在夜深人静的走廊,只有我一个人。我靠在椅上,仿佛靠在母亲的怀里;我用外套盖在身上,想象着母亲帮我掖好被角;我摸摸自己的额头,仿佛母亲在用手背试探着我的温度;我看着远处的灯光,仿佛母亲在远远地看着我……
我的泪在月光下闪烁着,都在诉说着我此时此刻思念母亲的情感。
发烧时没人陪伴,使我读懂了思念是什么:那是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回想起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的心酸和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