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奥威尔的作文

【篇一:莫让心死于赫胥黎】

“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史上最好的时代,要么是人类史上最糟的时代。”斯蒂芬·霍金曾言。而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也反应了类似的担心,唯恐人类像计算机一样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

我们显然可以看见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只要连上了网,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买到生活必需品,可以看遍名山大川,可以识尽天下事。我们的社交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身边,我们可以和远在千里的亲朋,甚至是陌生人联系。“鸿雁寄书”、“鱼传尺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乍一看,人与人的距离更近了,那又怎么会失去价值观、同情心这样的“社交必备品”呢?

实则不然,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不难发现以下现象。一是娱乐新闻的轰炸,当我们刚对一件事评头论足完,很快就会爆出另一件事以供消遣,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样的人们多像鲁迅笔下的百姓啊,事不关己,就作壁上观,好凑热闹。二是大家总爱在朋友圈中转发一些科学家的事例,再像模像样地加上一句“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事实上科学家哪里需要这样的关注。这种关注,在我看来,是一种虚心的强调,强调自己没有被机器同化,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这实在是一种对内心麻木不仁的低劣的遮掩手段,像个笑话一样。仅以上两例,我认为已足以反映人类思想机械化了,我们的情感被舆论控制,我们的评论被大众引导,价值观和同情心流于表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我们的心灵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们活在了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心甘情愿地沉沦在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之中。当然这是随着科技进步必然会有的局面,但这样舆论即宗教,人们的思想被数据影响,自愿被洗脑的时代就是正确的了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样的环境看似平和,实则却是一种使人心机械化的迷幻药。一时寻求解脱倒也无妨,只是必须要认清其“副作用”足以毁灭一个人。

科技发展的两面性无疑将社会投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了无边的好处,却也使人们陷入名为“冷漠”的沼地。谈及此,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我们的未来是会死于奥威尔还是赫胥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是一个技术至上,人类大同的“快乐”的社会。而奥威尔的《1984》描述的是一个高压暴政,用永不停息的憎恨和专制驱动的社会。里面的人处在相反的社会,却有着相同的冷漠。

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人却微妙地相似。难道机械式思考无法避免,人工智能的发展只是一个增幅剂,价值观和同情心无法挽回吗?我以为不然,在我看来,这两个相反的世界不止讽刺了人性,深处其实也暗示了改变现状的方法——成为《阿飞正传》中的无脚鸟。为什么我会得出如此的解读?因为上述两个社会都看似稳定,实则荒唐,若不改变,终将覆灭。回到和我们现在最贴近的《娱乐至死》来看,花繁柳密,看朱成碧,获得了套路化的“虚假”而短暂的快乐。真是应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中写下那句“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再也看不到在笑声掩盖下为世人所看不到的任何眼泪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反而成了一种桎梏。因此我们唯有成为一只无脚鸟,不停向远处飞翔,至死方休,也就是让心灵不停止在原处,被动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坐享其成,而是去主动探索发现,方能回归人类特有的思考模式,找回价值观和同情心,不让自己变成一台冰冷的计算机。

如若不然,我们将心死于赫胥黎。

【篇二:1984读后感】

全书是充满绝望的,只有那刚开始被爱情所短暂出现的美好,但最后仍是消逝了。我曾以为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们一定不会甘于这种思想上的奴役,这种没有任何隐私的生活,处处被监视,什么自我都不能有,就连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都没有——这样的生活怎么能被人所忍受呢。但看到最后,所有的抵抗都无法抵过社会上普遍的服从,到了最后,就连那抵抗也被毁灭了,换来的是思想上的矫正——这样的社会,自由是多么的珍贵,但也不可能存在。

人们常常看重对自由的保障,《工业与帝国时代》的作者埃里克对英国的社会这样描述:“自由是一种社会状态,当它充满了政治气味,自由便成了恰恰相反的社会奢侈品。”奥威尔的这部《1984》正是对这种政治过分干预社会的行为的批判与反对。极权主义终究是不与人们的意志相合,在这种社会中,一切都是压抑的,它不会有长期的进步,只能通过广播中虚伪的通报而得到对于这种统治的赞同。但身体骗不了人,人们对这种生活会不满,饥饿的肠胃,这些都说明了社会并没有进步,但统治者不会深入这些,他们在乎的是表面的光彩,从未深入人群。

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极权是不会写出如此真实的极权社会。奥威尔直接或间接得都体现了对这种极权社会的反对。他就曾生活于这样一种压抑的社会,虽然没有小说描写的那么得禁锢思想,但仍是有对思想上的压迫,就是这样的一种经历,催化了现在这部《1984》的形成。

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十分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他战胜了自己,他热爱老大哥。”正如文中说的,他是在历史之外,从来没有属于历史。在臣服后,只剩下一个躯壳,没有了灵魂。

思想不再存在,只有盲目与狂热,剩下的只是一个绝望的社会。

热门推荐
1感动的作文
2坐在母亲的背后
3夏日的风采
4老师,我拿什么来爱你
5最好吃的东西
6“黑乎乎”第一次出门
7暑假去看海的作文
8大自然的声音
9我的小仓鼠
10舌尖上的爱
11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12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13我尊敬的老师
14三年级看图放风筝的作文
15青海湖的静
16傻妞
17写家人像什么动物的作文
18读《资治通鉴》有感
19万里桥西——草堂
20我与书的故事
21保护地球
22依赖着这日子
23与美相伴
24我学会了背书
25长沙的秋天
26鸡年抢食事
27滨江小城
28走过四季
29心儿怦怦跳作文600字
30那一抹绿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