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达性的作文

【篇一:走在石板路上】

在岳麓山下,聆听文化的声音

——题记

走在一块块石板路上,瓦砾搭成的建筑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是竖立在门前的楹联,上联曰:惟楚有才。下联曰:于斯为盛。其引用《左传》的“虽楚有才”,《论语》的“于斯为盛”。意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这儿不仅收藏着千万古书,更孕育了一代代名人学士,饱含着从古至今文化的精华,在湖湘,恐怕也只有这儿才算得上文化诗书的宝地吧,岳麓书院辄立于斯也。

名胜古迹之地必有一段悠久的历史,院史何说?从北宋年间建成,历经元、明、清朝代,受过“六毁六复”,依旧辉煌。轻轻踏上一块块石板,拭目望去庭院深深,庄严肃穆,古朴而悠远。院内绿树成荫,有女贞、落木、枫香,鸟有画眉、黄鹂、布谷,当微风徐徐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也在感叹这千年学府的悠久历史。跨入大门和二门,迈入了讲堂,抬头一望,两块鎏金木匾悬挂中央,“学达性天”、“道南正脉”,而左右两旁分别刻上了“忠孝廉洁”“整齐严肃”,也许正是这些字、词的勉励,才使得昔日人才倍出。

轻轻踏上一块块石板,聆听堂内那些名人事迹,似曾感觉到张拭主讲时的情景,只见他身形修长,两眼炯炯有神,坐在讲台上耐心细致地给学子们传授人生哲理,使学子们受益匪浅。又仿佛看到朱熹与张拭论学与演讲时那激烈而精彩的对论,台下学子掌声沸腾,不时掀起了一个个高潮,以至有“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之盛况。走进殿堂,屏息静气,感受文化;走出殿堂,恍如隔世,众山渺小。

顺着石板小路,来到御书楼,一股股书香味扑鼻而来,那是特别特别的清淡的味道,若不细细地闻,还以为是树木围绕时的清新味儿。站在藏书楼外便能感觉到此地的重要性,真有种想冲进去拿上一本书,拍拍灰尘,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读书的冲动。

走过石板路,环顾四周,才发现,这里处处都是具有不同特色的神韵风采,每一间房舍,每一方石碑,甚至每一片砖瓦,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味,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此地依旧是中国文化、湖湘文化耀眼的星光!

【篇二:岳麓书院——千年学府】

车子行驶在人杰地灵的长沙。我向窗外望去,外面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又下雨了,我最讨厌下雨的时候参观景点了”我小声嘟囔着。正说着,车子来到了岳麓书院。

下了车,我感觉雨后的空气是如此清新。踏进书院,脚步不觉地放慢了。这里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绿色环抱着她,有山也有水。是的,正是因为她位于岳麓山下,群山拥抱,才造就了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再加上有点小雨,岳麓书院显得更朦胧、梦幻、幽美。哦,好美呀!

岳麓书院创建与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首。这座千年学府,历经沧桑却依然不失本色,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和大量的碑匾文物,真是世间罕见呀!我跟着导游,漫步在这里。导游介绍说,这里造就了很多千古名人,如左宗棠、曾国藩。在这里,我发现有许多的匾和碑,其中大多是御赐的,包括门额就是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还有清代康熙皇帝御匾“学达性天”和乾隆皇帝御赐真迹“道南正脉”。也正因为统治者对这里的高度重视和最高评价,才成就了岳麓书院传播中国理学的崇高地位。我专心地听着,心中不禁升起一丝诗意。

我漫步来到了爱晚亭。这里是岳麓书院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曾经是毛主席青年时代讨论革命的地方。我坐在亭子里,心里吟诵着那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仿佛感受到了伟人的灵魂,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已经是一个个元气淋漓的精灵,都有了生命。文化不仅可以熏陶人,在这里,在这千年学府里,文化竟赋予了花草树木生命。

我多想在这里读书、生活。在这做一个浪漫的侠客,让知识洗净身上的红尘,让我远离人世的喧嚣,让灵魂升华。

走出书院的大门,我突然发现了门前有一对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呀,岳麓书院走出的人才太多、太多了,也正因为这样的气氛,成就和培养了这里的弟子。我想: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就算不是人材,至少他的心是干净的,被洗礼过的。

热门推荐
1草地寻宝
2寻找成功之路
3读小鹿斑比有感
4天使与恶魔
5秋声
6有趣的水果拼盘
7我喜欢被唠叨
8我和冬天有个约会
9旧时光里的笑
10手表
11我真想留住这片风景
12栀子花依旧芳香
13原来这就是爱
14掌声的魔力
15温暖的你们
16形形色色的人
17铁锤锤鸡蛋锤不破
18不该丢失的温情
19美好的回忆
20我的世界
21走进春天
22酷派女生
23感恩生活
24为老师点赞
2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6打造一本书
27邹同学真特别
28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咀嚼生活的真味
30需要阳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