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阳光灿烂的日子】
“叹,叹,叹,叹这人生苦短,终点不明沿途风景要好好看。你可以隐隐期待,途中佳缘到来,保持浪漫心态,活着就不算坏。家有大好河山,不必崇洋媚外,好地方一生都看不完……”
——题记
总是习惯地回忆起那段行走在阳光下的灿烂的日子。
想得多了,不免会打开珍藏的“相册”,翻看那段日子里的“照片”。看见很多阳光灿烂的场景,看见很多灿烂的自己。
那天,车子启动了,徐徐驶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公路。忽明忽暗的旅途中,隐藏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那时已经开始浮想联翩了,想象着、勾勒着那是怎样的一方乐土。
伴随着一路想象,不到一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夹山寺。
夹山——一个明媚里透着诗意的地方。纵然是在寒冷的冬天,那满目苍翠也仍在散发着独一无二的温暖。悠然自得地踩着阳光漏下的影子,拾级而上,自由地吐纳着山中清新、纯净的空气,听着微风拂过树梢的细语,心中不知不觉地愉悦、欢快起来,仿佛阳光的剪影透过瞳孔直射到了心里。同行的同学很多,面对自然美景,他们显得格外兴奋,不停地问着一些问题,一些在成年人眼里很幼稚的问题。但,当他们稚嫩的话语飘过我的耳朵的时候,我还是感受到了年少的可爱与美好。在这里,我看到了迎着阳光、沐着春风、绽出笑颜,陶醉在夹山山水之中的明媚的自己。
夹山寺——一个神圣中透着神秘的千年古刹。即使是香火弥漫、人声鼎沸,也难以改变它厚重悠远的气韵,何况现在。我悄悄离开了队伍,闲庭信步般沿着回廊、寺庙,仔细研读着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整座夹山寺坐落在温暖的阳光里,仿佛披上了一层圣洁的佛光,空灵、静谧,却也异常和煦。徜徉寺庙,一种南方特有的温暖的阳光笼罩在身边,灿烂的梦想顷刻间冉冉升起。在这里,我看到了双手合十、默默祈念、无比虔诚的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算日光倾城,也未必温暖了。于是,我又慢慢地闭起眼睛,轻轻唱起寒冬暖阳下久远的歌曲,那种熟悉的感觉又缓缓地浮现,夹山之旅似在昨天。
夹山之旅虽然只是我人生的一段小插曲,却是我人生一段温暖的回忆。
再次回忆起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且歌且行。
【篇二:心中的乐园】
前天,我和爸爸前往国家森林公园夹山寺游玩,使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奇妙感觉。
夹山寺群峦叠翠,万木争荣,一进公园就感觉自身已远离城市的喧嚣,融入在一片静谧与安详之中了。绿树掩映间,还可看见一两只小松鼠嬉戏打闹,鸟儿立在枝头唱着欢快明亮的歌。深吸一口气,带着淡淡清新叶香的空气充满着我的肺,神清气爽,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一时还舍不得将它呼出体外。
公园里这时人不算太多,大都是来爬山的。一个个背着旅行包,有说有笑;或穿着运动服,气喘吁吁地往上爬;或悠闲散步,从从容容;或坐在草坪,欣赏风景……我想,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感到心情愉快,所有工作上,生活上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真正能达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我的家乡石门是一个小山城,这里地处“三湘四水”之一的澧水上游,境内“奇峰三千,弱水八百”,巍峨壶瓶山高高耸立,莽莽青山绵延起伏,大小溪河喷珠溅玉……
可这样的美景却远离小城,郊田之外的春天是城居者不知道的。每一个居住在山城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绿地太少。放眼望去,只见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虽然城市高楼林立,除了电厂烟囱冒出缕缕白烟,看不到任何的生机。由于缺少绿地,公路上整天尘土飞扬,灰蒙蒙一片,加上日渐增多的汽车排放的尾气,行人经过不知要吸入多少有害物质啊!
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恐怕会给人带来很多消极情绪吧。夹山寺虽美,可毕竟离石门县城有八公里,距离偏远。如果要去散心的话,还要开车去?这就不符合绿色出行了。
城市需要森林,需要一片洁净而美好的蓝天,为了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康、美丽、和谐的城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使石门成为一个“森林城市”。现在澧阳路改造就是建立森林城市的好开始,它高起点的规划,将带来人们城市生活的新体验,道路交通有条不紊,人们出行方便快捷,处处都是绿化带,出门逛街也不怕强烈的紫外线,汽车尾气都被树木吸收,换成清新的氧气,人如生活在森林氧吧之中……
石门山城在发展,城市使生活更美好,我的心中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图画,令人憧憬:不远的将来南边的“夹山寺”,北面的“白云山”,合围着石门山城,城里有绿地,它就像我们的“肺”,保证我们生活在“森林氧吧”之中,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享受人与自然那种和谐之美!玉带般的澧水河穿城而过,我可以荡着一叶扁舟,唱着渔歌,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去拥抱明天!这就是我心中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