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采“地衣”】
新年伊始,我和妈妈去了一趟八卦田,本来是想欣赏美景,结果到了那里看见很多人拿着袋子,蹲在地上,捡着像黑木耳一样形状的东西,但它的颜色是绿色的。
我的好奇心被点燃了,跑过去问:“叔叔,这是什么呀?你们为什么都采它?”
“这是”地衣“,可以做成菜,下过雨后会长很多。不过,它只长在岩石的夹缝中,你可要好好辨别呀!”叔叔笑着说。
“哦——”,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想:嗯,那就应该是采岩石缝里的东西就好了吧!想完后,我便向妈妈要了一个袋子,也加入了采“地衣“的队伍。
我记着叔叔说的话,眼睛盯着岩石缝,两只手不停地抠呀,摘呀、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袋。其中最大的那朵可是我用两只脚沾满泥的代价换来的呢!这是为什么呀?这其中可有个小故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我看见一朵特别特别大的“地衣“,刚伸手去摘,却又缩回手去,因为它长在极低的一座桥上,桥下是泥潭,脚一踩就会陷下去。我在桥边徘徊着,不愿就此离去,忽然,脑中灵光一闪,翻出书包里的一根绳子,在顶端圈出了个圆圈,朝”地衣“甩去,想把它套过来。结果,绳子只是轻飘飘地碰了碰”地衣“便被吹走了,而我则脚下一滑,向泥潭倾过去。我怕极了,双手死死地抓着地面,想减缓下滑的速度,但是脚还是落到泥里。而这个角度,我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到那朵大”地衣”,我毫不犹豫将它收入囊中。
“地衣”采到了,但我的身体却陷在底下,正在我六神无主的时候,我的脚碰到了一个硬物,我蹬了蹬,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碰到了地面!我愣了几秒后,立刻用尽全力爬上岸。到了岸上,我已成了一只标准的”落泥猪“!
事后想来,要注意安全是必须的。不过,”地衣“采到了,看着大大的”地衣“,我觉得再苦也没事哩!
【篇二:最美的风景】
说山、说水、说人……哪里都不及故乡的美。小的时候,我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大山母亲的怀抱。于是山里的一草一木对于我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
总喜欢闭着眼,站在山岗上聆听泉水“叮咚叮咚”响,总喜欢听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声,总喜欢听山里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鸟儿“唧唧喳喳”欢乐歌唱……
春晨图
新的太阳升起代表新的一天来临。公鸡啼叫过后勤劳的人们便起床辛勤劳作了。早晨,阳光还没有来得及将昨夜已挂在花瓣或树叶上的露珠蒸发掉,那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耀眼的阳光下就闪闪发光,就如河蚌中那颗最美丽、最耀眼的珍珠。
我总是喜欢漫步在早晨的林间小道上,任由露珠打湿裤角。从山里回来的时候,农家小院的上方盘旋缭绕着几缕青烟,就如爷爷烟斗中冒出的几丝烟气,久久盘旋在烟囱上,一阵微风吹过才肯散去,消失在竹林上方。
黄昏图
渐渐地,太阳落下去了,犹如一个圆盘挂在天尽头,太阳发出黄晕的光,给周围的云层镶上一道金边。
我总是喜欢沿着林间小道走进竹林深处,踩在凋零的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听竹叶轻声细语地交谈,听布谷鸟“咕咕”地啼叫,听从村庄里隐隐约约传来的狗吠……。闻着竹叶散出的阵阵清香,夹杂着故乡的泥土气息。采来路边的野花用头绳扎成一束抱在胸前拿回家。有时候,树上突然跳下一只小松鼠,眨眼间,又飞快地窜到另一棵枝叶繁茂的树上去了。
小路边长着美丽的小蘑茹,地上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衣,密密麻麻连在一起,绿的叶,红的根。如果你仔细找找,说不定在里面可以找到一个红红的果子,那就是地衣结出的果实,味道酸酸甜甜的,那是小动物们最喜爱的植物。
星空图
到了夜晚,人们纷纷把竹椅搬到门前的石板上乘凉,凉风习习,让人倍感清爽。抬头是一望无际的天空,还有许多眨着眼睛的星星和亮汪汪的月亮。
在皎洁的月光下,人们可以看清不远的物体。当然还有不远处的竹林,在月光的笼罩下,竹林显得异常清幽雅静。我不由想起古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透过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斑班点点,就如点点星光。晚上的村庄很静很静,从竹林深处传来悦耳的蝉鸣。我喜欢晚上的村庄,喜欢皎洁的月光,喜欢在月光照耀下的竹林深处,喜欢这不为人知的美景……
在我心中永远把那块地方留给故乡,故乡永远占据我的心,故乡的美景永远让我迷恋……。故乡那一处处风景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耳边似乎又听到泉水“叮咚”声,树叶“沙沙”声,鸟儿“唧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