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东北的松花江的作文

【篇一:《松花江上》观后感】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旁,土,是红的,水,也是红的……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边,少了大豆高粱,多了长满草的坟坑……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上,世代生活的人们,离开了那片森林煤矿……

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铁轨的炸毁,打响了九一八事变的开头。我们看到了这开头,仿佛也想到了这结尾,正是那年,东北的松花江,变了……平静的江水掀起了波浪,开始奔腾咆哮着……

“多活一个人,就多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句话贯彻整个东北大地,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如星星之火,引燃了东北人民乃至中华人民的希望之火。这句话源自何?源自一位普通东北农民不甘被欺压之心;源自于一位共产党人不愿让国家灭亡之心;源于一位中华儿女迫切想要崛起之心。杨靖宇的这句话,无声地昭示了他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的伟大以及将希望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或许,正是多了他这样伟大的共产党员,中国才会有今天。

那条松花江,注视着日军残忍的暴行,也注视着中华人民不屈的反抗!

杨靖宇领导着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中。他细致入微的关怀,使其他抗日军民对他心服口服,愿与他生死相随;他机智勇敢的计谋,使日军的围剿屡次失败,伤亡惨重;他舍身为国的伟大,使每个人都注目仰望,将这一英雄的身影,刻在心间。

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北的每一片土地,渡江,翻山,越岭;日军望而却步的事情,他们都超乎常人想象地完成了。永忘不了,当被叛徒出卖,东北抗日联军陷入空前的危机时,杨靖宇支走众人的潇洒身影,正是那时,“多活一个人,就多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铿锵有力的语言,仿佛穿越时空的阻拦,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响起。松花江仍在咆哮着,可我已分不清那是对日军侵华的愤怒,还是对杨靖宇陷入绝境的悲痛。

奋战六天六夜后,八天未进一点粮食的杨靖宇早已被包围的无处可逃,他的脚步永远坚持跑在敌人的前面。在被风雪封锁的小山上,杨靖宇饿了便吃树叶、树皮,渴了便吃雪,以地为铺,以天为盖,以月为枕。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中,那是一种希望支撑着他前进,那是一种渴望全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即将被捕时,他没有被丰厚的条件所诱惑,而是争分夺秒地销毁着重要文件,在最后一刻,他依旧顽强地反抗到底。

当杨靖宇被包围时,饿到开始吃身上的棉絮、棉籽,我哭了,但这不是伤心的泪,这是喜悦的泪。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牺牲不是无价值的,正是在抗战洪流中的他们,才使得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有地位了,有尊严了,它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只“东方雄鸡”。我庆幸,庆幸东北在被血泪染红之时,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战士,用他们的坚定和忠实在守卫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条松花江。

松花江上,正是曾经日军的暴行,铸造了如今我们东北人民的铮铮铁骨!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和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热门推荐
1心中的感动
2外号总动员
3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4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5夹弹珠比赛
6老师变了
7浮沉
8可爱的小螃蟹
9唠叨中的爱
10平凡的英雄
11怒放的生命
12军训的日记
13大公鸡
14校园的冬天
15孤独
16胜似亲人
17依然存在的“绿色”
18第一次买菜
19我喜欢的作业“剪纸”
20内心的勇气刷新着我的生活
21温暖的旅程800作文
22骄傲的桃树
23面对不幸
24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25那一片白衣胜雪
26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27一次难忘的秋游
28假如没有高考
29我喜爱的一种美食
30谷堆旁的故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