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与己周旋的作文

【篇一:还是做自己】

桓公与殷侯相斗之事或许并不那么耳熟能详,当桓公问道“我怎么样”的时候,心想着会得到怎样的好评,可奈何那殷浩竟也不食人间烟火,不知阿谀奉承,只是木讷的说了一句:“吾与吾周旋久,宁作我。”这也就算是完了,不曾想过,听了这番话的桓公将作何感受。

其实,至少这话是很能激起人一阵胸潮澎湃的,相信看过之后,青年朋友就会不假思索的运用到各种场合上,再加上庄重的面部表情,似乎就更神气了。就像是出自自己之口,并且也说是妙手偶得之。是啊,这话不管怎么看,至少要比那一群群邯郸学步的人来得实在得多。一味的对别人进行迎合,甚至模仿别人,难到不是很愚蠢可笑吗?但反转一想,诸位,你们是否也有了模仿的嫌疑呢?那么彻底生硬搬用的你们,又能否将之中贯以自己的思考呢?

首先,依我看,这与己周旋就很能深思,到底原话的作者——殷浩,是怎样与己周旋,才得出自己近乎完美的结论呢?是该将它看作是文人的自大,还是认为是无知者的浅陋?或许,当年的殷浩只是在自家书房埋头苦读诸子百家,自以为吸收了经典中的精华,想也不再想,就以为已经完成了与己周旋,“大功告成”的他,却没想到,这终将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

真正的强者,应该是在认清自我,审察他人的基础上做回自我。

这世间存在的事理何其之多,要想认清自己,谈何容易呢?不,至少由我看来这并不很难。看看那些迷失自我的人吧,应该能够知道,那原因不外乎两种,要么所接触的思想太少,要不就是自己灌入的思考太少。要不怎么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呢?于是,这也为取得成就提供了些途径,就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于是重点便不出意外的落在了看别人上。这也需要步骤,首先,自然需要先克服自己身上的诟病,即心灵思想上的狭隘,既不能因自己的某些小成就蔑视别人,也不因别人的大功绩而眼红别人。前半句的问题随着学识的增长,自然会有所消减。而另一个,则带有些天生所得的排他性,是要花些功夫的。战国的庞涓,本和孙膑同属魏国大将,自知自己才能方面比不上那个战略家孙武的后代,便向魏王进谗言,弄些小伎俩,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害得他落下终身残疾,逃到了齐国。可最后他自己呢?也只有兵败垓下,连死亡都被设计好了。要是当初庞涓不那样做,而是潜心研究兵法,即使不能战胜孙膑,也算是胜了自己,在史上留下一美名。身为主席的毛泽东却能很好的意识到,便说出“一日不读书,便会一日不如刘少奇”的至哲。其实,这又与认清自己有着莫大的联系。只有克服了常人思想上的毛病,才能更接近客观公正的看待别人。也就不用像晚清政府那样因落后而挨打了。

做到了这一步,后面还应该有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了。或许,是我觉得到了这一步便已完结。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完了所有步骤。不是么?难道别人不也仅仅是个自己的主观印象么?原来所谓认清别人,始终都围绕着自己转。

奈何,奈何,人生之路漫漫,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做回,算是枉为人世走一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能将自己更加升华。鉴前人之失,能真正的做回自己,也就能避免重蹈殷浩因狂妄而出师不捷的前路了。

热门推荐
1可爱的鹩哥
2家乡的秋天
3阳光的味道
4童年的我
5找秋天
6刺激的科技嘉年华
7板上运动
8文明不能掉链子
9最吸引我的四季
10快乐的义卖活动
11此处伊人是风景
12《朗读者》观后感
13沙漏
14神奇的笔记本
15韶山灌渠游记
16正能量
17讨厌的公鸡
18守住心灵的执着
19母亲
20放鞭炮
21老师,我想对您说
22岁月胡同
23未来的住宅想象作文
24共享有个“度”
25我的老师
26心中的锁
27共享温暖
28珍惜当下
29实践基地之旅
30《再见,小兔子》读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