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丧家之狗的作文

【篇一:孔子永远的楷模】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炎黄子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中华民族有了文化的根。

他就是孔子。孔子从小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了,被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五十一岁时他做了鲁国的中都宰,任职不过一年时间,四周的地方都来效仿。因为他政绩出色,且门人众多,声望又高,所以很快就又做了鲁国的小司空。后来他又做了大司寇。在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他也有自己的见解。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以政为德”,用礼教和道德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六十二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经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累累若丧家之狗”。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以待,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明知不可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是不求富贵,这不符合孔子的真实形象。他也懂得物质享受,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也享受美食的口颐之乐。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讲个人的处世之道。他让我们明白,与人交往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立场想问题,这样才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前的我不是这样,而是说话做事只顾自己高兴,从来也没有顾及过别人的感受。学了孔子的这句话后,我改正了这个缺点,还学会了体谅别人。《论语》真是一位好老师!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孔子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在当时几乎被当成一个无所不知的圣人。他会骑射,知音律,擅抚琴,精于车技。但他又非常谦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认为,人人都可学习,都能成为他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历史的风尘卷走了你的身躯,却沉淀了你不朽的儒学。你不患得,亦不患失。你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是永不磨灭的学者楷模。正如司马迁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热门推荐
1打开一扇走向勇气的门
2星空的眼泪
3小学生观察日记
4我爱我家
5拨动心弦
6暖色的乡音
7感谢您
8爱在冬季
9我为自己点个赞
10秋天的风
11你好2019
12生活的碎片化
13追寻大师的足迹
14写一件事的作文
15春夏秋冬的对话
16观察日记
17一次特别的作业
18制度的“牢笼”
19埋下进取的种子
20我的新同桌真勤奋
21乡村之夜
22秋天中的节日
23鼓励,给了我力量
24爆米花的味道
25我的爸爸
26假如我是老师
27接力赛
28年的作文
29有一种记忆叫温暖
30奶奶,我想对您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