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改革的作文

【篇一:谈“厚积薄发”】

苏东坡曾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确如此,学习须广博,著文须积累,唯有“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须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

苏秦出身贫农,却胸怀大志,师从鬼谷子,多年学习纵横捭阖之术,锥股苦学,勤读数载,厚积才学,故能以一己之力促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故能佩六国相印叱咤风云。王羲之临池学书二十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方有入木三分之苍遒,飘若游云之健秀。由此可见,只有厚积才学,才能有惊人薄发。

然而,也有人说:“孔子学富五车,胸藏礼乐,周游列国欲布其道,却只得君主敬而远之,只受世人冷眼待之,难道是孔子的才学不曾厚积吗?”

自然不是,正如人们常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一样,“厚积”并不意味就能够“薄发”,然而那些厚积才德,却没有“薄发”机遇的人我们就能说他们是失败者吗?就能否定他们的才学吗?我想,或许当听《武侯庙》中的一言“莫将成败论三分”。昔者,梁启超倡导戊戌变法,孙中山引领辛亥革命,然而他们的革新之举却不能够彻底地改变中国落后腐朽的面貌,难道我们就能视他们的努力如无物吗?就能视他们的创举为虚无吗?他们都是革命的先驱,是胜利的奠基者,他们的创举,抑或壮举,又怎么能以世俗的成败去评价呢?在我看来,不畏失败,已然是勇者,敢于创造,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而仲尼欲以正道,复兴天下礼乐,知其不可而为之,在孤独中上下求索。他虽不能受君主的重用,但毅然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广纳弟子,教以儒学之道。而正是因此,谨庠序之教,申孝悌之义,儒学之道才历久不衰,儒家思想方流传至今。孔子的创新何尝又不是一种成功呢?

如今的人们渴望成功,却缺乏积累,期待创新,却畏惧失败,又如何能够有所建树,有所创造呢?爱迪生发明灯泡前也曾失败千次,曹雪芹著《红楼梦》更是批阅十载,每一次的成功,每一次的创新势必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遭受屡屡挫折和失败,而后才能有厚积薄发。又怎么能够因为畏惧失败就拒绝开始,苦于积累而不愿创新呢?

当下我国的教育仍然为人诟病,钱学森之问依旧拷问着国人,尽管形势逼人,教育改革与创新之路却仍需厚积薄发,不可急功近利。历史已经证明,经济发展不能搞“大跃进”,历史也将证明,教育发展也不能搞“大跃进”,革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发几个文件,喊几声口号就能成功的。一个科学成果的研发,需要科研人员几年,几十年,乃至一生心血的付出,需不畏屡屡顿挫。一个学者需耐住寂寞,需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才能做到“文章不写半句空”。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大事,改革者更需多方借鉴,深入研究,厚积经验,方能薄发高质量的改革成果。

中国教育改革之路漫漫而需国人修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待我们上下求索,厚积薄发!

热门推荐
1求一方荒芜
2不学礼,无以立
3匆匆
4多彩的活动拔河
5的作文
6感受诗词中的温暖
7我的小学老师
8我喜欢的经典作品
9我的好爸爸
10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11数学作文
12茶花的自述
13梦想未来
14中秋节里的故事
15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16唯精神修养永垂不朽
17我的梦想
18我的邻居
19发扬红军精神
20我的成长日记
21单纯是一剂良药
22日出
23心底那朵浪花
24追忆·童年趣事
25胜似亲人
26日出
27丰子恺漫画
28会变色的校园
29我的青春里有母爱
3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