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红豺读后感】
母爱似春阳
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同样愿为子女付出一切。她是一只平凡的母豺,同样有着火红的皮毛,但她却做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她就是火烧云,一个伟大的目前。
红豺火烧云含辛茹苦地哺育仇敌的后代——甜点心,她犹豫过,后悔过,仍无法逾越种族间的对立,与大花狗同归于尽,为甜点心撑起了一片安宁的蓝天。
她后悔过,为甜点心放弃了她精心挑选的伴侣;她狠心过,为甜点心的生命捐献出她的大尾巴;她犹豫过,为甜点心痛失前腿……她是一只豺,一只活得潇潇洒洒母豺。在狩猎场之上,捕猎技艺令人赞叹不绝,一年四季即使是寒冬腊月,肚子也不会唱空城计。而甜点心呢?她是只狼!是她火烧云仇敌的遗孤!她身上流淌的是她火烧云亲身骨肉的血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她,雌豺火烧云是在用生命哺育甜点心,这母爱已经升华至逾越种族之爱,她不是炫耀自己那菩萨心肠,也不是渴求上天保佑自己,更不是怜悯黄毛狼崽,这是母性的光辉!火烧云用生命诠释母爱,用生命为甜点心撑起蓝天,用生命哺育仇敌遗孤,人们怎么不会为之颤动心灵,留下真诚泪水呢?
火烧云的母爱是超越族群的伟大,就像我们的母亲,她们也拥有过宝贵青春,拥有过欢声笑语,她们都为自己的孩子操劳一生。或许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母亲都没好好的度过一天,忙里忙外,母亲的白发多了,大手粗糙了,眼睛污浊了。的确,母亲的肩臂不如父亲强壮,担起全家责任,泪水也不似父亲坚强,不轻易落下,但这就是母亲。
放学回家时在街道边也会看见一对流浪母子在街头乞讨,母亲搂着残疾儿子,喂他吃饭、喝水,为儿子她低三下四地乞求路人捐点钱。当然,这么做也少不了过往人们的白眼,少不了人们的另眼相看,更少不了人们对此举的憎恨,但母亲她放下了一切,放下了尊严。“叮啷啷……”硬币的落下敲击着饭碗,也打动了母亲的心,更打湿了我的眼眶……
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为母爱倾洒墨汁,又有多少诗人将母爱比作春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字都撞击着我们心间最柔弱的心弦。
母爱似春阳,照亮心房的黑暗,照亮前方的道路,照亮新的希望。
【篇二:聆听江城雨声】
在自然的万籁中,最能撩动人心弦的莫过于雨声了。
江城夏季的雨多是对流雨,来得迅疾去得也仓促。方才还是艳阳高照,只刮来一阵风,便可以望见有乌云从天边卷了过来,渐渐地氤氲了整个天空,变得浓黑。于是人们就开喊了,用别有韵味的武汉话拉长了扯着喊:下雨了,收衣服啦!
或许不一定有闪电,但一定要有闷雷的陪衬,否则这雨味也便索然了。紧挨着一阵淅沥的声音,那雨便下起来了;一会儿,变成了“噼噼啪啦”,那便是雨势起了,雨下大了。
这时便可以站在窗前眺望烟雨蒙蒙的都市之景;也可以用鼻子贪婪地呼吸雨中夹杂的自然的泥土的清香;甚至可以撑一把伞在雨中漫步,使身心与自然来一次久违的亲密接触。但我在这时,是喜欢虔诚地聆听雨滴的声音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雨之伊始,大自然展现了它的令人畏惧的力量。那雨声如千军万马向前席卷而来,渐行渐近,所向披靡;又如钱塘怒潮,波涛汹涌,势不可挡。这声音总使人想起金戈铁马,想起沙场鏖兵,但人类自以为气势纵横的这些战争,哪里比得上自然的一阵雨声更惊心动魄精妙绝伦呢;况且,这只是雨的交响曲宏章的开篇。
然后雨势便会稍稍有所收敛,小弦切切如私语,变得平和一些。这时的雨声,少了一些粗犷不羁,多了几分婉转细腻,已而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了:雨滴打在窗棂上,迸溅出清脆的乐符,悦耳之余更使人有感于生命的绵长,雨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这是雨的交响曲的主题。听雨声,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自然界呈现的最蔚为壮观的千万个雨的精灵用生命持续地击打出的雨的宏伟乐章吧。
曲终人散,雨势渐渐地弱了,雨声渐渐地褪了;乌云又向天边卷云,透过云层缝隙筛下来的鲜艳的几米阳光,点亮了大地;蒙蒙的雾霭消散了,视野澄清了,映入眼帘的已是带有水的“极目楚天舒”了。
雨势已止,雨声未息,雨意尚存而雨味更浓。屋檐上的雨珠滴落在了石阶上,不禁使人有了“空阶滴到明”的联想了。雨打蕉叶,这“留得残荷”来听的“雨声”,往往是诗人兴咏感怀的绝好材料;诗歌赋予了雨更丰富的生命,雨味也因此更永了。易安居士用生命吟出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于是雨便有了一层淡淡的悲伤;韩退子面对大好雨景,不由赞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于是雨便多了对自然的欣喜;稼轩登临怀古,有感于斯,于是感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于是雨便在个人感慨之中,又多了几层厚重的历史的无奈了。
遥望江天,我愿用岁月来守候;聆听雨声,我愿用生命来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