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巧饼的作文

【篇一:巧心结】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题记

七夕啊,是个令人遐想的词儿。

在这特殊的一天,情侣们都会手牵着手逛游着,去小吃摊,去礼物店,一起在天桥上散步,空气中溢满了幸福。这一天的雨,被叫做“相思雨”,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喜悦,是鹊桥横空列阵相接的欢喜,它蕴含着一个众人皆知的伤感故事。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这便是最早的记载,也是乞巧的起源。直至今日的七夕节也是,农村的一些人家还会传承一些习俗。对于我们这种啥也不懂的小孩来说,七夕就是美食节。七夕这天,奶奶会为我做巧饼,寓意着家里同心和睦。

巧饼,又名“巧心结”,传说情侣在七夕节这一天,吃了“巧心结”,他们便会像牛郎织女那般痴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种家乡专属的美食,是独一无二的。

巧饼的做法很是复杂。首先,要做巧饼的每家每户都会去大山沟里寻找殷青,这是一种含有纯天然无污染红色颜料的植物。这种植物特别难寻,他是野生的,平常家里是无法种植的,即使翻遍整座大山,可能连个影儿都看不见。这便是一大难处。还需要菜豆叶,菜豆叶奶奶家年年种,这个倒是不愁。接下来,将千辛万苦寻来的殷青和菜豆叶洗净,放着备用。

重磅登场——用蒜臼子做染料。这可是我的拿手绝活。将殷青叶子撕成小块,放入蒜臼子,拿起蒜锤,一点一点地掂,当这个时候,必须要集中注意力,因为叶子特别多,一不小心就会掂到手上,一下一下地掂,不紧不慢,很有节奏,就像对待生活一样,过急的期盼,有时候也是徒劳,为何不去静下心,慢慢体会呢。暗紫色的叶子慢慢地掂出了红红的汁液,那些汁液清澈见底,丝毫没有任何杂质,这般澄澈,这般随波荡漾,这,便是自然的力量吧。待叶子的脉络被分离出来,这便算是掂好了。接着放紫色的叶子,直到叶子用完为止。最后,将蒜臼子里已经被点成水和叶筋的紫红色叶子倒出来,放入盆中,用手抓起叶子的筋,使劲一纳,紫红色的汁液顺着手背,缓缓流下,染红了指甲,染红了手心,也染红了我迫切的心。正如奶奶所说的那样:“农村人不像城里人那么爱干净,农村人,朴实,不怕累,不怕吃苦,天天与自然打交道,自然是与大自然有着心灵感应。”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然后,将分离出来的汁液和着面,揉成一个红色的面团。绿色的面团,也是如此“照搬复制”出来的。接下来,将面团搓成长长的细条,拿刀切成一个一个可爱的小团子,将团子用手盘成球体,团子的表面特别光滑,像一颗颗剔透的宝珠,泛着耀眼的光芒。

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就绪,主角登场。

奶奶将一个个排列整齐的绿色、红色、白色的团子拿起来,手指如蜻蜓点水,蘸过水之后,熟练地在团子的正面点上一点,然后将两个大小相等,颜色不同的团子粘在一起,如此继续,一个又一个的巧饼出自奶奶那双灵巧的双手,红色、绿色、白色,交织相错,五颜六色,像春天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每年,奶奶都会做一种巴掌样式的巧饼,五个指头指节分明,形象逼真,堪称完美。在那花花绿绿的手掌上面,仿佛隐藏了无数的烦心事,细细杂碎。奶奶说,真正过七夕的人吃掉它,会寓意着变得没有烦恼,忘掉过去受到的伤害,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遇到最适合他的人。这句话,当时不懂,现在却已难以忘怀。

完美谢幕。将做好的巧饼丢入烧开的油中,“滋滋滋”,巧饼的周围瞬间拥抱了一堆白色泡泡,终于,忙活了一天,它出锅了!它出锅了!它带着幽香出锅了!

金黄金黄的外表,脆脆的,香香的,一口下去,满满的油汁爆满口腔,很有嚼劲,细细品味,还带着殷青的清香,夹杂着泥土的味道,妙不可言。

小时候,没有WiFi,没有巧克力,没有玫瑰花,那时候的七夕,过得天真、简单,就像巧饼一样,是一种值得珍惜的回忆,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七夕啊,它是一场相思一场雨的思念;是一份痴心一份情的爱恋,是一丝甜蜜一丝醉的浪漫;是一抹柔情一抹重的誓约;是一朝牵手一朝定的余生。

但愿,在我的未来,会有一个满眼是我的男孩儿,陪我一起过七夕,一起赏弯月,一起亲手制作巧饼,一起陪我共度余生。

热门推荐
1谈谦虚
2与父同行
3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4乌龟
5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6共享时代,道德先行
7青瓜的自述
8海洋历险
9妈妈的眼睛
10难忘那充满鼓励的目光
11学无止境
12我梦见又举行了一次跳蚤市场
13我最敬佩的老师
14我们家的“三个鬼”
15家乡的春节
16可爱的兔子
17路就在脚下
18文明在我身边
19
20第一次钓鱼
21我家的鱼缸
22盛开在心田的微笑
23学游泳
24给妈妈的一封信
25我敬佩的人
26温暖的伞
27美景就在身边
28诗韵端午
29护蛋行动
30我的哥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