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孩子的思维的作文

【篇一:谈厚积薄发】

有人说,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今中国青少年与美国青少年之所以创造力、创新能力相差甚远,同一课堂活跃程度、思维方式中国青少年差美国青少年亦非意思半毫,其原因难道是中国孩子不如美国孩子?恐怕并非如此。而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基石,才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若将学习比作砍树,那么中国孩子便是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去用一把钝刀伐木;美国孩子则是用前十年去打磨刀,后两年用利刃伐树,其成效孰高孰劣一眼便知。

记得一位长辈去美国一所小学探访之际,惊异的发现美国孩子教室后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小王子》、《简·爱》等书籍一层层有序排放,书架上标签清楚写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附近还有一台铁皮机器,屏幕上不断跳动着“点我开始测验”的字样,原来这是用来测试读书成效的机器。反观中国的孩子,不可否认,许多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便已博览群书,然而更多的孩子奔波于奥数班、补习班还有“兴趣班”。从小“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将他们身上的担子一点一点累加,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又哪有时间、有精力去阅读,去思考?

有人说:“难道奥数班就没有锻炼孩子的思维?难道兴趣班没有放松孩子的身心吗?”

诚然,奥数班的确锻炼了孩子的思维,然而在应试教育下,老师们将重点放在了标准答案上,孩子们慢慢收敛了天性,他们不再发挥创造力想出一个又一个古灵精怪的答案,不再在老师讲答案时提出一个又一个突破成年人思维的问题,他们逐渐趋向“成熟”,一个个“小大人”出现了,可这样真的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何不多一点积累,少一点压力;多一点阅读,少一些补课?

孔子云:“天道酬勤,思者常新;博观取约,厚积薄发。”

中国教育体制正在慢慢改变,中国亦在发生变化。随着各个方面一步步创新,从“杂交水稻”到屠呦呦的诺贝尔奖,我们逐渐向创新型国家靠拢。而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栋梁肩负着国家未来,我们需要用创新将国家带领到一个新高度。

“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的青少年已经慢慢站了起来,“黑土麦田”,“掷出窗外”等网站的创立标志着青少年的崛起,然而更多的产品需要我们创造。所谓“厚积而薄发”,希望中华儿女在积累中成长,在未来薄发!

中国人不比他国差!

热门推荐
1最珍贵的遇见
2春的前凑
3最美的音乐
4中秋之美
5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6难忘的国庆节
7礼物
8我战胜了懒惰
9那次玩得真高兴
10“皆大欢喜”其实并不喜
11看图作文
12学会坚强
13我身边的科学
14读《城南旧事》有感
15那段快乐的日子
16我的老师
17话题作文
18妈妈我想对您说
19考试前夕
20
21秋之美
22我儿时的一个梦
23美丽的植物园
24一场奇怪的梦
25母亲爱爱之深
26爱的力量
27七年级英语作文
28做蛋糕的
29文化根,何处寻
30叶之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