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纸质的阅读,如今变成了手中的手机、电子书、网络等文字阅读的形式,“碎片化阅读”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论点。
为什么会有碎片化生活?人们奔波忙碌,于是碎片化的阅读随处可见——早晚随意翻看名人微博,在车上随意浏览一下今天的微博,下班后对网络小说如饥似渴。看似有着大量的阅读量,实则靠这些破碎的阅读很难提升思想的境界,反而患害无穷。这种生活方式本是为了让人们短时间内了解跟多的信息,其次也是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但碎片化的泛滥导致书信、日记、交谈、阅读这些丰富我们灵魂的活动变得弥足珍贵,我们的灵魂在碎片的海洋里迷失方向乃至窒息,只留下一块空虚的壳。这是现在全世界并存的问题。那些被知识浸泡过的书本,离我们多遥远!那些苍白明亮的屏幕,又是多么无味!在某种意义上说,网络世界的信息碎片化了。这使得人们丧失了许多思考能力,动动手指就可以从某个软件上得出结论,不需要大量阅读就可以找到答案。结果就是,能够静下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一小时都做不到;沉下来思考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空下心来的时间都很难找到,人们变得越来越浅薄,越来越浮躁。人们大脑完整的思维系统都被信息的碎片“分割”了。多数人们根本不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辨别研究,所以常常充当了网络推手散布谣言的工具。谣言的制造者们选择奇特、热门的话题对爱看热闹的网民投其所好;而谣言就像“一旦打开就无法关紧的水龙头”,时时刻刻传递着负能量。成为那所谓的被调侃、被自嘲的屏幕后那伸出魔抓的“煎饼侠”。
碎片的阅读的确方便了我们的信息查询,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合理的利用这些个碎片时间,那你便会被那冷冰冰的碎片给吞噬。碎片时间是自己一点点挤出来的,鲁迅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去挤,总还会有的。”而这句话只存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却又谁真正坚持做到?我们奔跑在网络科技的大道上时,有谁想过要驻足片刻?倾听自己饱受折磨的内心的哭诉?有谁想过把目光头像真正的阅读?
来吧!让碎片重圆!但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不只是从需求方面做出改变,在供应方面也需要减少碎片的产生,让人们生活在一个真实、内容丰富有趣的环境中吧!一杯浓茶、一张摇椅、一本书、沐浴在阳光下,享受一次真正的阅读,但我体会得到,这早已变成这世界的奢侈品和奢望了!
【篇二: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仰望天空,天空比你浩瀚,你会自卑;仰望大地,大地比你辽阔;你会自卑;仰望别人,别人比你优秀,你依旧自卑。当你仰望自己时蓦然发现,自己亦是风景。
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的确如此,当你仰望那些“富二代”时,你却不知道,他一直仰望着你,他渴望像你一样平凡,一样快乐。当你沮丧时,你仰望着星空,你才发现,自己才是茫茫夜空中最亮的星。
不要仰望别人,才能让别人仰望你。前些时,一部热播的电影《煎饼侠》生动展示了一位名叫大鹏的大男孩追逐导演梦,其实他最初是仰望着当一个明星,可是又阴差阳戳当了演员和导演,应为他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久不去仰望明星,而是从屌丝做起,成就了自己,着才被我们所仰望。
不要仰望别人,首先你要有充足的自信。俞敏洪曾说过:“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怎么会相信你。”翻开历史的史册,漫步在那历史的长河中,你会发现,刘邦和项羽都曾是仰望秦始皇出游的人,但他们不仅仅是仰望,而刘邦是充满自信地说:“大丈夫当如此。”而项羽自负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不管是刘邦还是项羽,他们都有充足的自信,才被世人所仰望。又有刘备四处狼狈投主,他不过是仰望别人的人,但他有充足的自信。三顾茅庐,诸葛出山,终成三国鼎立之势。
站在现实的大潮中,你会发现,马云三次高考,要拥有多么强的自信啊。创业艰辛,是自信贯穿于他,让他克服种种困难,着才被世人所仰望。你还会发现,王蒙的《这边风景》获得茅盾文学奖,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屠呦呦通过多年的努力发现青髙素……不计其数,数不胜数,诚然,拥有自信是让别人仰望自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要仰望别人,还要有坚韧的一意志,古有卫青勤奋苦读,成为一代名将。司马光“圆木”读书,终成一代名相。苏格拉底岑说过;“患难与困苦是磨人格的最高学校。”如今一些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他们没有坚韧的意志,只会一味地仰望别人,忘记自己这道风景,从而有了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没有行动,不能患难,怎么可能破茧而出,让别人仰望呢?
不要仰望别人,正视自己,要让别人仰望;仰望自己,因为世界需要你这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