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莫让信息洪水冲走了善良之流】
互联网时代的末梢紧衔着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大爆炸中纷至沓来的科技发展与新闻八卦,铺天盖地一般向人们袭卷而来。裹挟在其中的人们便在信息洪水的汹涌浪涛中随波逐流,全然不知心中那份纯粹的善意早已被冲刷得所剩无几。
也许是屏幕间的信息实在太多了,人们一时丧失了判断力,便只将目光聚集于毫无营养的花边娱乐新闻上,对于时事新闻和文坛新秀,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漠不关心。久而久之,朋友圈里传出这样一句话:“老兵伟绩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国庆期间,少有人好奇该节日的历史背景,我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不易艰辛。可到了假期最后一天,几乎只是一夜间,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娱乐圈奶油小生的恋情。于是,网络热议,微博热搜。这不禁有些可笑,国人对于祖国的历史漠不关心,却为了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明星而费尽口舌。那么,到底是信息时代使人类冷漠了呢,还是信息时代让人类丧失了判断力?以至于两者孰轻孰重。都辨不分明了。
着眼于现实中,看多了诈骗与伪装的人们亦为自己的善良套上了一层铁制牢笼。摔倒了的老人该不该扶?街边的乞讨者该不该救济?路边向你借钱的人能不能信任?看多了欺骗,便不愿再相信;经历了背叛,再不敢去善良。信息时代中那些骇人悚听的新闻将善意之流引入了一片漆黑沼泽中,人心的善意深陷其中,越是挣扎,下沉便越是迅速。
更教人心寒的是网络暴力的随处可见而无人制止。在未了解一切真相时,屏幕前的键盘手们便根据仅有的信息和网上随意的评论,断章取义、恶意曲解。添油加醋似的捏造一些所谓可靠信息作为辅料,将大串的“独家报道”像一盘美味佳肴一般端到人们面前。可其中的原料是什么,原味又是怎样,却早已被黏稠的调料酱汁所遮蔽掩盖而不真切了。信息时代中那些随意编造的话语亦将恶浊的污水引入了人的心潭,那片原本清透平寂的潭水,变得动荡不安而散发着恶臭。
信息洪水固然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可若其代价便是吞噬善良之流,那还不如不便捷得好。在这样一片浑浊而看不真切的洪水中,静心判断,仔细辨别,为心河修筑堤坝以抵御污水的来袭,亦敞开一条通道以迎接清泉的涌入。
莫让信息洪水冲走了善意之流,大抵,便是如此了。
【篇二:种下善良】
公交车窗外的天像打翻了的墨水瓶,一点一点把鲜艳的蓝染成沉重的黑。我独自靠在车窗上,看着蜂拥而至的人群,然后伴随车的启动,沉沉睡去。
“俺去大溪。”一股带有浓重口音且音量过大的声音撞击着我的耳膜。我循声望去,只见两个浑身是土的中年夫妻,穿着不太合身的蓝色工作服,一个扛着超大的麻袋,另一个则用蹩脚的普通话打着电话。他们的鞋子上沾满了泥泞,裤脚边也染上了黄色的尘土。
关了车门,女子依然在打着电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知道他们都是来这里讨生活的。可车里的人显然对他们的对话内容丝毫不感兴趣,反而都不耐烦地皱起了眉头。售票的阿婆也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从座位下掏出一张小板凳给他们。
一番颠簸,终于到了大溪,可那对夫妻好像还没跟电话那头的人商量好,一遍遍急切地问着售票员这是哪里。售票员脸上满是厌恶,连地名都没听就把他们推下了车,一边不耐烦地应道:“就是这,就是这。”还抱怨了几句:“多少烦,问来问去的,真是的。”
我透过淅淅沥沥的小雨,看着那对夫妻,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未知城市的恐惧,对这个冷漠世界的无奈。我的心里,一种名叫同情心的东西,迅速分裂着,直到让我感到面红耳赤。我看着他们焦急的样子,伴随着公交车的离去,越来越小,直到快要消失在十字路口。
我下了车,走在回家的路上,依旧是阴沉的天和稀疏的雨。远远地望见了刚才那对夫妻,女子不知所措地在原地徘徊,男子则直接把麻袋放到地上坐在了上面。过了一会,像是确定了地点,他们开始急切地向路人打听某个地方。然后扛起麻袋,一步一步坚定地出发。
“哎,小姑娘……”女子转过头,“你知道桥里在哪儿吗?”
我看着眼前苍老的脸和驼着的腰:“我带你们去吧。” 我对他们笑了一下,“我家离那儿近。”
他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连声向我道谢。一路上,他们告诉我,家里也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儿,成绩优异,从不让他们操心,家里也有病重的老人,他们想来这儿打工,赚点钱贴补家用。我看到他们用疲惫不堪的身体,扛起对生活的沉沉期待。
我目送着他们走进那蓝色的工厂大门,他们回过头来用那不标准的普通话,跟我说:“真是个好姑娘,以后一定会考上好的大学。”我用力地点点头,挥了挥手。
天依旧是黑色,可看上去却像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墨画。
我要悄悄地,种下善良的种子,然后看着它们生根、发芽,最后结成爱的果实。人们在春天享受它的芬芳,在夏天接受它的庇护,在秋天收获它的果实,在冬天伴它一起抵御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