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孤独随想】
据说时间是三只针被关在了形状各异的旷野上,互相追赶,彼此厮杀,它套着公正的袍子顶着无私的帽子,小心翼翼而又不动声色地攻击你,在无知时使人更无知。可当你成熟了,睿智了,又是它要悄悄溜走,离你而去的时候了。它是上帝左手的沙漏,右手的金币。
我走在小巷里,两旁的老房子安详地往后倒退,而孩子们则呼啸着从巷子的这头奔向那头。他们的脚步声在石板上响了很久。在这种时候,才真能从心底里感到时间在空气里穿梭,肃杀一般,没有停顿。
穿过巷子,来到街道上。两边的路灯就那么孤孤单单地亮着,把夜碎成一圈一圈的昏黄色,一块一块自暗中落下。偶尔有个人走过来,踢着石子低着头,和它一般孤独,它就默默地注视着他,看着他在它身下穿梭的孤独和寂寞。路灯也许就这么静默着,像人一样,把头缩进竖起的领子里。仿佛沉默里突然响起的歌声。有点措手不及,有点格格不入,可等那高高低低的旋律成为习惯,那亮也就融入夜色,凝成了黑暗中另一道风景。我想,街灯解释着黑暗,不明不暗,模糊着一片柔美的灰暗,一片柔美的淡明。
若干年后的某个傍晚,像现在一样,我也许会猛然忆起似水流年中一个小小影子所有过的幻想与忧伤。时间也许会定格在某个晴朗的午后,阳光很好。很久以前的孩子们在长满青草的河边走过,他们的衣角在风中飞舞。许多年前,柏拉图也曾与姑娘们走在洒满阳光的小路上,带着腼腆的微笑说:“我爱苏格拉底,我更爱真理。”与此同时,他们的头顶,有大片大片的白云悠闲地飘过古希腊明净的天空。
傍晚,独自在街头,厌倦而无奈地孤独着。我仿佛看见了李白不得志的孤独,屈原忧国忧民的惆怅,尼采目空一切自大的孤独,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也是一种孤独?只是更多的时候,孤独只是独坐着,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带着不被激活的无力感,就这样被酿着,如酒,却不似酒会越酿越醇。
【篇二:共享孤独】
他想知道那是谁,为何总沉默寡言。人群中也算抢眼,抢眼的孤独难免。
——题记
一
孤独的时候,喜欢看书。亮,所以发现很多事情都可以从容淡定地靠近,不必急迫。一个人从书这一媒介
因为学会了循借着文字,慢慢寻找到内心需索的光,望向另一个世界,看着潋滟坦白的心思,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一幕幕呈现在眼前。感受着来自不同时空的同一份孤独,看书中的世界艳阳高照或是大雪纷飞。
寥寥数语,却道尽其情感是怎样的情却绵长。孤独的人把情感写进书里,与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融为一体,分享孤独;孤独的人页页翻阅,体会书中人的感受,收获孤独。心中悲喜,全随书中人的变化摇摆不定。不过是因为有着相同的感受,却恍然得到了相同的孤独。书中的他在月光下孑然一身,而我形影相吊;他一无所有,而我一败涂地。这样漫长难捱的孤独,却始终心无厌倦,甘愿独自沉浸在一个名为书的世界,永不复醒。可在半梦半醒的恍惚中,又会喃喃自语,究竟是文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文?
明明与书中之人相隔一个世界,却仿若伸手就能触碰。
二
孤独的时候,喜欢听歌。
因为学会了跟随着音乐,慢慢体会到难能可贵的宁静,所以发现很多事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观看,原本内心的波涛汹涌会渐渐变得波澜不惊。一个人插上耳机,看屏幕上放映的歌词一行行移动,像是在窥探他人的故事,或喜乐或悲伤,每一个结局都是上天的旨意,由不得自己插手改变。感受着来自不同的人的同一份孤独,听耳边的旋律的舒缓沉静或是躁动张扬。
偶尔会在听到熟悉旋律的时候,毫无征兆地掉下眼泪。他人的经历、歌中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现,于是在刹那间拥有了一份茫然无助。耳边盘旋着句句歌词,唱歌的人在用心唱,听歌的人在用心听。孤独的人把经历写在歌中,分享孤独;孤独的人把难以言喻的情绪在歌中释放,宣泄孤独。不论是谁,或多或少总会有歌中的故事在身上投影。不过是因为有着相同的遭遇,却恍然得到了相同的孤独。对于第三人称的角度而言,才明白人生在世三万天,不论那人让你心生喜悦亦或是悲痛万分,始终只是一名匆匆过客,曾经的刻骨铭心也许只是弹指间的瞬息。
明明与歌中的故事相隔一份天意,却仿若轻易就能遇见。
这样的孤独,我们无人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