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薄冰覆盖的爱】
爱像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爱像一把火,温暖我们冰冷的心……
每每读到这些爱的语句时,我的心就有一丝的颤抖,让我不禁想起老师曾给我们讲过的一件事,至今我记忆犹新。记得那位老师说,他和他的儿子在去访亲的路上,碰到了摔倒在路上求救的老奶奶,他儿子毫不犹豫地走过去要扶起老奶奶,老师却用更快的速度飞奔过去制止了儿子。儿子失望并气愤老师的举动,但老师提醒儿子,新闻和报纸上屡屡出现的碰瓷、诈骗的事件,并告诉儿子,如若不想要自家的这辆汽车就可以去扶老奶奶,儿子听完后毅然离开了。听完老师的讲述,在座的我们都笑了,我们究竟在笑什么?笑这个世界中的欺诈?笑这个世界中人性的脆弱?还是笑这个世界中人们相互的冷漠?……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这个充满欺骗、狡诈、险恶的世界里,人们的本性已经被这些丑陋的现象盖上了一层薄冰,善良和爱被一次次的打击后躲藏起来了。
我坐在阳台上,当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时,我常想,这暖暖的阳光什么时候才能照在我们覆了薄冰的心里?这时无意中向楼下观望,阳光普照的草坪上,一只小狗正懒洋洋地趴在地上晒太阳。
这只小狗有着咖啡色和奶白色混搭的皮毛,虽然落了薄薄一层的尘灰,看上去却依然滑顺。有谁又能想到这只狗是只流浪狗?我不禁回想起五个月前的一天……
那天,寒风凛冽,小狗被冻得蜷缩在一个楼道口。它的皮毛肮脏,脸上的奶白色又黑又脏,眼睛水汪汪的,用乞求的眼神望着来往的人群,它身边的血迹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蹲下身去,仔细观察小狗的腿,它的腿有伤口,正在滴血。见我蹲下,小狗怯怯地往边上走了两步,不知是因为风大,还是小狗太瘦弱了,看起来骨瘦如柴的小狗走起路来踉踉跄跄,左摇右晃……寒风在耳边吼叫,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小狗能否活过这个冬天?
一个月的时间如离弦之箭从我身边擦过,当我再次漫步在草坪时,“汪汪”“汪汪汪”的叫声将我的视线再次引到小狗身上:咖啡色和奶白色混搭的皮毛变得干净顺滑,水汪汪的眼睛变得明亮有神……美中不足的是两条后腿缩在身后,只能用两只前腿奔着行走。它不再骨瘦如柴,它长胖了!在我逗小狗时,走来两位伯伯,一位提着小水桶,一位提着塑料袋。走近小狗,提水桶的伯伯叫我把水桶递到小狗嘴边。小狗便如饥似渴地喝起来,猛喝几口,把头靠在桶边歇会儿。看他喝水的模样,就像是离了水的鱼儿见了水似儿。另一位伯伯则把塑料袋放下并撑开,原来是一些羊肉和一些汤。小狗撒欢似的吃起来。一位伯伯担忧地说这只小狗能不能活下去,另一位伯伯说:“我们院里喂养它的人挺多的,还有人给它在地下室靠暖气的地方安了个窝。它应该能活下去的。”听到这里,我心中一热:这个窝是我们班的同学担心小狗受冻,用废纸箱给它安的家……
原来人们那颗被薄冰覆盖的爱心还没有冻结,那就让我们用温暖的爱融化那层薄冰,勇敢地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去爱身边的每一个生命,让世界充满爱吧!
【篇二:被习惯覆盖的美丽】
在南京的时候,我走在秦淮河的一座石桥上,抬眼望去是白墙黑瓦的水上人家,红色的风幡大大写着“茶”字,大红灯笼在雕花木梁上招摇。古林的河水与往来的花灯互诉衷情,微风过处间似乎瞥见当年秦淮八艳的风姿。
记得我当时兴奋得手舞足蹈不知所措,几英寸的镜头永远也捕捉不完秦淮俯拾皆是的妩媚动人。在啧啧称赞的同时,也看见夫子庙商铺的老板娘翘起二郎腿,对激动的游客不屑一顾的神情。
或许是多年沉浸在秦淮的美丽,令她对眼前的丽景习以为常而忽略了它的风韵。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我们也往往因为习惯而忽略了很多感动。习惯接受同桌为你整理桌子而忽略这是出于对你的关心;习惯接受朋友的谦让与迁就而忽略这是一种美德;习惯接受父亲深锁愁眉下的一再原谅而忽略这种大爱无疆;习惯接受楼下小狗的亲近而忽略了它真的很可爱;习惯接受自以为习以为常的事而忽略它可能失去的现实。
不是吗,长期的冷漠让同学、朋友失去耐心,父亲会对不可教的愚子抱以心死的悲哀,小狗也因无法得到爱抚而郁郁寡欢。最后只剩下一人孑然徘徊雨中。
习惯像是穿梭于神经中的一只蚂蚁,在日落西山之际轻轻扯一下神经,无关痛痒地说,唉,又一天了。生活就在习惯中变成只会周而复始地进行简单运动的机器,失去活力与惊喜。
为什么不摘掉那只蚂蚁呢,为什么不把别人的帮助当成要付以微笑的有偿行为呢?
现在,秦淮已被深情地镶进我岁月的齿轮,向前运转的时候不断绽放美丽。习惯像是微风扬起的尘埃,覆盖在这份美丽上面,我将揣着一颗颤抖的心,轻轻拭去尘埃,让美丽重新恢复心跳,每一次都给我注入不一样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