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灵魂的终焉
灵魂的终焉

【篇一:灵魂的终焉】

近来,许多包括电影、小说等科幻作品中,多有描绘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或是机器人在未来的某一天将带领人类走向灭亡的情景。然而于我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多快我并不清楚,但倘若有一天人类真的走向灭亡,其灭亡的真正原因应该并非人工智能,而是人类本身。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也认为人工智能取代人脑一事不足为虑,而其更担心的是人类的思维在不断像计算机一样机械、麻木。

我想,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于世而不同于其他生命,绝非仅在于其作为生命体的意义,而在于其作为精神体的意义。我们有智慧、有思维、有感情,因而可以感知世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倘若我们失去了思维和感情,我们作为精神体的意义何在?我们灵魂的价值何在?我们还有资格自诩为“人类”吗?

当今人类思维的逐渐麻木机械,其背后是一种主动思考的能力的缺失。我们只会被动的接受任务,专注于眼前的手头工作,却很少有自己主动地想要去做的事,因为我们不会主动思考,思考这件事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去做。这是一种自我的价值观的缺失,是一种是非评判能力的缺损,所以我们才会对眼前的工作不加抉择地囫囵吞枣地接受。我们也不会主动思考周围的他人之事,不会去感知他人的情感和想法,这又是一种同情心的缺失,导致我们不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没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

不会去主动地思考,究其根本,乃是一种探求欲的匮乏。当今这个社会上,许多人选择碌碌无为,被现实的压力所迫,心为形役。久而久之,我们被现实磨平了思维的棱角,拜金和功利的思想根深蒂固。囚禁于世俗的枷锁,为了追求现实的利益而穷尽毕生,又怎有心去寻找精神层次的探索呢?没有探求的欲望,就没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因而不会去思考如何去探求,而其精神和灵魂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才得以丧生。

每个人都应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这并非只体现于形体,而更在于灵魂层面。不去被动的随波逐流,而应该时刻有着自我的意识和思维,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究竟应该做的是什么。如此,我们的思维才不会机械、麻木,我们的灵魂价值方可大放异彩。

秉持自我的意识和追求,用思维和情感对这个世界不断地感知、探索、迈进。这正是人类精神灵魂永垂不朽的奥秘,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否则,人类的灭亡,必将是应为灵魂的终焉。

【篇二:碎片难填灵魂之厚】

时代的齿轮缓慢运转,但人们却活在加速的生活里,为了活得像个人样,他们开始充实自己。快速的生活节奏,不断往前奔跑的步伐,却没谁选择按下暂停键,效率至上的选择“强迫”他们走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这一概念渗入人心,成了一条最佳的捷径。因为它巧妙地让你认为在更少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情学了更多知识,也许所有人都在为自己实现了效率而沾沾自喜。

鲁迅曾言,时间如同海绵中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而今人却一味地走向极端,只追究挤好海绵,却用了那些水浅薄化了知识。如同一滴水中的油,只能看宽度,却没有什么深度。而这一切的原因并非碎片化的生活,反而是在于人。人的追求改变了,这才使得鲁迅的话出现变质,那些高效后留出的时间不用来探究灵魂的深度,却是企图以一张张碎片遮掩空洞的丑态,期翼于融进各式圈子,以拥有更多虚无来展现自我,满足自我。

凉风微起,碎片离乱,丑态依旧。于是人们寄托于用更多碎片式的方式,逐渐分离自我来达到充实自己虚无的幻想。为何?其一在于碎片式生活的渗入,这已经成了一条定理,从众的心理促使着人们于加速的现实中不断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碎片化生活有着无限大的好处。石黑一雄于“浮世画家”中告诫着读者,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从众并非同流合污,更加不可能是深陷泥潭不愿动弹!

其二在于一个更加悲哀的现实,人们自动放弃了对精神的投喂,他们安逸于金钱至上的社会,成了躯壳的奴仆。物质如雾障目,我们盲了心看不见现实与灵魂分离的矛盾。

而碎片化生活不应该再成为人们被物质所役使的借口了,这一张遮羞布应被扯下,让我们去直面精神与灵魂的呐喊!时间的齿轮再慢也不会停下,也许,是按下我们自身的暂停键的时候了,用海绵中的水去完整自己,增厚灵魂,莫再囚于物质了!

停下吧,一分钟也好。…

【篇三:深入灵魂的热爱】

在《说起梅花》一书中,作者表达了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确实招人喜欢,从古代的诗文便看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句子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我“深入灵魂热爱”的却是另一样东西——竹。

你听过风儿吹过竹林的声音吗?我听过。我家后山有片竹林,风来了,我便坐在土堆上,闭着眼睛,仔细聆听风儿与竹叶的悄悄话。“飒飒飒”缓缓睁眼看,苗条的竹叶儿与飒爽的风儿共舞,风儿一吹,竹叶儿便配合着他的舞伴旋转飞舞,“飒飒飒”一些竹叶儿轻声吟唱,一些竹叶儿青白交织翻飞起舞,像在跳华尔兹。过了一会儿,舞会结束了,风儿歇息了,一切恢复了原状。竹尖儿似乎倦了,垂着头,闭着眼,我和他们一样,在睁开眼已是黄昏。

古时不仅有描写梅花的诗词,也有写竹子的。要说起这些写竹子的诗词,我最喜欢的还是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首诗写出了竹的坚韧还将他的品质用来勉励人们。竹是坚韧不拔的,不会因为大风暴雨而歪斜,所以也形容人正直。

竹还具有实用性:取一根比较嫩一点的竹子,将竹子削成大约两毫米的细长条,再将竹子里面米白色的壤削掉,用水浸泡,就可以编成各种实用的用具,如:竹篮、簸箕等。还可以用来做一种美食——竹筒饭。取一节竹筒,将它用水洗净,再取一碗糯米,将它洗净装进竹筒,堵住竹口用火烤。打开后,飘香四溢。

除此之外,屹立不倒的竹子,也象征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气节,他焕发出的魅力,成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写照。

热门推荐
1沉重的脚步
2我的班主任
3老房子
4青春作文
5通情达理
6乡村生活
7登长城
8那窗后身影
9快乐的秋游
10贵在坚持作文600字
11我和书的故事
12假如我会飞
13四代人的压岁钱
14变魔术
15吸管穿土豆的启示
16背阳之处见真机
17乘索道上张家界
18一封家书表孝心
19知错就改
20再见八年级你好九年级
21垃圾四兄弟
22小猫和小狗的争吵
2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24临近中考的日子
25写给男朋友的一封信
26江西的春节作文
27漫画老师
28我的爸爸
29月季花
30我的奇思妙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