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二作文>灯火阑珊处
灯火阑珊处

【篇一:灯火阑珊处】

忆往昔,此处曾经血流成河,火光飞舞,哀嚎无数;望今朝,这里游人如织,感慨万千。是什么造就了这美丽又辉煌但伤痕累累的城市?是历史文明的壮大,怀着一腔热血和满心敬仰,我来到了这灯火阑珊处——赤壁。

还未见到“赤壁”的真容,我的注意力便首先被那江边的渔船所吸引,木制的船身静静地停在湖面,来自祖国西南角落的我几乎没有欣赏过它,优美的身姿、古典的气质,一瞬间,我的眼前一片明朗。

在同一片水面,停泊着几艘复古战船,波涛中、斑斓上,是哪国的士兵在驾驶战船?是孙吴、是公瑾,看着中湖中推开波浪的古战船,我好似身临其境,站在了他们的身旁,见证着这赤壁曾经拥有的种种荣誉和那点点辉煌。

步步向前走,我来到了湖边,水面异常平静,没有一丝涟漪,如同一面明镜,看着已经被时光洗去原本面貌的木桥和留中之上的刀刃痕迹,我不禁多了几分崇敬。码头边有一个已经破败不堪的圆台,虽然没有任何标注,但看着它我还是不由的出神——也许这就是当年孔明借东风时的法台吧。

回望过去,历史的长河总会泛起一点涟漪,过后又成为瀑布,借东风便是一件,当曹魏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吴蜀只有联手抗敌,但“东风不与周郎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孔明站了出来,用那小小的羽扇纶巾,保住了赤壁,保住了赤壁千千万万的百姓。

乘船来到江中,这是景区乃至城市名字的由来——“赤壁”。看着那龙飞凤舞的两个赤色大字,我的热血不禁沸腾了——这可是东汉末年那场惊天动地的以少胜多之战的弟弟啊!中心中激动的同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曹魏二十万大军的严阵以待。

这场战争从曹魏的“铁锁连环”,到孔明的“借东风”,再到黄盖的“苦肉计”,都为赤壁的传奇辉煌增光添彩,使它成为了“灯火阑珊处”。

到了“灯火阑珊处”,我才发现,原来我要的历史一直在那儿,但城市已被那历史的沉重变得疲惫不堪!

【篇二:不灭的灯火】

在历史的深处,总有一盏灯在不停地燃烧。那盏灯照亮了历史延续的方向,让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从那源源不断的灯火中汲取营养。

这灯火,是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从《礼记》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再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都是一盏盏灯火,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回首“家国情怀”这四个字,我们似乎仍能寻觅到历史的影子。而这一切,皆开始于最初的爱国恋家情怀。这盏灯火流传至今,从未间断。

这灯火,是不同流俗的高尚德行。古有孔子携玉扬五德的仁义礼智信,今有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美德似乎总是人们心中对人极高的评价和不断努力的目标。中华美德源远流长,星汉灿烂,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人们心中开花结果。古人强调人贵务本,即“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强调的是重人、修德、行善、守诚的重要性。这即是中华美德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树新风化新人的价值引领。在历史长河中,这灯火从未间断,依旧生生不息地释放自己的活力。

这灯火,是流传千年经典名篇。《诗经》里对爱与和平的呼唤和赞美,成为诗歌河流中泛起的绝美的浪花;老庄哲学成为我们在黑暗社会中洁身自好的精神食粮;建安文学的“苍凉慷慨”奠定了建安风骨的坚实基础;大谢、小谢的山水田园,开启了人们对自然的深情相拥。正是这些流传的经典,我们的精神花园才能阳光普照,百花盛开。虽然有些经典已经流失,但从经典背后我们看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人性的张扬。这灯火历经沧桑却依然迸发着自己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激荡。

无论是情怀、美德还是经典,它们都源于文化却又成就了文化。它们在引领我们方向的同时,也在默默地照耀我们,给予我们温暖与光芒。而对于我们,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应不负过去、展望未来,继续传承并创造这亘古不灭的灯火。

热门推荐
1一本有魔法的书
2减肥三部曲
3日出
4《夜怀有感·中元节》诗歌
5我们家的三个小孩
6我的朋友
7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8风筝与线
9人民币的一天
10善恶有报
11好久不见
12武汉鸭脖
13的作文
14永远的回忆
15多肉植物
16灿烂的阳光
17真正的“实心人”
18谁也不能施舍你未来读后感
19请给我一点阳光
20技术主义的迷思
21未来的世界
22做回自我
23做一个独立的孩子
24春日怀想
25遇见你,春暖花开
26我看“追星”
27《狼王梦》读后感
28传统节日
29参观秦兵马俑
30发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