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三年级作文>游览徐霞客故居
游览徐霞客故居

【篇一:游览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了六十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是江阴马镇人,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马镇和其它两个镇合并成了徐霞客镇。

我们到了徐霞客故居,开始参观。我们先到了第一间房,里面是他在岩洞里探查的岩石,有钟乳石、水下石葡萄、铁矿、铜矿、铝矿等等。他在岩溶地貌研究方面已攀登了当时地理学发展的世界最高峰。我们接着参观了第二间房,里面是徐霞客的旅行线路图。他的足迹遍及了21个省市自治区,在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步行,他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还看到了陪伴徐霞客长大的古井,和他自己种的罗汉松,这棵树已经450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我们参观了徐霞客游记碑廊,在湖边我发现了三只鹅,一只灰的,两只白的,我想抓住它们,鹅被我吓跑了,跳下水里游泳了。我一直在岸边跟着鹅,看到它们打开翅膀在欢快地歌唱。

这次游览徐霞客故居收获很大,我想像徐霞客一样,写一本《周阅行游记》。

【篇二:探访鲁迅故居】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似乎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息。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生活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似乎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似乎在庄严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样。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还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沉默。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如果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篇三:曾国藩故居一日游】

娄底地区的景点有很多,比如新化的梅山龙宫、冷水江的波月洞、涟源的湄江风景区,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唯独双峰的曾国藩故居还没去过。国庆节到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参观了曾国藩故居。

10月2日早晨,爸爸妈妈和我从娄底出发,我们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才来到双峰县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池荷叶,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香气四溢。走过长长的青石板路,两边是绿油油的草地,我们来到了富厚堂。一进正堂,神龛上写着“石柱高勋”,导游说古时候的字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念的,所以应该念做“勋高柱石”,这是曾国藩60岁生日时皇帝赐给他的。对面墙上挂着“肃雍和鸣”的匾,是曾国藩自己书写的,笔力刚劲有力。

从正堂往左走,可以看到蒋中正和毛泽东的题词,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曾国藩的敬佩之情。再往左走,有曾国藩写的家书和百年家族的兴盛史。走到大厅,我们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匾,上面写着“笃亲锡祜”,它的意思是要我们好好对待自己的亲人,上天就会赐予我们幸福的。穿过大厅,我们来到无慢室。无慢室是曾国藩接待客人的地方,他告诉家人不要怠慢别人。最左边是藏书楼。藏书楼里的吊书筐很有趣。一个竹筐被一根粗粗的绳子吊在半空,拉动绳索,竹筐可以从一楼升到二楼,这个竹筐是为了方便搬运书本的。曾国藩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从左侧出来,穿过绿树成荫的后山,我们来到了思云馆。思云馆是一栋独立的房子。曾国藩曾作了一幅对联挂在大门的两边,有“望云思亲”的意思。站在门口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面大大的“帅”旗悬挂半空,一阵风吹过,“帅”旗迎风翩翩起舞。

从思云馆下来,我们实在太累了,就在水上凉亭休息。那里柳树成荫,凉风习习,芙蓉花盛开,正是休息的好地方。

我们最后来到了富厚堂的右侧,参观了富厚讲堂。富厚讲堂的门虚掩着,我们推门进去,里面摆满了靠椅,墙上挂着一幅竹子画,这里是用来宣传曾国藩精神的地方。穿过富厚讲堂,我们来到了欧阳夫人的卧室。卧室非常简单,里面放着木床、木桌,蚊帐上布满了灰尘……

夕阳西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真是耐人寻味,意义深远,让我受益匪浅啊!

【篇四:游览青青园】

秋天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身边,并把大地焕然一新,清凉的秋风使人舒适,芬芳的桂花使人陶醉。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唐老师就带我们去青青园观察秋天留下的“足迹。”

等到了青青园,我们看到了一大一大片的的绿海,我们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来观察青青园。我们先往右走,就看到好多蔬菜印入眼帘有:青菜、胡萝卜、玉米、高粱和茄子……数也数不过来。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秋天的美色,等等,我看到了什么!我朝一棵树跑去,原来是棵橘子树。此时已经有两位同学蹲在旁边,他俩就是赵博伦和谢仁豪。

我仔细的欣赏这课小橘子树,它整个树都是绿色的,而且还结了很多小橘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哇塞,这一个那么弱小的橘子树,竟的起风吹雨打,结下来这么多的橘子,看来任何力量都不容小看的。我真想为这棵小树点赞。

渐渐地,同学们都被这棵橘子树吸引了。但赵晟栋看到橘子就上了馋猫瘾问唐老师能不能摘下一个吃。唐老师当然拒绝了他说到:“要是人人都像你一样,这些橘子还会留到现在吗?”赵晟栋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接下来我们大部分“人马”就跟着唐老师一起“走南闯北”。

突然有一位老爷爷戴着喷雾器出来打农药,唐老师对我们说:“这位老爷爷种的菜很好的,要是有问题的话就问问他。安静的人群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了,有的问这是白萝卜吗?高粱熟了吗?哪个是秋葵?我们好像有一百个问题,而老爷爷却像百科全书,和蔼的回答我们的问题。

时光飞逝,我们不得不离开绿色的河流——青青园。

【篇五:游览弶港博物馆】

7月13日,人民日报数字盐城联播网组织我们小小故事王前往东台参加生态游,我们听到消息都很兴奋,一大早就来到集合地。上了大巴,一路上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第一站———弶港博物馆。这是个带有红色飞檐流瓦的民族风格建筑。

今天天气闷热无比,下着的毛毛细雨根本起不了避暑降温的作用,可走进红色古风博物馆,顿时一股凉气扑面而来。讲解员阿姨首先介绍了海渔文化,从讲解中我了解到弶港是个由海浪推送的淤泥堆积起来的小镇,而且每年还在向东延伸。这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呀,照这么延伸下去,那弶港岂不是越来越大啦!哈哈哈!前景一片美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弶港人靠海,自然多以煮盐和打鱼为生。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着古代弶港人劳作的蜡像,投影里还滚动播放着他们劳动的过程,让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也能感悟到古代弶港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弶港是盐城唯一一个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的湿地,空气好,环境优美,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栖息在这里的鸟类也非常多,约有380多种,还有鸟中大熊猫——勺嘴鸥呢!观看湿地鸟类视频时,大家都被鸟类的种类多、数量多震惊到了。

讲解员还介绍了许多东台籍的战斗英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孙仲明。孙仲明原名孙二虎,190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7岁开始下海谋生,17岁成了船老大。在新四军的说服下,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不仅出色完成了“海上秘密运输线”的任务及安全护航工作,还组织并指挥数十次战役呢。

弶港人以勤劳俭朴著称,他们参加的劳动项目有很多,拿得出手的特产也不少,如东台发绣、蚕茧丝绸、海鲜、鱼汤面、臭豆腐干、陈皮酒、大饼、三仓西瓜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产品。

参观了弶港博物馆我才知道,弶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弶港,这个美丽的海滨小镇,值得你来赏美景、尝海鲜、润心肺……

热门推荐
1蛋壳变形记
2彩虹的作文
3自我介绍
4两代人的心灵对话
5未来的学校
6走进初二
7我最敬佩的人
8走进乡村
9淇水边的爱情
10希望之花在感恩中萌生
11回家
12假如我有超能力
13我感受到了幸福
14有你,真好
15冰川徒步
16这次我没有退缩
17当下雨的时候
18气球又回来了看图写话
19记忆中的画面
20我的外婆
21与梦想走过的日子
22天使之梦
23微笑面对失败
24我的语文老师
25视野与幸福感
26《红岩》读后感
27写手工挂面的作文
28难忘的暑假三年级作文
29小猴子盖井盖看图写话
30黄仙洞游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