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金东门怀古
金东门怀古

【篇一:金东门怀古】

踏进东门老街,就如同步入了时光隧道,不由自主地走进一段旧日时光。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人们,依旧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老街上古代建筑的辉煌如今已经遍体鳞伤,抚摸着斑驳的墙面,我一下迷失在时间里,不知身在今夕还是往日。

上池斋药店中散发出阵阵药香,弥散在金东门大街上,我想,这香味是否已经延续了百年?上百年前在此经过的人们是否与我一样也是嗅着药香而踏进了店堂?

上池斋是清代的老字号药店,走进药店,古老的中药柜,陈旧的顶梁柱,破碎的地砖保持了原来的样子,然而厚厚的灰尘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它们所透露出的高贵与昔日的辉煌。

金东门大街上有无数家如上池斋药店一样的老字号,这里聚集了若干商铺。这与东门特殊的地貌有关,东门大尖有一座码头,外地的人来兴化,这里自然就成了必经的入口,明清时期,金东门的繁华从街道云集的商铺便可见一斑。

恍惚间,我的耳边不时传来阵阵遥远的吆喝声,那带着水乡特有的音律,让人心中莫名升起一种无以名状的沧桑感。

南北货云集

金东门大街深处还有一座状元坊。

明朝时,21岁的李春芳中举后,又苦读15年方才考取状元,皇帝嘉靖为奖赏他,特地为他建了这么一座“状元坊”。李春芳是兴化读书人的骄傲。可又有谁知道,在东门大街两边的深巷中,若干的读书人也如他一样闭门苦读,只是他们没有考取功名而被淹没在岁月长河中了。

拐入家舒巷,这里的时光仿佛停止了,也唯有这静静的小巷,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见证了兴化的昌盛,默默守候着如水的时光。

赵海仙洋楼坐落在家舒巷中,这是一栋以西洋建筑风格闻名的三层楼房。

赵海仙是中医,医术高超,善治疑难杂症,被人们誉为“赵半仙”,引来无数人前来治病。他把患有疑难杂症的扬州盐商给治好了,盐商为了感谢赵海仙,请日本建筑师以罗马风格建成了洋楼并送给了他。赵海仙虽在兴化出生,然而他的祖籍却是高邮,我们从院落的门楣上题写的“盂园”二字上便可得知。高邮在古代被称为“盂城”。

走出东门老街,便可看见一座老屋掩映在一片竹林中,这就是被称为“郑家大堂屋”的郑板桥故居。故居面积虽不大,坐南朝北的房屋只有三间,但清秀美丽,保留了“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风格。郑板桥是一位清官,从山东罢官回家后,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站在郑板桥故居的天井里环顾四周,我仿佛看到郑板桥先生正骑着毛驴手拿道情,独自一人从远古走来……

太阳从云中探出头来,火辣辣地照在大地上,与喧闹现代城市相比东门大街内却依旧那么恬淡、平和、寂静……

【篇二:枫桥怀古】

似乎是一夜之间,春意就盎然了起来。不忍心辜负这般良辰美景,我和家人欣然出行。

和其他的江南水乡相比,这里多了几分儒雅。踏着青石板街道,伴着潺潺的古运河,在粉墙黛瓦间,在两岸拂柳中一路走来。游人如织,阳光正好。暖阳透过古树紫藤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过后,光影羞涩地舞动,仿佛还能听到阳光调皮的笑声。

过石桥登上铁岭关城楼,当年带领苏州百姓英勇抗倭的任环将军的蜡像端坐大堂之中。他身披战袍,两眼炯炯有神,深情地凝望着这座千年古城。平台远眺,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碧波荡漾的河面跳跃着点点金光。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岸边的石凳上,楼阁的长廊里都坐满了休息的游人。他们或欢笑,或嬉戏,或拍照,或沉思。和古桥老宅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可有多少游人会想到这如画之地,当年曾经是苏州抗击倭寇的主战场?面对凶残的入侵者,说着吴侬软语的苏州军民挺直了脊梁奋起反抗,血染枫江数里,全歼入侵外敌。

下城楼注意到岸边的石碑,上面遒劲有力地刻着家喻户晓的那首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是的,这里就是张继愁而不眠的地方。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凄清的夜晚,月亮缓缓升起。静寂里,寒气四处漫延,寒霜弥浸在这朦胧的天地之间,乌鸦的鸣叫打破了夜的宁静,陪伴着这位远方的游子咀嚼着人生的苦痛。那长长的榜单上寻不着他的名字,只有古寺的钟声回荡在夜幕,也重重地回荡在张继的心中。

天涯羁客,终须归去。如果张继重游今日枫桥,他一定会发现千年的枫桥早已抖落了历史的沧桑。见到眼前如诗的美景,快乐的人们。张继或许会挥毫写就:枫桥石路拂杨柳,人声鼎沸闹无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塔影钟声伴笑颜。

喧嚣中,我们不舍地离去。

回首,枫桥含笑不言。

热门推荐
1美丽的盘龙山
2手机控和低头族
3会吸水的蜡烛
4蒙心布条
5珍惜,来之不易
6年的作文
7活动倒计时
8忘带作业
9小七孔
10爱上这座城
11采蘑菇
12盼望开学
13那一次我真感动
14老宅里的自行车
15我的“龟蜜”
16的味道作文
17感悟时间
18我们仨读后感
19一枚硬币的旅行
20校园流行风
21美在不期而遇
22美丽的人民公园
23卖杯子
24扎小辫
25颠倒节
26描写螃蟹的作文
27秋天来了
28流走的童年
29我当校长
30校园大课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