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做鸡蛋饼】
一天早上,我推开作文班教室的门,发现老师被同学们围得水泄不通,讲台前挤满了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师要教我们做鸡蛋饼。
教室里的变化特别大,讲台上有面粉、鸡蛋和锅碗瓢盆,老师仿佛站在厨房里正准备给我们做饭。同学们特别兴奋,他们有的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有的已经迫不及待,离开了座位在行子里窜来窜去,还有的虽然坐在位置上,却伸长了脖子,像长颈鹿似的,东张西望。
终于等到了上课,两位老师系上围裙,乍一看还真像两大厨神呢。活动开始了,老师把我们分成五组,每小组发两个鸡蛋。我们这一组里有一个莽撞的男生,刚拿到鸡蛋就往桌上敲,鸡蛋液漏在桌上,鸡蛋壳却掉在碗里。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才清理掉蛋壳。我拿起筷子,在碗里搅拌,两根筷子好像在碗里跳着华尔兹。经过我与同学的努力,蛋清、蛋黄还有清水终于融合在了一起。老师见我们调好了蛋液,拿来面粉帮我们倒入碗中,白色的面粉像一座雪山。我们又用筷子搅拌,可是面粉就是不肯和蛋液搅和在一起,碗里全是一个个的小疙瘩,这可把我们给难住了。这时,一个小女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勺子压。果然,鸡蛋液和面粉融合在一起了。老师把绿色的葱花和红色的火腿肠放进碗里,这时,碗里花花绿绿的特别好看,勾起了我们的食欲。
为了防止我们被烫到,煎饼的工作由老师完成。很快,教室里香味四溢,我们像小馋猫一样围着老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在吞咽口水。鸡蛋饼做好了,我一口就把它吞了下去。同学们都说好吃,估计是因为自己做的,所以吃着特别香吧。
虽然那块饼已经被我吃掉了,但那幸福的味道久久在我的嘴里回荡……
【篇二:家乡的鸡蛋饼】
我生活在燕赵大地上,它古称皮城,现在叫做“南皮”。这片土地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这片土地涌现出过许多名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是今天,我要谈的是这里的“名吃”:鸡蛋饼。
鸡蛋饼皮薄蛋嫩,香气扑鼻,真是能让人垂涎三尺。只要吃上一口,保准你再也忘不掉这样的美味。
鸡蛋饼不但美味,而且外形美观。
烧得金灿灿的薄面皮上覆盖着薄薄一层金黄色的鸡蛋,再撒上一点碧绿的葱花。卷上一根火腿肠与几片绿油油的最新鲜的生菜再折叠起来,仔仔细细地看看与蛋卷不相上下。热气腾腾的鸡蛋饼让人看着就很兴奋,想来好好品尝一下。
你们可别以为好吃就难做。我来告诉你们,其实鸡蛋饼非常容易做。客人来了,主人把面皮刷上一层色拉油,放在平底锅上烤上一小会儿,在烤的同时把鸡蛋打好搅拌均匀,浇在面皮上再翻几下,等它呈现金黄色,我们就可以把它再加上一根火腿肠或是几片生菜刷上酱汁。这可以根据客人的喜好做,如果你喜欢吃辣的可以让主人放上一点辣椒油,真是独一无二的美食啊!
我记得有一次刚刚拿到鸡蛋饼的时候,闻到那诱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烫的我直叫,结果喝了一大杯水才解的烫。
怎么样?有点动心了吧?快点来我的家乡吧,热情好客的家乡人一定会让你把这美味吃个够!
【篇三:眷恋那盘鸡蛋饼】
白天里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还未散去,恍然间便已入夜。汗缓缓地淌下来,把后背上的一片衣服逐渐浸得湿透,于是终于明白了“汗流浃背”的意义。
熟悉的味道从对门传来,和着微微的清风,在瞬间刺痛了我记忆深处的味觉神经。丢下手中已被汗液浸得微湿的笔杆,我悄悄俯下身子,透过卷起的半张门帘,瞥见对门的老奶奶正佝偻着腰,在煤气灶边轻轻地挥着锅铲,煎熟的青葱和着鸡蛋以及其它佐料散发出诱人的气味,不禁令对面的我想起自己记忆深处的那个味道。
记忆中的夏天里,聒噪的蝉鸣,温热的风,在风中瑟瑟作响的挂满槐叶的树都是夏天不可或缺的声音,而惟有我的奶奶的鸡蛋饼,才是这个季节的主旋律。
奶奶家的厨房还是最老旧的样式——狭长的通道的一侧放置着一个煤气灶,对面的老排风扇每每使用时就会发出很大的嗡嗡的声响。犹然记得奶奶每一次从这里端出她拿手的鸡蛋饼时,很快被我洗劫一空。奶奶好脾气地微笑着,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问我它们好不好吃。我忙不迭地点头,嘴里回味着面粉的筋道与鸡蛋的润滑,再加上小葱穿梭其间的点缀与各种调味料融入饼之后的默默奉献,曼妙的味道便在唇齿交错间蔓延,直直地刺激了昏睡良久的味觉神经。在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喜笑颜开,眉目间流淌出对孙儿所固有的宠爱与少见的微微的得意之色。于是哪怕天气十分炎热,她也会在我回到她那里的时候为我准备一盘这样的饼。
日渐长大之后,尝过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单凭味觉来看,那盘鸡蛋饼并不算是多么的美味,但那一定是令我无法忘却的味道,因为有了奶奶的味道而显得格外珍贵,足够我用一生去眷恋。
邻家的祖母从厨房里出来了,她满足地把饭菜放到桌上,满足地喊儿孙们的名字。
于是我才明白,天下所有的祖母一定也都是这样,愿意在四十度的高温下为孩子们做一盘菜肴,让孩子们得到瞬间的满意与幸福,给他们足以令他们回味、眷恋一生的味道,就像奶奶的那盘鸡蛋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