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六年级作文>心中那闪耀的红星
心中那闪耀的红星

【篇一:心中那闪耀的红星】

心中那闪耀的红星,是人民的信仰,是国家的信仰,更是五千年来英魂之擎托。

——题记

红星闪烁,放万丈光芒,照亮了人民的心,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员一路披荆斩棘,带领人民奔向光明。

我的姥爷是一名老党员,他虽然没上战场打过仗,但经历过共产党的峥嵘岁月,因此对共产党十分尊敬。无论何时,只要一提共产党,姥爷脸上就会立刻展现幸福的笑容。

这不,前几日姥爷刚从北京旅行回来,一下长途汽车就对妈妈说:“唉!这次没有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花这么多钱,不值呀!”我望着一脸沮丧的姥爷,心里顿生疑惑:听妈妈说,这次旅行团不仅饭餐丰盛,住四星级酒店,游览名胜,还有专业讲解人员,如此好的条件,怎么会因为少看两个景点而说不值得呢?

于是,我带着疑惑问姥爷。姥爷严肃地说:“孩子,你忘了本呀!”说着,随手拿起旅行时发的小国旗,指着上面的红星对我说:“看这是什么?”“五星。”我回答道。“那红色部分呢?”“……”“唉,这是革命先烈们的鲜血啊!”姥爷似乎有些生气,提高了嗓门:“美好生活来自于我们的劳动,是共产党带领我们创造了建设的机会,带领我们走向富强,我们怎么忘本?我们心中应总有一颗闪耀的红星!它,便是中国共产党!”听到这里,我的心早已激情澎湃:日本侵略者在中原大地上胡作非为,不是共产党将他们驱逐出境吗?对,不能忘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想到这儿,我不禁紧握拳头,姥爷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们这一代更应脚踏实地,珍惜每分每秒,不断吸收知识的养分,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题记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中共是东方土匪”,也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一盘散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根据地内,为我们带来了当时中共的真实面貌。

书中作者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通过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以及少年时代,去探索出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书中的毛泽东不仅是博学的知识分子,天才的军事家,政治的战略家等更是一个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的领导者。在陕西时,他的房屋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仅有的奢侈品也只是一顶蚊帐,他的生活和战士们没有什么两样,此外,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忙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

彭德怀同志更是一个极具指挥才能的革命家,打起仗来多次以少胜多。并且他坚强不屈,在被捕期间尽管受尽各种刑罚,也没有屈服招供。正义感极强,看到大地主拒绝居民的要求平价卖米时挺身而出,带领农民攻打地主的家并把地主的存粮运走。

我想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脚踏实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而努力

读完这本书,印象比较深的是毛泽东的一句话”为了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需自己先起来完成统一,坚定抗战的决心。我想只有中国人民自己能够使中国大胜,也只有中国人自己能够使中国失败。选择前者,东方雄狮将会苏醒,选择后者,那他便会一直沉睡。

在作者深入了解中有过无数疑问,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人?是从一个爱吃辣椒的秀才到忧国忧民的学者,再到久涉政坛的革命家以及一个穷苦少年的梦想,我想红军战士,共产党员是可爱的,但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美好,坚定,无私,为民。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骄傲和自信的历史。我想斯诺夫妇就是这辉煌影视的胶卷。

忆往昔,看那硝烟战场万旗飘扬,望那红星冉冉升起。看今朝,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唯有坚定信念,踔厉奋发,自强不息!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今天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

——题记

一条艰难困苦的革命之路,一群不怕牺牲的英雄战士,在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读着《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的内心不由得翻起惊涛骇浪。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不一样的中国,也读到了一群伟大的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爱民如子,生活俭朴,吃苦耐劳的毛主席;平易近人,温温尔雅,细心热情的周总理;英勇善战的贺龙;爱护部下,热爱学习的彭德怀;喜欢读书,喜欢运动,有责任感的朱德等,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他们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像星星一般熠熠生辉。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毛主席自述的那一段,他用几个晚上向斯诺口述了他的生平。从毛主席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从小便有又反抗精神,如他喜欢读《岳飞传》、《三国演义》等一类父母老师眼中的“非法书籍”。他热爱读书,有质疑精神,善于思考,追求进步。在毛泽东初来北京的时,他的钱都是从朋友们那里借来的,随后,他便开始找工作。最终当了图书馆的助理员。即便很多人都认为他地位低下,躲避着他,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旁听大学里的功课,他参加了哲学会新闻学会。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现在的我们生活吃穿不愁,学习的环境宽敞明亮,但我们却不珍惜学习的机会,每日将大把的时光挥霍在娱乐和游玩上,虚度光阴。

在长征的篇章里,有很多人和事深深地触动了我。长征是被迫进行的大规模的,艰苦的,战略性转移。在“飞夺泸定桥”这一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在红军征程最后最关键的地方,一座铁链子悬桥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怒吼的河,让人望而生畏,桥对面是敌人的枪炮。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红军挑选了三十位勇敢的战士,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穿过铁链悬桥冲向对岸……读到这里我浑身热血沸腾,仿佛身临其境。这次战斗中,红军战士表现出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碰到无数困难,战士们都用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挺了过来。

《红星照耀中国》告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光彩。

【篇四:红星树下的那些瞬间】

我们总要分离,是否又会相遇?我们总会忘记,是否又会想起?紫色的风铃是否又能荡漾起从前的回忆?

炎热的夏日,炎热的太阳,甚至连鸟叫声都那么炎热,但在操场上却多出几个疯跑的傻姑娘的身影。“喂,你慢点跑!”背后传来早已红透了脸颊的小于的声音,“不,就不!气死你!哈哈”远处的陶子的一声大喊,仿佛整个学校都颤抖了一下。早已经体力不支的我,看着嬉笑的小伙伴,靠在那棵从我第一天踏进红星校园就陪在我们身边的梧桐树上,大口的喘着粗气,红红的脸上已经没有一年级的懵懂,快乐的心在伙伴们的笑声中飘向远方。“干嘛呢?在这儿当公主哪?”一句问候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转身一看,笑脸盈盈的娇娇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我的面前,“看你热的,走,咱们到阴凉地去。”“别走,别走,咱们换一个游戏,不玩追逐咱们捉迷藏吧”陶子说道。“好!”几个疯丫头一口同声。不一会儿,绿荫场上又响起了几个女孩儿开心的笑声……跑累了,我们躺在红星校园整洁的大操场上看着天空,陶子问我:“张丫,我不想毕业。你说我们分别了还会再相遇吗?”“一定会的,因为分开就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也许,在别人的眼中,我们就是一群幼稚的傻丫头,但是这种快乐却是我们朝夕相处五年多来,用友谊精心研磨出来的一杯价值百万的“咖啡”,它味道醇厚,愈久弥香。就像陶子说的,我们终究会离开红星。如同成长的列车不会停歇,我们在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分别,那些成长的痛楚、酸涩,不被理解的孤独和童年的稚气,都会化成夏天的风,带着栀子花的香味,吹过童年的路。许多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到这里,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感谢红星把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稚嫩的小丫头培养成一个个亭亭玉立、有爱有光的大姑娘。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美好的回忆将点亮我们成长的人生。

【篇五: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的一个普通孩子,他和小伙伴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胡汉三闻知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逃命。

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也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但由于冬子的小伙伴胖仔的父亲罗麻子做了“内奸”,胡汉三逃离了柳溪。

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深秋。冬子的爸爸潘行义随部队一起开始了第五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为了配合红军前线作战,柳溪村男女老幼全都动员起来,在胡家大院建起了临时红军医院,冬子的妈妈领着姐妹们做起了护理员,给伤员们喂汤喂药。

冬子和小伙伴们给正和敌军战斗的红军叔叔送食物。当孩子们进山之际,突然对面的山谷里有一队敌军悄悄潜伏进来。机智勇敢的冬子带领小伙伴们破坏了敌人企图偷袭红军后路的计划,红军赶来围歼了敌人。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潘行义和中央红军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别前,潘行义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撤离的消息很快传到胡汉三的耳朵里。可恶的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把急需的盐送到游击队手里;他和小伙伴把情报及时送给游击队,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了,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多次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机智勇敢地配合游击队端了敌人的老巢。

父亲潘行义终于从延安回来了!父子相见感慨万千,他们面对青山,心潮澎湃,深深怀念牺牲的亲人们。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父子俩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征程。

热门推荐
1以补为题的作文
2制作弹力球
3老照片里的故事
4毕业了,你却哭了
5自行车的春天
6画方圆
7快乐的校园
8朋友,你是否依然安好
9扫大街
10校园春色
11我们的军训,我们的精彩
12难忘的大扫除
1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4我眼中的夏天
15性格古怪的猫
16我的伙伴
17我的爷爷
18指尖划过的读书时光
19有你真好
20《大林寺桃花》之谜
21暑假做饭作文
22我的爱
23我家是小小动物园作文
24读懂父爱
25为自己鼓掌
26狗的一生
27妈妈的脸
28必然的偶遇
29时光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
30最开心的元宵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