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三作文>中华汉字
中华汉字

【篇一:中华汉字】

一种方正端和的文字,框架出中华民族千年格局;一种通达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华夏人民旷远气度。汉字,何以独立于世界文字,在几经变迁后仍融于民族血脉而源远流长?

我想,当你屏息注视,当你聚焦笔尖,你会明白,它每一处连缀、每一抹转合中的刚柔并济,圆融大方。

就来源而言,众说纷纭之间,指向的莫不是汉字之取材提炼于生活。目所触及、耳所遇见皆能化为笔尖简洁而形象的线条,君可见,甲骨文中,“水”有其流畅波澜,“火”亦不失其簇拥明烈之势。抽象的、具体的都在想象力的喷涌下于指尖发端,其包容万象、超越视野不正是中华民族兼容宽厚而探索奋进的精神写照吗?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思想的依托,其形式上的独特于多样同时迥然于其他文字。隶书、楷书等书写字体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表达,或端正、或洒脱的书写满足了我们的个性表现,这是千年历史润泽出的艺术气度,更是民族气质外化成的弹性与张力。

提及汉字,我们脑海中油然而生的便是方正,的确,方块字的概念是深入每一个中华人民的骨髓的。单就“中”字而言,没有曲折回环的笔划,没有艰涩复杂的字形,而是直接磊落地平直铺展,这样的泰然,才能承托起中央、中直等含义的不偏不倚,才能傲立出中华民族的中庸得体、大气方正;这样的汉字,正是民族刚健有为、锐意进取之气象的最好诠释!

然而华夏人民深谙过刚易折的道理,于是以柔内化,交汇出张弛有度而经久不衰的民族生命力。与汉字而言,你可以从各样书法的笔划连络中有所体悟。它从不拘泥于固有样式,而是灵活交错,皆出于心,造就一种线条的艺术,一种诗意的连缀。是的,汉字有其方圆融合,民族更当刚柔并济,这在于汉字刚柔形式的和谐共存,更在于民族端正通达的相得益彰。

汉字之美,更美在民族文化指引下的内涵。它不止步于“形声”、“象形”的构造形式,更可贵的是凡下笔,你能感受到每个字背后的思想内蕴。以“国”字为例,疆域之内,是玉的透润,这玉,可以中华民族包括汉字在内的文化创造,更当是创造背后独立于世界,一往于前路的民族气度。它能以一个蕴意为起点,延展出每一种可能,而这些可能,亦同时凝结至每一个部位,这其中所体现的宽博精深,正与民族圆融气象若合一契。

在物质与精神并行,科技与文化齐飞的当代,汉字不会缺席,民族仍在前进,而我愿以只手之力,以汉字为书,写就民族生息气象。

【篇二:中华文化美不胜收】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了无数代人的人格。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优秀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曾一度被国人忽略和轻视,看着文化灵脉日渐微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难道无动于衷吗?我想,但凡有文化担当的人一定会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

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启迪子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是中华民族的跟,博大精深,传承文明,永屹世林。

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无价瑰宝。汉子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像一座采不完的宝藏,它是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精神纽带,系着十三亿的中国心。如此优秀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从“蒹葭苍苍”的(诗经)到(春秋),从《离骚》到《诗经》,从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光辉夺目;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如此灿烂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是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始终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支撑我们民族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文化开启对美的感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优秀文化制成的民族注定是缺乏信仰的族群。毛泽东主席曾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为了国家的文化复兴,我们必须担当传承文化灵脉的重任,让我们一同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让我们一同守护优秀文化灵脉,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亘古长青!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力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真正的国人灵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努力!

【篇三:美丽的中华贤母园】

九江有许多美丽的景观,但在我的眼里,最美丽的景观是我们柴桑区的中华贤母园。

步入公园的大门,抬头可以看见“中华贤母园”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再往前走,就到了母子湖,母子湖里有许多的小鱼,还有几块大石头,几只小乌龟趴在石头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十分惬意。

沿着石阶而上,旁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石柱屹立在石阶的旁边,中间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终于走到了巨大的石雕塑前面,抬头只见一位母亲低着头看着怀里的孩子,这是岳母在教导岳飞,岳飞则认真地听着母亲的教诲。

雕塑下面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小壁画,每幅画都蕴藏着一个经典的小故事,我不禁发出赞叹:这些画栩栩如生,雕刻者们的手艺真高超啊!

如果有兴趣,欢迎你们来参观游玩,相信一定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篇四:我读书为中华】

我们所处的土地,是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美丽国土,从古至今,她已经游历了五千多年。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起,他就是我国伟大总理周恩来先生,今年正好就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提到周恩来,就会想到他小时后说过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不是吗,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孩童还是大人,书本总是必不可少的,不光是为了自己读,更是为了祖国读,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过去,我们的国家被它国欺凌,部分国土被强行占据,政府却腐败无能,百姓无地诉苦,彻底沦为“东亚病夫”。但这其中还是有着我们的一部分责任,因为我们不去学习,不去进取,使国内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最后才被一些虎视眈眈的国家宰割,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就是一块摆在眼前的大肥肉。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身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牢记国家过去的耻辱,不再重蹈过去的覆辙。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为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而奋斗!

【篇五:汉字,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高耸的金字塔是法老们权杖下尼罗河的智慧;神秘的锲形文字是古巴比伦流逝的文明见证;在长江黄河孕育的神州大地,有我们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经五千年的锤炼与沉淀之后,汉字,这个充满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传承者,最终成就了整个世纪的辉煌。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行书到草书。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时代的连接者,从未泯灭。写字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见乐的艺术。任继愈曾说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靠历史教育。唐太宗酷爱写字,所以才有了《晋词铭》《温泉铭》的问世。王羲之酷爱写字,所以才有被世人所赞叹的《兰亭集序》。还有那虞世南,欧阳询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多少文人志士都把写字当作人生当做人生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不仅艺术风格多样,它那深层的内涵更是让无数人折服。

一首《定风波》道出了苏轼那豪放洒脱的情怀。“竹枚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不羁傲爽,世间又有几人能留下这样的文字。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博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有曾让多少人怦然心动;韩愈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绝句,又曾让多少仕途不顺的人重鼓勇气;还有那林黛玉“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忧伤,又曾让多少人黯然神伤。

汉字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次的组合,每一次的书写,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了举世无双的汉字大国。所以,当你在为不会写一个字而发愁时;当你不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情感所叹息时,请不要忘记,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灵魂丧失了,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空壳,毫无价值。所以请珍爱我们的汉字,同时也珍爱我们的文化!

【篇六:汉字中华魂】

汉语是中华的母语,她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是物质上的四大发明,还是古代思想的百家争鸣,都通通的凸显了她的优秀。而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汉文化最有魅力的一方面,那便是汉字。

自古代从半坡聚落出土陶器的图纹到殷商时的甲骨文,到秦始皇统一的文字小篆,至现在的铭文。汉字在不断的简化,不断的改进,甚至普及全球。它伴随着中华文化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历程。有了汉字,中华文明才会源远流长;有了汉字,我们才能了解祖先的生活;有了汉字,我们的思想才不会空虚。

汉字有着很神奇的组词能力。当我们把汉字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能力更是动人心弦。我很少看武侠小说,但是我偶尔被一本小说题目而打动了。虽然只是几个汉字组在一起,但是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那若是几百个、几千个汉字组合在一起,那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是让人产生共鸣;还是让人费解的文章?在这字与字之间,还是词与词之间,演绎出无数动人心弦的诗篇、乐章、画卷。是诗人激昂澎湃的胸怀;是充满柔情、深思的幻想;还是隐居避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中华历史上便有了这些美妙的诗篇、乐章:《史记》、《汉书》、《三国志》……一句一句,一行一行,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是中华唯一能发展成为一门“书法艺术”,在各位书法家的笔下,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更是魅力四射。

在当今全球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字,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正如那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热门推荐
1因为有我
2一路上有你陪伴
3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4痕迹
5一件暖心的事
6学骑自行车
7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8三生有幸遇上你
9星空遐想
10乡村风光
11我爱古琴
12游莫愁湖公园
13活着读后感
14春天的脚步
15妈妈,我爱你
16清迈之行游记——参观夜间
17与梦同行只为那一瞬辉煌
18我心中的麦田
19爱在细微处
20书简,重拾那份精华
21月球探险
22花园
23向祖国献礼
2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5《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
26在碰撞中发展
27我咋这么帅呢
28最后一次广播操比赛
29游杭州野生动物园
30学画画的过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