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说“隐”
说“隐”

提起隐士,就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隐;当然,亦有王勃“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小隐。但是,这真的是“隐”吗?

我看不然。“隐”应该是发自内心,伴随天性,远离尘嚣,自身高洁自好的;而更高层次的隐应该升华渗透于一言一行中,内心平静,对功名利禄不以为然,而又在充满超脱世俗的同时,又伴有些许理性。

且看陶渊明,自古就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三径就慌,松菊犹存”,但这只能从表面看出来陶渊明有希望像菊一样的“隐”的灵魂的愿望,但他的内心真的毫无功利心吗?陶渊明本出身于贵族,与官场自然脱不了干系,而其后曾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官职。若陶渊明真是“富贵非吾愿”的话?为何要几度出仕呢?依我看“帝乡不可期”才是他归隐的真正缘由吧!陶渊明自己也表露过:“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只是因为官场污俗而复杂,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陶渊明没有掌控官场的“规则”,而受排挤。对于高官后名,他也有着蠢蠢欲动之心,对于圣主的恩宠是可望不可即的。那么,若是有加功进爵的机会,陶渊明还会还乡吗?若是官场不黑暗,陶渊明还会归隐吗?

同样的,身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神通王勃,如此一个天之骄子,曾锋芒毕露,傲笑于官场之上。若是没有被逐出沛王府,他还会吟出“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这欲归的托辞吗?

嘴皮子上的归隐,内心又盼着一登“庙堂”这并不是隐。若要称得上是真正的隐士,我当举颜斶。当齐宣王问道:“王者贵乎?士贵乎?”颜斶斩钉截铁地答:“士贵耳,王者不贵。”单凭这七个,他就可以人头落地,可他却不畏不惧。当宣王许他贵重赏赐扔个高官给他时,他却道出:“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正是这“无罪以当贵”把颜斶的真挚,坦荡而又富有理性绘得淋漓尽致。

如此一比,颜斶可谓“隐”的“自然”。真正的隐士,不需要痛恨官场。若是无对官爵的期盼,对为官的“爱”,哪来得憎恨。隐士不会恨功名利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那样的资格和价值。内心向隐之士,即使整个江山摆在他面前又如何!金山银山堆在眼前又如何,我只爱绿水青山,这便是隐。

或许就如颜斶所说:“矢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陶渊明与王勃已涉情于官场,要毫无丝连也难。唯有其本性归于“隐”,人才属于“隐”吧!

热门推荐
1感动
2蚂蚁给我的启示
3少管所观后感
4我的乐园
5忍不住流泪
6我爱美丽的金沙滩
72120年的中秋节
8煎牛排
9“放肆”的人类
10我的妈妈
11描写莲蓬的作文
12我的爸爸
13梦里花落知多少
14美在不期而遇
15世界人生
16爱心义卖
17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人
18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400字
19观纪念大会有感
20荧幕
21校园的早晨
22友谊最珍贵
23包粽子
24我家的小金鱼
25圣诞老人
26幽默搞笑的唐伟良
27家庭趣事
28成长路上的阳光
29我心中的价值观
30美丽的南明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