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铭记文化
铭记文化

【篇一:铭记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民族文化,忘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难道不是一种背叛吗?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出现在各种文章中,字正腔圆的方块字被“肢解”再重新组合成“火星文”,中国一些经典文学被恶搞,被改成只博利益的影视片……人们美其名曰:“时尚。”

诚然,恰当地追求时尚本没有什么不妥,这毕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然而,先人们所创造的伟大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一个遗忘传统文化的民族就如失去了源头的溪流,如同没有根基的树木,这样的民族是十分可悲的。

当我们厌倦了鲁迅的作品时,外国人正在仔细品读鲁迅作品集;当我们已谈忘《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的时候,外国人已把它列为必读读物,甚至商人,也争先阅读,学习书中的计策。我们觉得无所谓、习以为常的传统文化,外国人却十分感兴趣,他们正在努力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仓颉造字到活字印刷,从四书五经到四大古典,从秦砖汉瓦到诗情江南,从汉服唐装到旗袍刺绣……),这博大精深的文明,汇成了我们亘古长流的华夏文明之河,汩汩流淌,绵延不绝。可现在,我们是否害怕有一天,外国人能说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内容,而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却可能四大名著是哪些都说不出来?我不敢想像那会是多么的可悲。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先民们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不朽的文化遗产,我们如果不传承下去,总有一天,文化之源将会枯竭,我们的民族,也将无以立足于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了。

中华民族在漫漫长路上创造的辉煌文化,是我们的珍宝,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下去,让它生生不息。身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白,铭记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重要。不忘过去,引领未来,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人类自从有了文化便拥有了灵魂。铭记文化,让她点亮我们思想的火花;铭记文化,让她辉映历史的长河;铭记文化,让她像太阳般发出耀眼的光芒,去照亮我们心灵的夜空。

【篇二:被遗忘的文化】

当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但不少民族文化传统也都因此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我们的湛江有着蔚为壮观的民间文化艺术,其中单是各式各类的民间艺术形式就有一百一十多种。但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大部分的民族形式被渐渐遗忘。像这样的民间艺术在湛江,中有在过节时才有的醒狮舞龙罢了。其它各地工艺文化,民俗文化的落没就更是不言韵。

中华民族炎黄之祖那辈流传下来的品德文化:谦卑、宽容、善良、诚信等,已经被经济飞速发展,给渐渐遗忘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侵蚀了这些民族品德文化,受到了金钱的迷惑,逐渐发展成了以看破我利益为中心的处理事情的心态。也慢慢养成了做事情不能集思广益,反而骄傲自大专制独行;对代事物无法容忍自身的损失,无法用宽容的心良去从容的应对;面对困难就放弃,无法迎难而上,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无法试图突破自我。人们不应想到是否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无法共存?是否文化与利益无法相融?

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从当初的原始社会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上至人类,下至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现在也遭遇挑战,文化运用被大大简化,理在的信件,语言被大程度的简化,文字、语言不再优美了。写字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民族文化,保证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使这些最纯林的文化被遗忘。民俗文化、工艺文化、品德文化、语言文化程度是民族文化;根本,只要保护好,才可以保证一个民族的强。

【篇三:中华文化美不胜收】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了无数代人的人格。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优秀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曾一度被国人忽略和轻视,看着文化灵脉日渐微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难道无动于衷吗?我想,但凡有文化担当的人一定会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

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启迪子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是中华民族的跟,博大精深,传承文明,永屹世林。

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无价瑰宝。汉子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像一座采不完的宝藏,它是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精神纽带,系着十三亿的中国心。如此优秀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从“蒹葭苍苍”的(诗经)到(春秋),从《离骚》到《诗经》,从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光辉夺目;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如此灿烂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是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始终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支撑我们民族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文化开启对美的感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优秀文化制成的民族注定是缺乏信仰的族群。毛泽东主席曾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为了国家的文化复兴,我们必须担当传承文化灵脉的重任,让我们一同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让我们一同守护优秀文化灵脉,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亘古长青!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力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真正的国人灵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努力!

【篇四:文化点滴】

世人皆知,书法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珍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近看像一条蜿蜒而上的长龙,远看又是一位古人敲响了千古名钟的那般模样,直到看了中国书法这本书,我才知道所谓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其实中国书法真正的意义并不是让世人欣赏,而是让人真正懂得书法背后的精神。让每个人都受到文化的熏陶,让每个人都受到书法的点缀。

长龙纵身一跃,腾空出世,名家辈出。长龙一声惊吼,佳作如林。中国书法这本书,从历史,分类,结体,章法等方面,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书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析与诠释。让我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又能感受到那深厚的艺术内涵。正如其中有这么一段:中国书法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他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生命特征,超过时空,超越兴替,于华夏大地上蜿蜒流淌,千年不衰。又如东晋时期写字入木三分的王羲之,他的字“飘若轻云,矫若伏龙”我总认为王羲之的成就得益于他惊人的天分,这是世人学不来的。可自从我读了《中国书法》这本书,我才明白,这位令世人赞叹的他,认可的他,敬佩的他,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是有多么的不易啊!试问,有哪一位书法家不是在一年四季中,挥汗水,洒热血,然后再一步一步的迈向辉煌的殿堂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书法家,让书法成为了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太阳总是在与文化的点缀中升起,月亮总是在有艺术的地方圆满。相信书法,会使我们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多了些许温暖,少了些许坎坷。中国书法,是你记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你,让我知道书法不仅仅局限在艺术,他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你,让我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如今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主席说的一句话:我们应该唤醒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让民族在强国之路上阔步前行创造先决条件。’去读中国书法这本书吧!我建议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建议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我们应该传承精神文化的层面。我建议我们应该好读书,读好书。

我爱中国书法这本书,更爱书法。爱着馨香美丽的翰墨世界,书法,犹如一颗不朽的灵魂,穿越千古尘埃,跨过万里长河,于人世间翩翩然舞动,留下了淡淡墨香,铭刻出灿烂的文化。

【篇五:汉灶文化礼堂,传承婺窑文明】

清晨,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伴着如此美丽的景色,我们哼着小曲,迈着愉快的步伐,一览了汉灶村的婺州窑和文化大礼堂。

我们来到了婺州窑,欣赏了陶瓷的魅力。我们先听了工作人员的讲座,初步了解了婺州窑。之后,我们便开始参观婺州窑的陶瓷,这一些陶瓷可真精致,一个个光滑剔透、造型生动逼真。你看,这个陶瓷如同一只老虎,瞪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仿佛是要把旁边的小泥人吃掉似的。你看,那个陶瓷是关羽的样子,一手持青龙斩月刀,一手抚着长胡子,十分的威风。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参观完了婺州窑,我们又踏着一条路旁满是狗尾巴草的小路,向汉灶文化大礼堂进军。一阵微风拂过,风中含着的露水,一下子全扑在我的脸上,仿佛是给我的见面礼。

到了文化大礼堂,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一个黑板报,黑板报上贴了许多老人的微笑,那一张张慈爱的脸微笑着看着我们,像是在给我们的祝福。走进大厅我们便看见了一张标牌,上面写了“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与我们王校长常说的“存暖心,做暖事,说暖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温暖的好人。接着我便看见了《新二十四孝图》,上面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告诉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我现在认为以前和父母发脾气很不应该,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悔。

看完这些后,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会议室,听了讲解阿姨的介绍,原来别看这里白天那么安静,晚上可十分热闹了!大家在广场上跳舞、看电视、聊天、下棋,样样都有。在文化大礼堂里还会组织一些免费的活动课,让老人们参加丰富的生活,比如:教老人们做西式蛋糕,教老人们认字,学习各种本领等等。听完后,我们又看了墙上的名言,许多都对我们人生有着巨大的意义。其中"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句话对我触动颇深。意思是: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见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对强敌,是不会有所畏惧的,他会义无反顾地去迎接挑战。

下午夕阳的余晖给大地染上了一层金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次参观婺州窑和文化大礼堂的旅行快要结束了,我们满载而归,带着学到的知识和快乐的心情,踏上归途。

【篇六:传承传统文化,铭记红色历史】

2017年8月10日上午,榕城区实验学校的50多名小记者一起走进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进行采风活动。

潭王村,有“龙舟之乡”的美称,位于北河之滨,是一个美丽的水乡。经过近3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便开始我们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龙舟文化。

解说员带着无比激动的我们去参观龙舟。一进门,两条壮观的龙舟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是龙头,龙角看起来像鹿角一样,其中一条龙舟的胡须是黑色的,另一条则是红色的。黑胡须的龙舟叫“青龙”,红胡须的龙舟叫“红龙”。听解说员说,龙舟最先是由村里一个叫王致林的爷爷自制的,他先造出27桡的小龙舟,后来再造出49桡的大龙舟。后来他的儿子王协正又造出一艘51桡的大龙舟。到了近几十年,龙舟制作技艺又传到了王协正的儿子王卫军的手里。他们没有专门去拜师学艺,而是通过祖辈手口相传,自己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造船技艺。一家三代全是造龙舟的高手,实在是太棒了!潮汕地区有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的风俗,但龙舟在四月初一就得先下水,参加赛龙舟的人也有讲究:最近一年家中不能有丧事,家中妇女不能有身孕。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人才可以去赛龙舟。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蓝康中心学校的旧址。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当地被日军侵略的惨痛历史:1944年12月9日揭阳沦陷,当地人民群众不屈不挠进行了长期的抗战。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所学校是全县闻名的抗日救亡宣传阵地,为潮汕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次活动已接近尾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美丽的潭王村。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关于龙舟的传统文化和龙舟制作者认真、刻苦的精神,也了解了潮汕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我也在采访得到了教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热门推荐
1感恩的花开在奋斗的路上
2家乡的市民广场
3寒假计划
4煎鸡蛋
5画画让生活更美好
6秋游
7春的复苏
8
9答自己问
10绿就生命的色彩
11我经历的危急时刻
12我再也不孤独了
13水仙花
14推荐一本书
15我和小狗
16抚摸浪漫
17画鼻子
18写物作文
19童年趣事
20小学美好时光
21仙人掌
22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23秋雨
24成功的秘诀
25开在记深处的花朵
26珍爱生命
27理想与现实
28我的暑假生活优秀作文
29面条的秘密
30的游记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