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继承传统,紧随时代
继承传统,紧随时代

【篇一:继承传统,紧随时代】

教材,是一个时代教育水平的载体,一直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而不断更新,其本身的特色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蒸蒸日上,新时代的翻新版教材也层出不穷,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眼球。但近来,一系列民国时期的老教材却在师生、家长之间走红,受到热烈追捧。教材翻新与复古,这两种潮流势均力敌,不得不引我们深思:到底何为真正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以时代为基点的概念,创新的要求也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赋予新的定义。所以,翻新是创新过程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那么怎样的翻新才能为优秀的创新奠基呢?近来,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售的旅游纪念品被进行了一次可圈可点的大翻新,一改往年固守传统的面目,将现代生活要素与古代美学价值相结合,推出了朝珠耳机、官银储蓄罐等实用性与兴味性兼备的创新型纪念品,让游客们频频称奇。故宫纪念品的成功翻新,便是对创新的绝妙诠释,与不断翻新的中学教材一样,它们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只有在翻新的过程中注入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完成一场有价值的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更是创新的重要追求。

创新,是在一定历史传统基础上而衍生出的行为,传统文化的积淀,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来民国教材的走红,掀起了一股复古的潮流,我们不禁会思考:复古与创新一定是相悖的吗?其实在近年,复古之流并非只存在于民国教材的走红,一股重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也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再到《于丹论语心得》,从古装影视剧再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种种现象都表明了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使人们的文化素养受到了熏陶,也使中国文明古邦的风采愈发地展现在国际舞台。所以,复古与创新,并非永远是背道而驰的。但是复古并非一昧地坚守旧文化,而是在传统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失去了传统的基石,创新也只能是空中楼台。

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都是创新不可或缺的血脉。只有以传统文化为源头、以时代精神为体现的创新,才能指引你我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翁,才能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国富民安、海清河宴的康庄大道。让我们一起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打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二:我喜欢的传统节日】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吃到包子、粽子等许多好吃的;我也喜欢清明节,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扫墓,悼念已故的亲人;我还喜欢七夕节,因为七夕有着美丽的传说……但是要问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那当然是春节了!

今年春节,我是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过的。吃过团圆饭,全家人就到院子里放鞭炮了,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更是充满了期待、兴奋,还有一丝丝胆怯。

当叔叔准备燃放时,我和姐姐连忙堵住耳朵,只听“砰“——砰砰——”的巨响,哇,好美呀!礼花喷射出了一团团火花射向天空,火花向四面绽开,五颜六色,有的洒向地面,有的升上天空,有的刚好炸开就像仙女散花一般,把村子照得亮如白昼一样,真是漂亮极了!观看着美丽的礼花,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年过年都要燃放鞭炮呢?我急忙跑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才明白,原来这也有一个传说。

据说,古代有一种怪物,叫“年”,他只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出现,村子里的人很害怕“年”,所以每次过年人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又一年,“年”又到人间来作恶,以为老人站在“年”的面前——“呀!”我一下子打断爸爸的话,说:“爸爸,那位老人不怕吗?”爸爸说:“别急,别急,你听我慢慢说。”原来老人拿起一根燃烧着的火棍放在地上,可是熊熊燃烧的火还是没有赶走“年”。这时,一个小孩子拿着一根竹杆扔在火里,竹杆被火一烧立刻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年”听见这响声吓得逃跑了。村里的人们都很开心,但是又担心万一下一年它又来到人间怎么吗办呢?于是人们每次春节都要放鞭炮。

听着听着,我有些入迷了,忽然“砰”的一声,我吓得大叫——“年”来啦!这时我发现哥哥在我后面笑,原来是哥哥捣鬼在我后面放鞭炮。我追着哥哥喊道:“站住!别跑!”哥哥却做着鬼脸说:“来抓我呀!”于是,我和哥哥追逐打闹,院子里充斥着我们的欢笑声,借着烟花的微光,我看到大人们脸上都洋溢着一脸的幸福和甜蜜,这就是家的味道吧!

就这样,春节在清脆响亮的鞭炮声中,在漂亮的礼花和快乐的欢笑声中过完了,春节带给我许多乐趣,也让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春节真有意思!

【篇三:传统文化的反思】

作为华夏子民,我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众人瞩目的同时,而中华优秀的文化却在悄然流逝,我们该喜还是该忧?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中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门的打开确实带来了各路的先进思想,活跃和激荡了国人的观念。也正是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比较,这些问题与变化都不可避免的涌来。许多人不会握毛笔,不懂茶文化,没见过八仙桌,这些传统文化正离中国人越来越远,它已经成为了沉痛的事实。

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是远远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国文明怎么会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蕴涵着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却是被当做了工具,对其只是唯物求功而忽视了其本身的价值。功利的衡量标准必将带来精神生活的贫瘠。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领域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单单拿电视来说,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而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呢?在书籍阅读的时代中,文字只是我们进入优秀文化的媒介,我们在文字中徜徉与思考。而在电子设备日普遍的今天,文化与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不再需要进行思考与理解,电视上的一类节目甚至忌讳思考,因为这会影响观看。在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文化不同程度的转变成娱乐,而这样,原本意义上的文化却也荡然无存了。

不可否认,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中,各种严肃的文化精神都不被严肃地看待,这无可声辩地表明,文化在渐渐衰退。不仅如此,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岌岌可危。面对外来的文化,中国文化似乎也被人们丢弃在遗忘的角落,外国文化有其特色与优点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大学语文不及格无所谓,但英语过不了四级却拿不到毕业证书,制度的畸形也反映出流传千古的文化越来越不被重视。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保持其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其更多样化,是多种文化交相融合,而不仅追求功用。

【篇四: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

故宫就在眼前,可是总是有一种违和的感觉,让自己觉得眼前的不是古建筑,而是仿古建筑。为什么呢?因为游客对建筑的破坏,导致了国家对它们的保护,所以才会有随处可见的铁栅栏,而这充满金属质感的铁栅栏正与古风古色的故宫建筑群相冲,充满了不协调的违和感。

现在古建筑绝大多数成了旅游景点,人山人海,喧闹不已,没了那些宫殿的庄重与威严,留下的只有世俗与伤痕。它们如今在当代的尊严全无,沦落为人类观赏之物,被铁网所保护,俨如动物园的一只戏猴一般,只得苟延残喘。

我突然又想起几天前,在颐和园发生的种种。

当时,我走进园中的转角处,正被拥挤的人流所烦之时,看见一个孩子在随地大小便。对此,我只想说,这个孩子的父母大概并不懂尊重传统文化。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为人父母连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都没有遵守。

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渐渐没落的气息。

但是!绝不可以!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精髓,精神支柱,绝不可没落。即使是出现了这小小的危机,也要引以为重,不能积小成患。

所以文化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让人们感染传统文化的气息,并受其影响,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了的事。这需要大量机构组织有效的活动,使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只不过要真正做到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继承发展,更要全面的全民普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素质,它决定了古建筑的生存能力。近年来,我国公民的普遍素质都提升较快,但还是有缺陷。普遍素质提升得越快,就越能使传统文化保留得愈加完整美观。

其次,我们要让更多的外国友人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国外对中华传统文化引起注意,并使世界也热爱上它,这样会使它更易生存与发展在如今的社会里。

最后,对于这次研学发表一些看法:虽然伙食较差,但我们一起吃的开心;虽然车程长,旅途累,但我们团结一致,毫无怨言;这一次研学我们收获到的并不只是知识,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是思想的启迪。

【篇五:传统文化我继承:猜灯谜】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猜灯谜是其中一项流传悠久的传统风俗,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让过往的游客猜谜。

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妈妈去看花灯,猜灯谜。今年元宵节,我和妈妈照例去看花灯,猜灯谜,看到“白帆半挂依疏柳”(打一字)这样一条谜语,我读了起来,可是感觉一点也不明白怎么猜,正想放弃找个简单的来猜,妈妈说:“瑄瑄,不要着急,你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你看,白帆半挂,其实就是把“白帆”拆成一半来重新组合,你想想看,这会是什么的字?”我想了一下,“应该是“白”和“巾”的组合,就是一个“帛”字”,“对啊,你再想想后面部分,依疏柳,“依”就是靠的意思,就是还有一个偏旁,柳肯定是“木”字旁,这样就组合成一个字啦!”我兴奋的说,是“棉”字,“对了”妈妈高兴的说。

我不由的问妈妈,“这些方法是谁教给你的呀?”妈妈说,“是外婆啊!妈妈从小就跟外婆一起去看灯猜谜,学会了不少猜谜的方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就会永远不绝。”

这次的猜谜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我们现在遇到猜谜,第一个想到的往往不是怎么猜,而是想用手机查“百度”,而外婆、妈妈猜灯谜的事情,让我不仅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更坚定一件事,凡事要多思考,自己的大脑一定比手机更聪明,我要把猜灯谜的传统传承下去。

【篇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无论是“老味道”的坚守传承,还是“梦里时光”的推陈出新,都赢得了兴隆的生意。究其本质,这两家店都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取舍与平衡做得极好。

两家餐厅的经营方式看似有参商之阔,其实,它们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老味道”的成功固然有其传统秘方的功劳,可倘若它没有在经营方式与烹饪方式中引入现代的模式,想必也无法像今日一般傲立群雄;而“梦里时光”的不断创新也掩盖不了它汉良的本质,没有“陈”又何来“新”呢?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诚哉斯言!成功的背后大多少不了继往开来,博采众长。书圣王羲之在对历代书法佳作泛览博识之后才形成了“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的独特风格;牛顿立于伽利略、笛卡尔等多位“巨人”的肩膀上才最终得出了前老古人的物理学定律,成为近代物理学奠基者。

当然,继往开来的过程也离不开非凡的创造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过:“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一味守旧只会导致故步自封,因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个时代的独特性要求所有得此延续的文化拥有延续传统的坚守和革故鼎新的勇力,二者缺一不可。而所有于时代洪流中熠熠闪光的文化也因其传承与创新兼收并蓄的特点而显得无可代替。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将藏品中的传统元素融入网店里的现代产品中,使高高在上的藏品与普罗大众的生活相关联,这不正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一大例证吗?

每个个体的生命中需要继往开来,在前人经验的扶持下走出自己的风景来;每个国家的发展中也需要继往开来,以史为鉴而砥砺前行;每种文明的进程中更需要继往开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完成文明自身的新陈代谢。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文明火种,生生不息。

热门推荐
1听听那时光的声音
2我喜欢小康河的美丽
3梦想的世界
4美丽的赛里木湖
5拼图同样美丽
6年味
7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8那一刻让我心动
9家乡的冬天
10最美的姿态
11观察作文
12“浩仁”之旅
13诚信
14《龟兔赛跑》新编
15假如我是外星人
16值日
17心愿诗歌下册
18我变了
19遇见
20洞头一日游
21带上梦想去旅行
22让感恩之花绽放
23做一只理性的“小猫”
24种蒜头的观察日记
25双月湾之旅
26换书
27未来你想从事什么职业
28飘香的烧饼
29胜似亲人
30萝卜高塔高又高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