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这也是一种课堂
这也是一种课堂

【篇一:这也是一种课堂】

大自然,美妙而又神秘,它会使我们惊讶于它的美丽,同时也会我们感叹于它的精神,正是因为这样,我一直喜爱着大自然。

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株小草,我惊讶了,小草,你只不过是大地那滋润的土壤中的一粒不起眼的种子,但你却在石缝中顽强地生存,在风霜雨雪中,傲然地挺立,在大火燎原时,你又在等待另一个春天,你在告诉我:你要生长,你要阳光,你要充满生命力的灿烂,你不畏大石和雨雪风霜,不惧大火和狂风恕浪,你只为了使自己的生命绽放,绽放!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棵大树,我惊讶了,那是一棵历尽岁月沧桑的老树,佝偻的枝干上,隆起条条的筋和纵横的纹。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你那宽广的胸怀,坚强的臂膀,浓密的绿阴,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你的绿色不仅装点了时空,更给人们送来了丝丝清凉,让我们可以安然度过炎热的夏了,你的无私和博大,让我们时常感动!

我顺着流水声,看到了一条小溪,我惊讶了,小溪,你的潺潺流水让我无比舒怀,你的清净阴凉让我分外畅快,你是快乐的,可是那一块大礁石,却成了你的阻碍。我问:你会绕道而行么?你说你的路不会改,你说你要将它翻越,为何如此艰难你还要坚持?你说你的生命,要活得精彩,不为困难所吓倒!

我喜欢这自然,这也是一种课堂,我坐在大礁石上,看着小草愉快地成长,大树无私奉献着阴凉,感受着小溪带给我的舒爽,它们让我学会了顽强,奉献和不畏困难,这美丽的大自然不也是一种课堂吗?

【篇二:课堂中的小插曲】

“把语文书翻到第六课《最佳路径》,江圣杰,你来读一下课文。”四(9)班教师里传来陈老师有条不紊的声音。一切是那么的宁静。老师讲着课,同学们认真的听着。

突然,我听到了一阵细微的“嗡嗡”声,我十分疑惑:咦,怎么会有“嗡嗡”声呢?难道是有不速之客?我把脑袋转来转去,这时,我看见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转起了脑袋,可是,我们的探索之旅还没有结束就被陈老师打断了,陈老师说:“好好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车。”我们只好乖乖听课。不过,好景不长,这样宁静的时间只维持了5分钟,5分钟后,一声尖叫打破了宁静。咦,是谁发错了尖叫声?原来是罗锐呀。这一下,全班都沸腾了,全都投入到找不速之客的行动中去,所有人都顾不上上课了,终于,我们找到了不速之客。哈,原来是一只蜜蜂。蜜蜂有什么可怕的呀,它还是益虫呢!小蜜蜂在我们教室中飞来飞去,活像一个生性好动的宝宝一样,飞了一会儿,他像飞累了一样,停在电风扇上休息,它像一开始就长在电风扇上一样,一动不动,活像死了一样,突然,小蜜蜂又恢复了体力,又下来转悠了。它转啊转,像是喜欢上了罗锐,在她身边转来转去,罗锐吓得大喊大叫,眼泪直往下淌。这时,小蜜蜂似乎又对陈老师的课感兴趣了,飞到后面一张空桌上,坐在那里不动了,神情非常认真,看到这一幕,我心想:好一只爱学习的小蜜蜂呀!它在蜜蜂学院一定是学霸蜜蜂。一堂课快结束了,小蜜蜂还在那里认真地听着。可是罗锐继续哭着,我们都听不见陈老师到底在说什么了,陈老师就让我们把蜜蜂赶出去。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来驱赶这只蜜蜂,终于蜜蜂恋恋不舍的飞走了。

蜜蜂飞走了以后,班里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一切是那么的和谐,教室又传来了陈老师有条不紊的讲课声。

【篇三:生活处处是课堂】

走进社会,拥抱自然,参与竞赛,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学做家务……如果留心学习,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课堂。每一种东西都是课本,每一条生命都是老师。比如,在最著名的知然学校——大自然里面的老师也都出类拔萃,华佗的《五禽戏法》就是受狮、熊、虎、鹿、猴、鸟的启发,从而创作出的,对强身健体十分管用。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是可以当老师的,告诉我们许多道理。记得有一次我坐车回老家,车还没开,我看见两只麻雀。妈妈告诉我,大的那只是妈妈,地上那只小的是宝宝。我出于好奇,开始观察它们在干什么。看了一会儿,我明白了:麻雀妈妈是想让小麻雀飞上蓝天。我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便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开始小麻雀只是在看妈妈的飞行表演,并没有要起飞的念头,对于妈妈的鼓励也无动于衷。麻雀妈妈无可奈何,只好停在电线上看着孩子。小麻雀看妈妈迟迟不下来,急得在地上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麻雀妈妈也在电线上唧唧地叫着,仿佛在说:“宝宝,你飞上来找妈妈呀!”小麻雀可能也想快点到妈妈的怀里,迟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拍了拍稚嫩的翅膀,扑腾了几下,飞了起来,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有些恐高,也不能掌握身体平衡,只飞了几米就掉下来摔在了地上。小麻雀为了回到妈妈身边,不顾伤痛,又一次次鼓起了翅膀……经过数次努力,小麻雀终于摇摇晃晃地飞到了妈妈的身边,依在妈妈怀里,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和妈妈讲述刚才自己的冒险……

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无限感慨,是啊!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做自己不敢或未尝试的事呢?生活处处是课堂,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树立自信的快捷方法就是尝试做自己没有做过或不敢做的事,这样你就可以尝到努力的甜头,收获成功的喜悦。

【篇四:生活处处是课堂】

“家里没菜了!”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冲着爸爸喊,“去买菜!”爸爸正在扫地:“我忙着呢!”

妈妈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用眼睛寻找到了正在写作业的我:“暄暄,你去买菜好不好?”我一听,连忙摆摆手说:“不行,你看我这里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等着我写呢!”

妈妈才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回来再写!”把十元钱往桌上一扔,还有一张清单,上面写着:一个茄子,一个尖椒,一个土豆。我只好穿上衣服,下楼买菜。

走在路上,我心想:我也没买过菜啊,茄子买什么样的好呢?尖椒是什么样的好?土豆又是什么样的好?想着想着,我就来到了菜店里。

面对一大堆茄子,我发起呆来,买什么样的呢?好看不禁吃,挑个不好看的吧。于是,我就挑了一个个挺大,表面却凹凸不平的茄子。接着,我拿了一个头大尖小的椒,要了一个黑不溜湫也很大的土豆,还有点伤疤……

到了家,我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夸奖,可是一到厨房,妈妈开始唠叨起来:“这是什么菜啊!”

“我看它们个大才买的。”我嘟囔着。妈妈开始耐心地给我讲解:“买菜要看质量。茄子应该买光溜的,颜色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虽然妈妈一直唠叨着,这次我却没有捂着耳朵离开。生活处处是课堂,买菜原来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啊!我暗暗下决心,下次买菜一定要牢记妈妈的话。

从此,我买菜越来越精通了。

【篇五:老爸的“茶文化”课堂】

怀着兴奋的心情和期待,今天我们迎来了我的爸爸为我们304班讲课的机会。为此,爸爸的“茶文化”课堂已经暗暗准备了一段时日。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爸爸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课堂上,爸爸通过五大部分给同学们讲解:一是茶的起源;二是茶文化的发展;三是茶叶分类;四是中国名茶介绍;五是茶叶小知识。

我一边观察爸爸上课的神情,一边认真地听着爸爸娓娓道来的讲授,既开心又自豪。当然,我也从这次老爸课堂中学到了很多:知道了喝茶能减肥;茶的祖先是神农氏;喝茶可以防止高血压……

末了,爸爸用家里带来的茶具,认真准备起来,让班里每个小朋友都喝了西湖龙井茶和云南普洱茶,大家忍不住都纷纷点头称赞。为了考考小朋友的学习效果,爸爸又和我们进行了茶叶小知识问答互动,就依依不舍地和大家道别了。

这次老爸课堂,我觉得爸爸表现的不错。我自认为通过这次家长讲坛,我已经掌握了大部分茶叶的知识,但爸爸却和我说:“你只懂了一点皮毛而已!”由此可见,茶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呀!

【篇六:课堂外的收获】

学者尽知: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那课堂之外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带我们一颗发现的心来探寻。

总是看到父母没日没夜的奔波,风里来雨里去,总是看到他们寒冬里单薄的身影,为我们而奉献着………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总想体会一下他们的辛劳,挣钱的艰辛,便萌生了售卖旧书的想法。

征得了同意之后,我将家中的旧书打包好,写上一块正方形的书架,来到楼下则好地点,我的旧书售卖活动便正式开始了,由于是第一次做买卖,我总是有些忸怩,不敢放开声音高声喊喝,所以来我这里看书的人也寥寥无几,门庭冷落,心情别提多低落!

这时一个胖乎乎的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一蹦一跳的向我跑来:“哥哥,我要买一本《格列佛游记》!”“好,你等着,这可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你买它可就对了!”我麻利的从一摞整齐的书目中择出了一本微微泛黄的书,“给你,你是我今天的头客,不要钱的,送给你了!”小男孩的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他可能是第一次遇到这么热情的免费送书活动吧!他高兴的对我说:“那哥哥,我看你这里人也不是太多,要不我来帮你做一做宣传吧!”我听了之后简直是乐不开支,自己终于得到他人的援助了!

只见小男孩的肚子腆了腆:“来来,大伙快来看看,特价好书大放送了啊!”这一喊可不要紧,人们从各个方向如同蜜蜂一般赶了过来,“给我一本,给我一本!”我忙得不可开交,男孩也过来帮着我,不一会二,满架的旧书就变成了手中一沓厚厚的钞票,我的心里如同吃了蜜一般甜。

小男孩微笑着向我道别,望着她那胖乎乎的身影,我的心里感慨万分,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用真情和爱心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灵,阳光下他的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长………

课堂外收获颇丰,我通过这一次课外的经历,不仅体验到了挣钱的辛劳,更体验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和可贵。

热门推荐
1战胜困难的路上洒满阳光
2学骑自行车
3挫折请勇敢面对
4母爱
5来之不易的幸福
6什么改变了我
7读《鲁滨逊漂游记》有感
8天空的三个孩子
9我的绿色家园梦
10小狗多多
11偶尔停下来
12家乡的趣事
13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14中秋赏月
15精彩的运动会
16初中这就是我作文
17那味道缕缕温情
18铸剑读后感
19期末考试
20初心
21她不是我
22春节的美食小学生作文
23舞蹈家蒲公英
24我最喜爱的小闹钟
25社区的傍晚
26与自己竞争
27父爱一生的幸福
28我们这一班
29未来的房子
30秋天的树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