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

【篇一: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并不大,但却像个迷宫。因为古城里几乎没有一条大路,全是小街小巷,错综复杂。走在这狭长幽深的古巷里,脚步声声叩响在湿漉漉的石板上,青砖红瓦的鼓楼,马头墙无不透露出古城的清雅宁静。

凤凰古城是苗族人民的聚居地,这里的房子,也别具一格,大多是傍水下面用木棍支撑的吊脚楼。房屋上或多或少会挂些装饰物,颇具苗族风情。乘一叶小舟,徜徉在沱江上,听着苗族姑娘的悠扬歌声,我想歌声也是对沱江最好的赞美。

船停在岸边,不停向外扩散着,一圈圈水纹,煞是好看。蓦然抬头,发现到了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先生曾经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虽与之擦身而过,但仍受人仰慕。沈先生逝世后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张允和女士的挽联这样评价沈先生的一生。

从沈老先生的故居出来,我们一家三口站在虹桥上,伴着夜色,欣赏着这座古城。古城的水静静地在我们脚下流淌,我们也就静静地看。

小城在夜幕下显得格外可爱:星罗棋布的房子,交错相织的石道依在夜幕下,但它们并未彻底睡去——这儿有些酒吧,享受夜生活的人们在里面尽情地歌唱着,舞动着,时尚与古典在这里和谐统一。

天上有星,地上有城,城伴着星,一起依偎在夜幕中。潺潺流水,条条小道,座座古楼,点点星光以及淳朴民风,构成了一幅古城风景画。

凤凰古城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大海的磅礴,没有高山的峻峭,但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游客。

【篇二:古城一日游】

今年暑假,我们没有出去玩,因为我太忙了,因此我很失望,于是妈妈就带我们来了一次就近之旅。

我们首先去了迎薰门广场,想象中的广场非常好玩,有碰碰车、打枪的、还有电动小车,还有很多好吃的,可到了跟前一样都不想玩,觉得太没意思了。我们在广场上站着,抬头看到了长长的古城墙,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城墙上溜一圈。

我们从迎薰门进入古城内,爸爸说以前这里叫大南门,因为它在古城的南面。“那为什么现在叫迎薰门呢?”我问爸爸。“迎薰门是什么意思?”爸爸也不太清楚,我们回去查阅了资料才知道,迎薰门这个名称是明朝最后一次修筑城墙时,当时的县太爷题写的。迎薰的意思是欢迎东南方来的和薰之风。

在迎薰门的门洞里有两条深深的、长长的印痕,我们仔细读了旁边的介绍,上面说这是古车辙,车辙就是马车车轮走过后留下的痕迹。它又深又长是因为以前有的马车车轮边框外包着青铜和铁,因此对路面的伤害比较大。而平遥明清时期做生意的很多,票号也很多,所以车马出入自然也多,于是就在这石头路面形成了深深的车辙印。这是我们曾经繁荣和辉煌的见证。

进了迎薰门往左拐,就可以上城墙了,可以走台阶,也可以爬坡上去,台阶和坡都有,这是为了人和工具武器都能方便地上下城墙。所以说在古代城墙主要是用来防止外来入侵的,同时也能有力地打击敌人。城墙上的城楼和垛口就是观察敌情、射击用的。听姥姥说城墙也是用来抵挡洪水的,在她小时候,有一次洪水就把城外老百姓的家和庄稼都淹了,但她们却好好的。

我们还沿着城墙的墙根走了一遭,看见有的地方安装了先进的仪器,爸爸说那是与电脑相连的测量仪,只要缝隙再大一点点,电脑就会马上显示出来,工程师们也会在第一时间知道,然后研究制定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保护。有的地方的土墙壁已经有了很深的沟、很大的洞,我想城墙年纪大了,需要我们的保护。我还细细地听了导游的介绍,心中很佩服古代人的聪明和吃苦精神,也更加觉得我们应该用心去保护古城墙。

下一站我们去了明清街。大街小巷里,碗托、牛肉、油糕、莜面栲栳栳的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我们在明清街上吃了老豆腐、碗托、轰炸大鱿鱼、米糕、糖葫芦……哈哈,太过瘾了!妈妈还向我们讲了她小时候在明清上住着,正月十五看红火的情景,我想着肯定热闹极了!

在古城里游了一遭,知道了很多知识,平遥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

下午出来了,我们还在迎薰门广场上搭了帐篷休息了一下,哥哥和我两个人吵吵闹闹没把帐篷搭好,最后还是在爸爸的帮助才搭好,帐篷真舒服呀,本想在里面好好的睡一觉,结果却是玩闹了一番。天渐渐黑了,我们只好收了帐篷。

虽然这个暑假没去远点的地方玩,也没有去大城市,更没去游乐场玩,但我还是比较满意这一天的。

【篇三:古城印象】

“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丽江古城仍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中亘古不朽,书写着绚丽的自然诗篇。

狮子山带着永不褪去的绿色守护着一方百姓,葱笼繁盛的古柏林,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了不衰的青春活力。在狮子山上远眺,晶莹夺目地立于苍穹之下的玉龙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玉河水从雪山脚下缓缓流出,流经周边的田野,淌进古城,飘向那永不停歇的江流。

古城之古,或是与狮子山下的木府是分不开的,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风霜与时光的洗涤,木氏土司府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北有故宫,南有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古人之语给予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而今,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名花古木,经书典籍,再现昔日木氏土司的生活场景。漫步木府,穿行在历史的长河里,仍能感受到木府枕狮子山而生的阳刚之气和环玉水而出的阴柔之美。

依狮子山山势而建的一院院古朴的纳西民居,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祥和安宁。家家有水,户户垂柳。穿街而过的溪流在青石板上镌刻下的道道印记,记录着古城的美好人事,也记录着来往的游人百态。古朴的石板桥,不再是看风景的人所独有,也幻化为人们的美好回忆。

有人因“艳遇之都”而走进古城停留于“酒吧一条街”继而以“千城一面”的叹息离开丽江,这是不合时宜的。

丽江不浮躁,她很纯粹,也很真实,在这里你可以“艳遇”丽江朴素的人情、朴素的自然风光。走马观花过客式的游玩领略不了丽江独有的魅力,想要了解她,还得驻足,在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小院内,欣赏殷红的三角梅、绚目的杜鹃花在清风明月下竞相开放的姿态;与庭院里身着披星戴月服饰的阿妈们小聚闲谈;在懒懒的阳光和慢慢的时间里放松自己,与小桥流水为伴,感受闲适光阴中的一草一木,体味一米阳光中的温暖纯粹……这样的情致若不走进小街深巷是感受不彻底的。

高原水乡不虚名,小桥流水杨柳亭。丽江的山水,温柔多情,丽江的人,古道柔肠。这座充满了爱与奇遇的风情古城,让我痴狂。

【篇四:美丽的凤凰古镇】

在我还是二年级的小屁孩时,就已经去过很多很多的旅游景区了,比如:九寨沟、张家界、敦煌、青海湖、丽江、大理、……等。但是让我印最深刻的是湖南吉首县的凤凰古镇哦!

十一国庆节放假我们从吉首县坐了两个小时的大巴,到达凤凰古镇,四面都是山,凤凰古镇就是在山的包围中幽静的矗立着。城内紫红砌成的城楼,沿着沱江而建的吊脚楼,古色古秀的明清古院,在沱江的两边整齐排列着。凤凰古镇特色就是沿着一条沱江河,当地人也叫“母亲河”。两边都是民宿、街道的古建筑物,河里有船,有石墩搭的桥、河的两边人来人往,非常繁华!

在河边上,有拍苗旅古装的人笑咪咪的走来说:“想不想穿古装照相留念”。我很想就央求妈妈就给我拍了几张有沱江背景的照片。美美哒!

最让我高兴的是编彩辨,是那里的风俗彩辩就是一根长大约80厘米的彩色粗一点的花线,然后跟乌黑的头发编在一起,我和妈妈一人10根,花了20元,我编了一头五颜六色的辫子爬满头顶。

夜里的古镇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夕阳下,河面显得特别漂亮,金灿灿的好像撒满黄金似的,晚上的古镇也很热闹,许多客店都挂上红灯笼,照着沱江变成了红河。河岸两旁有着各种各样的吃的、喝的、玩的。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旅游。

凤凰古镇,我还想长大了再去一次!

【篇五:迷人的凤凰古城】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湖南游玩。结束了张家界的森林之旅后,我们乘上了旅游大巴,来到了苗族的凤凰古城。当天晚上,我们住在沱江边的一家酒店。

第二天一早,我们首先来到了古色古香的苗家步行街,地上全是光溜溜的石板,在这条步行街上,有学堂、故人旧址等等,街道两边的弄堂门口,有老奶奶在卖鲜花扎成的花环、还有小贩卖些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

走完步行街,就来到了沱江边。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身旁的吊脚楼,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水墨画,是那么的令人神往。不一会儿,我们就坐上了乌篷船,开始游览沱江。坐在船头,看着两岸的青年男女对山歌,看着成群的野鸭在身边的江面上欢快嬉戏,感觉如此美妙!沱江的水碧绿而清澈,像宝石一样,散发着细碎的光芒,吸引人的眼球又不过分耀眼。逆江而上,沿途有万寿楼、万名塔、夺翠楼……江上波光粼粼,偶有渔舟摇曳而过,掀起涟漪阵阵!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驰名远近的“刘晓庆米豆腐店”,一碗碗别具风味的米豆腐饱含着凤凰人民对我们的热忱欢迎吃进了嘴里,愈发温暖人心。啊!美丽的凤凰古城,如果我是诗人,我一定会写下赞美你的诗篇;如果我是画家,我一定会把你画进画册里。因为,我想让更多的人走近你!

【篇六:难忘凤凰古城】

周六,我跟随爸爸来到了凤凰古城。从凤凰桥望下去,古色古香的小城坐落在沱江边上,错落有致的吊角楼更增添了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情趣。

走过长长的石板铺穿过窄窄的街道,来到了一座普通的南方四合院。大门的廊檐下有快牌匾,写着“沈从文故居”几个大字。院子正中间有一口大缸。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这缸有两样用处:一是消防用的,一是过去人们比较讲究风水,用水来避邪,保佑一生平安。房子的门窗都是木质的,有一百多年历史,所以现在已经是斑驳破旧了。左侧是沈先生父母的卧室,陈设很简单;右边是沈从文儿时的书房,墙上悬挂着沈从文从小到大的照片,一张被刻得乱七八糟的旧桌子呈现眼前。原来沈从文小时候总想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愿到私塾上课,被父亲关在这间屋子里。

参观了沈从文故居,我们意犹未尽,盼望赶快到下一个景点——沈从文墓地。

下午,我们来到了沈从文墓地。他矗立在听涛山的半山腰,绿树环抱,江水萦回,石头墓碑上刻着沈从文的名言:“照我思索,能理借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从这朴素的墓碑,我们可以了解沈从文朴素而又贴近生活的作风。

从听涛山上下来,我们乘船往回走。在轻轻摇晃的船上,感觉就好像回到了妈妈的怀抱,欣赏着两岸如诗如画的美景,倾听者远处传来的优美的歌声,看沱江里自由自在的鱼虾,就这样陶醉了。

热门推荐
1学农感想
2生命如此脆弱
3奔腾的海洋
4二十年后回故乡
5十二岁我多了一份叛逆
6我的小秘密
7珍藏微笑
8我的祖国,我的魂
9我想当宇航员
10在锻炼中成长
11我爱我的家乡
12我们班的副班长
13那声音
14爱的手套
15暑假游威海作文
16第一次做饭
17暮春里的一课
18那一次,我真委屈
19家中来客
20一颗种子的旅行
21家乡的竹林
22给自己的一封信
23自己的天空
24心中有盏爱的灯
25读与成,书与才
26莲之美
27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28我的爷爷
29关于
30寒假趣事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