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让“孝亲之花”永开我们身边】
这学期开学伊始,我跟着一年级刚入校的孩子,又重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让我再一次重温了经典对文化的传承,再一次了深刻明白“孝”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我们每个人终生的使命。那么,孝是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怎样做才是孝呢?
一、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弟子规》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具体要做到些什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尊重长辈。
现在的孩子,已经习惯于被家里的长辈捧在手心,而长辈们过度的疼爱使得孩子们渐渐的变得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粗暴无礼。而《弟子规》中,通过讲述古人的孝亲故事,让我们明白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了长辈才有了我们,父母对我们的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我们,一定是有原因的,要虚心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尊重长辈是非常容易的。只要我们凡事能够设身处地的为长辈着想,把礼貌用语常挂嘴边,长辈们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尊重长辈就是一种孝顺。
二、
“家和万事兴”。兄弟姊妹和睦相处、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也是对长辈最大的孝顺。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生育新政的出台,不少家庭都欢喜的迎来了“二胎宝宝”。但是这些“二胎宝宝”有的也成为了他们哥哥姐姐的“眼中钉,肉中刺”。许多家庭,并没有得到原本想要的幸福美满,换来的却是鸡犬不宁。时代的发展,也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少都市人把生活、工作中的压力转接到家人身上,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家人发生争执,使得长辈和孩子原本宁静的生活遭到破坏。有的老人为了躲避这些“纷争”被迫离开了家,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弟子规》告诉我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善待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哥哥姐姐。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了。
通过学习《弟子规》,通过感受古人对待兄弟姊妹、对待父母亲人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家和万事兴”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在对待兄弟姊妹,对待亲人爱人时,更多了一份包容、一份真诚,一份友善。
三、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仪表仪态都能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写照。因此,一个人端正的仪表也是对长辈孝顺的一种体现。
《弟子规》告诉我们“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无乱顿,致污秽。”出门时,衣着要整齐,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放置服装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良好的仪容仪表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更是对长辈孝顺的一种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端庄的仪表,展现好的精神面貌,为我们的长辈“代言”。
四、
孝,不一定要做到仲由那样,百里负米,也不一定要做到王祥那样,卧冰求鲤……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做到大孝,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回报我们的亲人;以反哺之心来孝顺长辈;以感恩之心来回报亲人,让“孝亲之花”永开我们身边。
【篇二:美在我们身边】
雨悄然无声的来了,在水泥地上、楼顶上、雨伞上、车顶上都有他的足迹。“滴答、滴答……”好像永远都不会停止。
打着雨伞走出学校的大门,环顾四周,见不着爸爸妈妈的身影。我心里有点儿沮丧,走在路上,看见大大小小的水洼,仿佛照应出了我灰蒙蒙的脸。
一眼望去,对面来了一辆公交车,公交车上挤满了人。我把雨伞收起来。伞上的露珠滴在车上。我握着把手,看见了学生、工人和老年人。公交车永远弥漫着一股不知何处来的闷热。
此时,我的心情的烦躁的。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空闲的位子,他们都转过头去,示意我坐下吧。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高兴的坐下了。静静地想一想,真不应该,他们还都站着,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啊!岂能不顾他人而自私自利?到这里,我愧疚的低下了头。
公交车猛然停住了,车门敞开,上来一位面色苍白,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怎么说我也是有着中国梦的人,怎能如此而不“出手相救”,我要发扬少先队的意志,让我内心深处的“美”迸发出来。
于是我对她说:“我不久就要到站了,请您坐吧。”当时我还有点羞涩。看见老奶奶慈祥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没事的,孩子坐吧。”听到这句话,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不,您坐,我站着!”老奶奶终于坐下了……
下车了,我昂首阔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一片清新。
【篇三:文明在我们身边】
文明,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有了文明,人与人之间才相处得幸福、融洽。因为有了文明,这个社会才变得井井有条。
有人问: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等。这就是文明。不说脏话,会使用礼貌用语,这更是文明。文明是无处不在的。
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我和妈妈兴致勃勃的提着刚买的蔬菜和水果,坐着妈妈的电动车赶往回家的路上。刚过了城关派出所,迎面驶过来一辆白壳轿车,速度也不慢。接着,又从另一条道子里窜出来一辆载人摩托车,这让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拥挤。妈妈为了给这两辆车同时让道,被挤到了路边。我顿时紧张起来,突然,“啪!”的一声,我和妈妈连人带车摔倒在了泥水潭里,弄得满身都是污水和泥巴。风刮得更猛了,雨下得更大了,来来往往路过的车和人都只是漠然地看看我们,就走开了。我原以为他们是来把我们扶起的,可没想到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只是冷漠地瞟了我们一眼,然后加快了步伐,走远了。
此刻,我感到我们是多么的无助,红彤彤的苹果滚了一地,新鲜的鸡蛋摔得稀烂……我们被压在电动车下,无法动弹。这场景,狼狈极了!
绝望之时,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停在了我们身边,一位阿姨丢下了手中的雨伞,冒着大雨,顶着寒风,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阿姨把电动车扶起来,再把我们从泥水潭里拉出来,我仔细打量着她,一张黑瘦的脸上布满了慈祥的笑容。“孩子,摔疼了没有?要不要紧?”我眼里的泪水涌了出来,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多半应该是被阿姨助人为乐的举动感动的吧!
那些开着豪车的老板、穿金戴银的阿姨与这位淳朴又善良的阿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穷困潦倒,却有着高尚的品质,她做着低微的工作,却让我对文明一词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让我们携手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共创和谐家园、文明城市!做一个举止端庄,乐于助人的文明人!
【篇四:我们身边的龙文化800字】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中华上下五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龙,本是不存在的、神秘的。在古人心目中,即使显现了也见首不见尾,或只见到只鳞片爪。而龙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所以龙被人们视为天下间最大的吉祥物。本不存在的龙,却被传承数千年,是因为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助体现;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中国龙文化,流传至今,也正是因为这四大观念。它不随时代变迁而退却,相反,它随新时代进步而更加深厚伟大!
前几日和酷爱茶道的爸爸去了茶城,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金色的龙,栩栩如生。爸爸说,中国最伟大的就是龙和茶。
龙的文化贯通古今。早在古代人们就将龙奉为至高无上的圣物,历代君主也将自己视为真龙天子,也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龙,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中国才有了几千年的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统治者的昏庸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迫害,使中华民族陷入重重磨难。可是中国却没有倒下,而是成为了如今繁荣富强的中国。是什么使中国经受住了暴风雨的洗涤,是什么使中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心中有团结,有勇气,有尊严,有信念。谈起龙,在我的脑海里便回绕起“龙的传人”这首歌,“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龙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热血沸腾,内心荣升出一种骄傲自豪感,我是中国人!即使走在世界某个角落,我也会挺直腰板,因为我是东方那个屹立不倒的雄狮的传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更加坚定信心,中国需要我们的努力。
寻找身边的龙文化,在我看来不必追寻。回头一看,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是龙文化的传承脉,因为我们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