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痛的领悟
痛的领悟

【篇一:痛的领悟】

生活是领悟的过程。

离中考还有一个半月的时候,我奶奶老毛病又犯了有一天,她甚从床上跌下来,头磕了一个大包,我并没有太在意。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太喜欢她,因为她重男轻女。又或许,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童年里没有她的影子。

但我毕竟是她的亲孙女,关心照顾她是“人之常情”。我问父亲,是不是该去看看她,父亲说,“想看就去看看呗!”父亲并没有琢磨我的小心思。我也很自豪的向父亲“炫耀”了我的孝心,可一直到临上学前,也没有踏进奶奶家的门槛,虽然我们两家隔的并不远。

周二一大早,班主任说有人在学校后门等你。我心中不禁咯噔一下,难道是奶奶病情恶化了吗?哥哥说带我回去看看奶奶,我不再吱声,心头有种不祥的预感,同时心情却又异常的复杂,因为我也不确定对她到底是爱还是恨?因为我还没有好好埋怨这些年来她对我的冷落,我还没有向她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呢。她怎么能够虚弱下去呢?她怎么能够死去呢?她怎么能……

到了奶奶家,里里外外,站了好些人,表情都比较凝重。家具都搬出来了,堆在院子里。爸爸对我说:“快进去看看奶奶吧。”我走进堂屋,只看到奶奶乌黑着脸,躺在堂屋的地上。妈妈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奶奶的肩膀:“妈,您孙女来看您了,您看看您的孙女呀!”奶奶出着气,没有任何动静。妈妈加大声又重复了好几遍,奶奶才缓缓的转了一下,用泛白的眼睛直愣愣的看着我。妈妈说:“快喊奶奶。”我连贴近奶奶的耳朵喊了几声,她似乎想说什么,却只是嘴角略微上翘了些,浑浊的眼泪顺着她的鬓角划过。一种无言的伤痛涌上心头,很想大哭一场,却又害怕哭出声来。

我在忐忑中度过了一天,没有再收到爸爸的通知。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期待,期待着奶奶的病能好转。

那个周日下午,姑姑有事出去,临走之时,她对奶奶说:“妈,您一定要等我回来呀,一定要等我回来。”在姑姑踏进堂屋的最后一步时,爷爷说:“他奶奶去了,真的去了。”奶奶就这样平静的走了。奶奶交代过,她离开前谁都不许哭,要让她无牵无挂的离开。我站在众人之中,心中充满悔恨。为什么?为什么自己的心胸这么的狭窄?竟不肯原谅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老太太的那点小错误?何况她还是爱过我的亲奶奶。

血浓于水,亲人间的小小的龃龉,又有什么不能够原谅的呢?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又是清明了,还记得去年清明时,我帮奶奶和面包饺子,奶奶还夸我包的好看哩!奶奶最爱初春的梅花了,如今花还是那么艳,只是院子里的梅花旁少了个人。现在,每次回家我都会去看爷爷,作为一个老人,他要的不过是儿孙满堂,且都能承欢膝下。

我又想起奶奶在最后的七天,她已经不能吃喝,可她却舍不得离开,她要等远在海外的儿子、在外地工作的孙子,让她临别前能够看一看,看一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总在用我们的时间去丈量他们的岁月,有一天皱纹也会爬上你我的额头。莫待无花空折枝,去陪陪他们吧。

【篇二:新的领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领悟。在我身上,也是如此。

初读——迷茫

“终于读完了!”我趴在桌上,手边是厚厚的一套?三体?。天哪,怎么会写的这么难懂?一个一个我闻所未闻的物理名词仿佛扑面而来,把我淹没在它们的汪洋大海中。我试图回想那些故事,可那些名词固执的冲上前来。我便放弃了,盖上被子就开始睡觉。正好什么都不想。

再读——惊叹

禁不住老师与同学的再三推荐,我又捧起了那本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书。

拍掉上面的一层薄薄的灰尘,露出的是一个身着军装的女子,站在落日的余晖下仰望着一个星球。翻开书,从叶文洁向守宙发射信号时我对他的痛恨;她害死丈夫时的绝情;她在审讯室里的绝望;三体上的荒凉。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从《黑暗森林》里的末日之战,千余精英战舰竟像放鞭炮一样瞬间几乎全部爆炸,令人震撼的大场面决不亚于任何一部电影,罗辑的意气风发,他的颓废,一切又那么真实;他的无助、他的逃避,又那么虚无漂渺。到了《死神永生》,银河的二维化印在我的脑海里,像极了达利风格的画。

我惊叹与他的功底,他的书像黑洞一样,把我吸引,无法自拨。

又读——深思

我读了一遍读又一遍,总希望能从书中找出一些东西,还真被我发现了,不过……

叶文洁在文革中的变革令我痛心,从四位面壁者接任时的,万民赞讼,到最后的不管不问、恶语相向;在末日战争前的“自信”到末日战争之后的万民惊恐;从罗辑的救世战略提出到他再次被唾弃;从联合国大楼前万民对程心的请愿到她执剑失败后的万民鄙视。那些人的人性是可憎的,更是自大的。用科技麻痹自己与他人,以自己的喜恶评价他人……

这,是人性吗?我不得不去思考。

【篇三:从松树中领悟道理作文500字】

生活中,总有许多事物让我们心有感触。但是,最让我心生震撼的是一棵松树。

那是国庆节假期的一天,我和爸爸去爬蒙山。凌晨的轻霜还未散去,氤氲的雾气还在山间飘荡,太阳才微微露出她害羞的脸庞。

爬到半山腰时,我累得快走不动了,不禁向爸爸抱怨:“你说咱们这么早爬山干什么?脸上冷、身上热、腿还累,太难受了,咱们还是回去吧!”

听到这里,爸爸突然用手一指,说:“昊泽,你看那边是什么?”

我不耐烦地说:“什么呀?不就是一棵树吗?”

爸爸说:“你再仔细、认真地观察一下那棵松树。”

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我远远看到一棵松树。它生长在没有水、没有土壤的两块山石之间,脚下是百米悬崖,旁边寸草不生,上面是翻滚的云海。深秋的山上,周围满是枯枝败叶,可它却依然郁郁葱葱,顽强生长。它突兀而又倔强地站在山巅,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个精神抖擞的卫兵,守护着这万里河山。

爸爸说:“你看到了吗?那就是著名的蒙山鹰窝峰。那棵松树就长在鹰窝峰上。多少年来,它在山巅上默默承受着雨雪风霜,承受着孤独煎熬,可它不抱怨、不气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冲破脚下坚硬的山石,向着天空生长,饱览壮丽河山,接受人们目光的礼拜。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吗?”

听着爸爸的话,看着那棵松树顽强的身影,我默默地低下了头。

是啊,这棵松树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榜样吗?《论语》里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只有不畏惧艰难、不轻言放弃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要像松树一样,勇敢突破“坚硬山石”的束缚,勇敢面对“风霜雨雪”的考验,勇敢面对阳光、顽强成长,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篇四:成长的领悟】

成长是多么痛的领悟,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痛,比如以前可以做的事情,现在不可以做了;成长了之后受到更多的责骂;以前可以很轻易就得到的东西,现在不能轻易就获得了。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和同学玩游戏玩过头了,很晚才回到家里。写作业时,我慢慢地做,而且有好多的题目不会,于是我非常频繁地问妈妈,在我问了好几道题后,妈妈就不教我了,就说:“自己想去!”这时我感觉自己长大了,不会被父母爱了,可是恰恰相反,妈妈将我不会的作业一一拍照,然后叫哥哥分析给我听。

晚上,我睡着以后,但又被一阵难以忍受的疼痛唤醒了,不禁哭出了声音。爸爸在外边没有听到我的哭声,而妈妈听到了,她推开我房间的门,急切地问我怎么了,我抽噎地回答到:“脚痛……”妈妈立即把我的被子掀开,然后帮我揉捏,之后我爸爸也过来了,一直到我睡着了,他们俩才出去。

直到那次我才知道,成长不仅不会失去父母的爱,还会涌现出更多的爱,以前痴迷的想法直到现在才领悟,成长是美好的,不是失去更多的东西,而是收获更多的幸福。

【篇五:阅读使我领悟生活】

从我记事以来,与书为邻,也该有近十年了吧?犹记得,妈妈牵着我的小手,用手指点着小黑板,一字一顿地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从此,我便爱上了唐诗宋词中那美妙的境界;犹记得,读罢那篇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背影》,我便对父母对我的爱有了一知半解……

多年来,当我苦闷忧愁时,当我悲伤难过时,阅读总能将我从心情的低谷中拉起。

从小到大,有着不可计数的考试,稍不用心学习,成绩便陷入了沼泽地,内心也在那稠浆中苦苦挣扎。抬眼望去,书架上的一个书名立即映入眼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不由得想起了主人公保尔那坚强不屈的意志,以及他对生活的积极进取。他仿佛就在我的身边,鼓励着我要冲破心中的消极情绪,站起身来重新追赶自己的信念。“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一番话在我的脑海中激起惊涛骇浪,使我又得以擦干脸上残留的泪水,坚定地奔向未知的前方。

两代人的代沟本就难以消除,更何况是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和爱成固执的母亲。于是,大大小小的母女间的不和便接踵而来。当我还在独自生着闷气的时候,随手翻开身旁的《唐诗》,就看到一首《游子吟》赫然印于纸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啊,母亲对儿女的爱从来都是隐含在一针一线、一言一语中的,而我这个做女儿的却不细心,反而埋怨起母亲来了。

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这个与我相伴了十年之久,并将伴我一生的良师益友,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理解,还将教会我许多许多……

热门推荐
1《疯狂外星人》观后感
2大风起兮一切变了“脸”
3会动的鞋子
4走进
5学做披萨
6一次有趣的游戏
7我改变了雪的色彩
8多功能雨伞
9想象作文
10童年的回忆
11童年趣事——拍“皮球”
12游方特欢乐世界
13与他一起过的日子
14向大自然敬礼
15小外公的手
16美丽的杏花村
17美好的一天看图写话
18一朵白云
19我想发明汽车
20可爱的小鸡作文二年级
21追光
22紧张的论语背诵大赛
23善良的大灰狼
24我爱妈妈作文
25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6清洁工并不平凡
27温暖的家庭
28大地的使者
29来生只做草履虫
30无处不在的切割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