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记叙文>思想的苇草不应折断
思想的苇草不应折断

【篇一:思想的苇草不应折断】

在如今,科技的革命俨然踏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打开电视,铺天盖地地涌来热烈的讨论、报纸上长篇累牍地报道、自媒体近乎疯狂地传播,而他们的观点,都不约而同地对准了“人工智能”——这个在十年前鲜为人知的名词。

于是有人引起警觉、有人坐立不安、有人甚至断言,“人工智能”这一“毒草”地发展必须被遏制!随即他们又搬出人工智能将会挤压工作岗位云云。显然,他们把焦虑投射在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的影响上,我倒认为这似乎有些杞人忧天,类似的情况在工业革命时也再三出现,总会有新的生产关系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真正无可取代的是人类的思想,其蕴含的价值观、同情心的内核恰恰是除去物质以外的生而为人的根本。

人类就如同一根苇草,在自然面前不值一提,但人类拥有的思想,是超越自然乃至一切的,也只有人类的思想,诡谲而卓越,能让我们做到站在生物界的顶端。如果我们最为宝贵的思想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变得不再具有革新意识、情感变化,而是只能像机器一般机械地运动。那我们仅凭孱弱的四肢、空空如也的头脑,将会轻易被自然的任何一场细小的风暴折断。人类将在斩断自己思想的苇草的同时,也加速了走向灭亡的脚步。

加缪曾在《局外人》中描绘过小职员默尔索的形象,他善良、老实却没有上进心,凡事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却在周遭环境的作用下走向悲剧,而这一环境便是冷漠的环境、就是将他抛弃视作“局外人”的环境,也就是一个人性泯灭、价值观与同情心缺失的世界。默尔索在其中的角色并不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反而更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齿轮——人能够愤世嫉俗、远离俗世,齿轮能远离机器吗?不能!这就是人类的思想如果如同苇草一样被腰斩的后果——每个人像人工智能一样思考,每个人就会变成社会中的齿轮,丧失人的身份。用“被抛”来形容其最终结局,可谓妥帖恰当。

加缪去世已经六十年了,他不可能有机会一窥人工智能,可他却洞察到了人类的这一思想趋势。这一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到达了顶峰。现代的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就表明了其不怕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就怕人类像人工智能一样思考的深深忧虑。这种荒诞感,着实令人不希望发生在现代社会和未来。

诚然,人工智能不应被列为指责的对象,它们借由人类的智慧,武装人类的肉体,使我们变得更为强大,令我们具有韧性的内在拥有更坚固的外在的保护,使我们这一苇草能够长青于四海之内、巍然不动于天地之间、不至于在风中颠沛。但如果我们以为只依靠这样的保护,便可以万事大吉,而丢了思想——我们安身立命之本,试想,人类不再有启蒙、不再有创造,甚至连邂逅也成了奢望,人类“精密”地运行着。这我们绝不愿看到的景象也证明了其得不偿失。

“人工智能是由人类创造的,所以永远也无法超越人类。”我认为这话有一定道理,可现在的危局却是人类正在退化走向计算机一样地思考,令人唏嘘的同时亦倍感讽刺。人类这一苇草现在正处于萌发以来最看似坚不可摧的时代,可其内核却处于最衰弱的时候。当次千年,甚至万年以来未有之变局,我们只有坚守思想的苇草,方可以坚如磐石、方可以百折不挠、方可以人的身份生存下去。

【篇二: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思想对决】

苹果总裁库克的一番话引起我们的一番深思,人工智能的进步为创新力量注入了新动力是毋庸置疑的,然人若趋于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其必后患无穷也。

诚然,计算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人类最初发明创造机器是为了帮助减轻人工所需的浩大工程量,而绝不可能代替人类。换言之,人拥有意识,意识是本原,计算机依靠人给它以驱动。再先进的东西,人是基础。

计算机固然“聪明”,严谨的科学数据它有,复杂的原理它能解释,试问计算机的智慧从何而来?答案是人在背后做其推手。计算机的思考是极为有限的,没有人类的知识输入,人工智能怕只是摆设,人类千千万万的思想如点点星火,可以燎原。

正因为计算机是古板的,是没有感情的,所以计算机很难学习到人类一个特有的东西——情感。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有丰富的情感。情亦可说是源自道理的总结,老子的处世之道、孔子的为人之道、孟子的君臣之道,字字珠玑,其中蕴含的人情道义是冷酷的计算机计算多少数据也无法得到的。前不久,在柯洁与阿尔法狗的围棋大战中,柯洁输给了一台会下棋的计算机。面对这台冷酷的机器,柯洁哭了。然而在人们心中他并没有输。感情是人类珍视的东西之一,目前的技术,甚至是今后的科技,相信都很难做到让计算机会笑会哭、有喜怒哀乐。

人类的思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曹雪芹呕心沥血写成了《红楼梦》,五次增删,十载披阅,包含着时代的价值观。人类注入的情感,机器既体会不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愁情,更不可能用最真挚的情感,写出为世人所赞的佳文。再者,倘若让计算机去描绘民国的光景、人类所想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意,想必是计算机无可企及的。不难想象,人类在滚滚红尘中,看到灯火阑珊、草长莺飞;体会过世态炎凉、人生如歌……机器在数字、代码世界中却只为得出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我想通过人类的努力也是能够获得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大可试想一下,如果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么一切道理真言仿佛都失效了,人类可以抛却道德准则、价值观,仅仅依靠计算机计算出的胜率败率;人类也可以没有情感,变得极度刻板,只有徘徊的数据,没有欢声笑语,城市间充斥着冷漠、可怕,那这一切该是多么令人后怕。

我始终坚信,人类总比计算机略胜一筹,人类的思考如泉涌,不会枯竭,人类拥有的情感是制胜法宝。我们需要做的,是按下计算机的“关闭”键,走出去,找思考,发现思想的启蒙点。

人的感官有巨大的价值,是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条件与基本素养。

【篇三: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

日月如梭,我们美丽的祖国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峥嵘岁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在这个庄严神圣的日子,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

回忆历史,清朝为什么从“天朝大国”变得任人宰割?小小的日本为什么强大到能侵略中国八年之久?英国又是通过什么成为当时世界上的霸主的?这都是因为他们都拥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和思想。当时的清朝就是因为思想封建,所以会被世界淘汰。因此,一套先进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学习新的思想就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

那么,什么是新思想?新思想,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这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的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时间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指正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而后,我们国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作为新目标展开了行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迎来了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171元增长到2。63万元,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这些数目是无数人共同富裕、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仍然是任重道远。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步入社会,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而学习新思想,将会成为我们第一步。

加油吧,未来的接班人!

【篇四:人的思想并非零件】

信息时代,蒸蒸日上,给人类的世界带来了重大的新变革,也逐日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担忧的声音。

“阿法狗”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谷歌公司开发出的人工智能——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人类的人工智能。此事一出,各大新闻网站可谓是炒得沸沸扬扬,做分析、挖黑幕,甚至还有预测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这之中最令人担忧的便是,人工智能有一天会像人类一样思考!

听起来这仿佛是一个会动摇我们人类地位的话题,但是真正值得我们担心的是这个问题吗?

“扶不扶”同样是前段时间乃至现在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可能下一秒就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每每发生相关事件,网络上便会有人出来“指点江山”,可奇怪的是,比起可能有生命危险的老人,有一部分人却优先选择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怀疑,甘愿做一个旁观者。这时候就不禁让人发问,他们的价值观是怎么了?同为人类,他们的同情心呢?

当然,这时候可能也会有人反驳说,如果选择了帮助,结果却被报以恶果,那怎么办?这我也能理解,大概也正因如此,所以这个话题才讨论至今仍有对立,但我想说人的思想并非零件!

“尽量少犯错,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那是天使的梦想。”这是伟大的文学家雨果留下的话语。没错,人就是会犯错的,人的一生不知会犯下大大小小多少错误,但,那又何妨?

人的思想并非零件。它无法像机器一样完全按照图纸组合,无法像机器一样发出冰冷的声音,无法像人工智能一样从最初就编排好程序,无法像人工智能一样无偏差地执行。它有时可能会犯错、会迷茫、会扭曲,但这都没关系。如果只是像机器一样失去了思考,那么曾经受统治者压迫的人就只会一味地执行,没有思考,没有反抗,那么不知从何时起人类早就已经无法进化了。

信息时代,看似已经非常发达,总是伴随着惊叹,但将其置入历史的洪流之中,现在还只不过是新时代的一个起步,有期待也好,有恐惧也罢,时代的发展都不会止步,但请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开创新时代的不是它们,而是人类,只要思想不变成零件,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篇五:思想产生人的伟大】

无论何时都不要忽视理性的思索,在滚滚时尚潮流,我应思考美的真谛,喧嚣的商场也好,静谧的黑夜也好,美也在,失落也包裹。思想是打破一切黑暗的利剑,强权对他屈服,暴君害怕他,一切信仰对他敬礼臣下。

我绝望过,我恨过,我哭过,我诅咒过,我悲哀对天长啸,命运的色彩不总是充满色彩斑斓的光明,不总是吸引人的曲奇优美的童话,我在迷失方向的路口徘徊,理性的明星。给我指出柳暗花明的源林,他是未来充满神秘美丽与爱的愿境,他是思想生出的美丽的花朵,他是善良的女神对我射击最温柔的深情的爱抚的目光。

何必在忽蠢人的评头论足,何必在意朝夕沉浮,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思想在理性的阳光下沐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用爱的目光看花看花落,我是幸福的,因为外最凄凉的时刻,我发现一颗星在未来的地方闪烁,我是幸福的。

【篇六:做一枝有思想的芦苇】

中国人过清明节有祭祀祖先、扫墓的传统,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根本不重视这个节日,甚至对它嗤之以鼻,将这项活动等同于迷信。

其实是人们失去了敬畏之心,不但不信神而且不信神圣,这是因为人们缺乏真正、纯粹的灵魂生活。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可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使真理被当作了工具,人们对任何精神事物唯求其功用而忽视其本身的价值,人于是便成了没有思想的芦苇。这也是中国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等等的原因。改变现状的方法只有追求纯粹的精神生活,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也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即使再丰富,精神领地的空虚荒芜也始终无法忽略,心里始终不快乐,总觉得少了什么,这是精神生活的缺失。这样的生活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就像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人的需求应该像金字塔一样排列,第一台阶是温饱需要,最高点屹立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追求,有哪层空着,你就不会快乐。相较于一般人先物质后精神的考虑,古老的印第安人的风俗却是即使自己的温饱没有解决,他们也会用自己的食物拯救他人,显然是更注重精神。或许在思想上印第安人的选择更加有境界,但只要有对纯粹精神的追求,我们也可以说自己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了。

做有思想的芦苇要有坚持与牺牲。罗马军队攻进希腊时阿基米德正蹲在沙地研究一个图形,他死在罗马军人剑下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不要踩坏我的圆!”征服亚欧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在视察时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沉思的哲学家第欧根尼,问他:“我能为你做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他们都是将精神看作高于一切的人,就像为真理而死的苏格拉底和布鲁诺,他们的思想穿越千年直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风华不减。中国不缺少为革命现身的烈士,却缺少像他们一样将精神看作高于一切的人。另外,坚持纯粹的精神生活就必然遭到实用品格的冲击,这时就应该坚持下去,否则又会回到为功利而追求精神事物的原点。

做有思想的芦苇要受书籍的濡养。通过读书,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当然,要投入身心去阅读,而不是为了美好的前途。好书就像一锅灼热久远的煲汤,濡养着我们的神经;又像微波,从内向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所以说只有受到书本的浸染熏陶,我们方能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真正成为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心灵没有归属,是精神土地的贫瘠,因此我们要做有思想的芦苇,为追求纯粹的精神生活而活,摒弃功利的心态。这样下去中国才会有强的文化软实力抵御外国文化的冲击,傲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热门推荐
1永远的雪梅观后感
2关于懒惰的作文
3走向远方
4祖辈的旗帜
5迷人的秋天
6一起奔跑的日子
7一路守望
8我的老爸
9参观茶园
10坚持自己的梦
11我幸福我快乐
12翠湖——昆明的珍宝
13什么在我心中珍藏
14向勇敢出发
15我的爱好
16布置教室
17研学之旅
18我是一个电视迷
19给初三孩子的一封信
20与美相伴
21我的军训日记
22我的妈妈
23我心中的雷剧
24惊喜
25离歌
26快乐的运动会
27回归纸质阅读
28小白兔请医生
29我的寒假生活作文
30外婆家的院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