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防人之心不可无
防人之心不可无

【篇一:防人之心不可无】

诸位一定听过《农夫与狼》的寓言故事吧。

一匹狼被猎人追杀,向农夫寻求帮助,脱险后却背信弃义要将农夫吃掉。尽管最后农夫被路人救下,但这只是一种巧合。

在生活中,如遇这种情况,哪里去寻故事中的“路人”?

我们当今的社会是安康的。不过,这也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总做白日梦的懒人,懒人们总想不劳而获。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故部分懒人凭着一些小聪明走上了该受法律制裁的不归路。

人们彼此间总会有隔阂,因为每个人都有小小的自私心,每个人都想着自身利益。哪怕再亲近的人,也会相互欺瞒。有些人正是抓住了亲人的善良之心,一步一步将亲人引入陷阱,最后,将亲人的钱财全转入自己名下。这时,那位被骗的亲人一定渴望有位“路人”来帮助自己——可是没有,社会就是如此残酷。

我们不要太信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具,戴上了便换了一副样子,让人捉摸不透。

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东妈妈一天接到一个电话:“您好,我是小东的班主任。小东这学期成绩优异,表现良好,学校特地为他准备了价值丰厚的奖学金,请您将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及密码告知我,我将直接把钱打入您的账户。”

小东妈妈自然高兴。不料,玩耍回家的小东得知后,一脸不确定:“我从没听说过学校有奖学金发啊,更何况我这学期成绩比起以前还有退步呢,何来成绩优异一说?”

小东妈妈一听,有些疑惑了。又按照小东给的号码打给班主任再确认——的确上当了。小东妈妈当然怒不可遏地报警,犯罪分子最后也落入了法网。

回看这起案件,若没有“路人小东”的疑惑,他们家还会平安无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一个人,在那个“路人”出现之前,我们就该防范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诸位,相信吧,只要我们心怀明镜,便能共创无骗明天。

【篇二:不可失却的民俗】

记得为了建造三峡,三峡库区的人民曾进行了浩荡的搬迁,离开世代居住的那片土地,毅然踏上离开的路。同时也记得,在搬迁的时候,一个三峡的居民问过:四条腿的兽保护住了,两条腿的人呢?因为,三峡,毕竟是他们的故乡,那里有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有他们过惯了的生活,有他们世代流传的民俗啊。

史说,秦王曾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而安陵君主在一大一小的利益面前,却回答说: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我想,安陵君主选择守护故土的原因,也是因为那是他绝不能放弃的故乡,那里有绝不能丢失的民俗吧。

民俗,一个多么熟悉的词汇。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习俗,早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春节除旧迎新,迎接春天的希望;我们在清明祭祖扫墓,缅怀逝去的生命;我们在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祭奠为国而死的屈原;我们在中秋吃着月饼望月,同家人团圆……这些民俗风情,扎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生命中,变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一种的习惯。

民俗,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精髓,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尊重民俗,意味着尊重历史,尊重我们的文化;传承民俗,意味着传承文明,传承中华的辉煌。

记得某天看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击缶表演的回放,深沉而富有节奏感的缶声声声入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呐喊悠悠传来,缶面的LED灯组成巨大的汉字,在黑暗中熠熠生辉。蓦然感到一种震撼,那是一种源于文化魅力的震撼,源自古老的习俗的震撼。

所谓民俗,既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无价的文化遗产,一种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宝藏。忽然想起崇洋媚外这个词,其实无论怎么去崇洋,归根究底骨子里的习俗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已被我们的生命所接受、习惯,与之融合。民俗,是一方百姓个性的体现,而正是因为它具有了独特的个性,也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民俗,却是一种辉煌灿烂而又深入人心的奇妙的东西。

【篇三:人各有志不可求同】

理想是使人奋斗的目标;理想是使人成功的基石;理想是人生的寄托,有作为的人都拥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理想是石,敲出希望之火。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的春秋末年。主张“仁政”,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被君主采纳,因此他周游列国,四处宣讲自己的治国理想,可惜无人赏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和学说。最终他开馆授徒,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弟子。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孔子都没有放弃对自己理想的追求。然而,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理想是火,点亮希望之灯。屈原在流放后还不忘关心自己的故国和楚国的百姓,深陷困境仍想着国富民强的理想。屈原甚至肯为自己的理想而死,敢这样做的人微乎其微。屈原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一种坚守理想不与世俗妥协的精神,而最终他也在亡国后殉国。成全了他的理想。

理想是灯,照亮人生之路。苏轼从小就是这样:“君至尧舜,此事何难”,甚至还要读遍天下的书,他想以天下为己任,要“跌宕振制而卓然有所立”。他一次一次的耿直谏言,就是在实践自己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明写偶遇风雨,暗写人生沉浮,苏轼是表达了他的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又如王充是东汉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时家境贫困。当孩子们都去捉鸟、捕蝉和爬树时,王充却在努力学习认字、写字,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尚书》。同时,他又不断修习品德。后来有幸去京师,拜班彪为师,做了官也仍旧守本分,丢了官也不怅恨不已,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名垂千古的《论衡》。

人各有志,不同理想造就不同的成功。我们都该有自己的志向,不能人云亦云。一个人出身贫贱或者富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凌云之志。

理想是路,终会引导我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篇四:不可删去的仪式】

仪式是死的,感情却是活的。

——题记

打开记忆的盒子,开封便成了死的仪式,动作还是一贯的做法,但盒子里的东西却是有情有义的。看着这活生生的照片,仿佛那是不可删除的仪式,而这仪式就像在昨天发生的……

两年前的那天,煦日温和,随着在初中最后一次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我们轻松地缷下战斗武器。我们正准备着下一个有意义的节目——离别前的聚会。

聚会的仪式,每个班都开始上演着,而我却迟迟也不敢踏进那依旧开着的门的西阶梯室。

“班长呢?”熟悉的喊声把我的魂唤了回来。只见前方有一个高高瘦瘦的“四眼旺仔”跳了出来。我下意识地回答着:“班主任,我在这儿,他们都到齐了?”他一边点头,一边推着我进去了。

透过玻璃窗,一张张熟悉的脸孔都挂着微笑,他们都张大着嘴巴。我看着满脸灿烂笑容的同学们,心情激动;他们与我一同走过初三拼博的时光,多少次考试失败的泪水,他们与我相互擦拭;多少次复习拼搏的汗水,他们与我一起流淌着,是的,就是他们,我亲爱的“战友”。我应该同他们一起欢呼雀跃!

毕业聚会上的仪式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同台唱歌了。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音律响起,我们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们抱起班主任,一起大声地唱着,把每一个字都贯注了我们回报老师对我们的那一种爱。

我拿起了话筒,拉着班主任走上台,看着台下拭泪低泣的同学们,我含着泪说:“今天是最后一次在初中举行属于我们的聚会了,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陪我们走过来的老师,特别是我们的‘数学爸爸’和‘语文妈妈’”此刻,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同学们有序地走过去与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握手,再次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想,这应该也是一种仪式吧!这仪式,多么让人回味!

我静静地走到后面,一个人看着他们。我以为,这毕业聚会必将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删除的仪式!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似火,永不熄灭!摸着一张张旧照片,我明白,仪式是死的,但感情却是活的,它将时时在我的心里荡漾!

我感谢那不可删去的聚会仪式!因为当中蕴含着一份真挚的感情!

【篇五:感恩之心不可无】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感恩许许多多人……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父母的怀抱,享受真挚的爱。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就够了。无非,父母仅要一点小小的回报——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与父母。据统计中国占百分之九十八的父母的选择无非就是这样。现在的我们还没有长大进入社会,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无非是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老师,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老师,给了我飞翔的翅膀;老师,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师就像一支红烛,一点一点地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进我们心灵的空间,让我们远离寂寞。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但渐渐染白了他们的头发。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在这里他们永不言败。他们桃李满门,你我也是其中的一棵。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恩情,我永远报答不完,但有这个心就好了。无论你做了多少事,倘若没有感恩之心,那一切的一切都将是徒劳。

热门推荐
1这一次我成功了
2一分钟等待
3我多想做一片荷叶
4谢谢你们的爱
5果园风光
6想起那件事我就什么作文
7诗钓
8年的作文
9“跳蚤”市场
10仙人掌
11写给高中的自己的一封信
12拥抱文明幸福成长
13描写暑假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14我是家里的小神兽作文
15路的一端是成功
16我学会了什么作文300字三年级
17放飞春天
18卖梦想的专卖店
19快乐的中秋节
20又是菊花飘香时
21桃花园
22我的超级英雄
23我有我的方式
24月亮代表我的心
25以乡情为题的作文
26关于姓氏的作文
27打雪仗
28分享的味道
29大厨老妈
30余杭山沟沟一日游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