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背影》有感】
这周语文课上老师讲的朱自清的《背影》,我感触颇多。
我的爸爸也像朱自清父亲一样,胖胖的。但他不像朱自清的父亲那样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他爱我、疼我,我是心知肚明的。他会为了我的一句“想你来接我了”,而在回深圳时,二话不说开车从南山到坪山来接我回家。
我去深圳聚橙剧院比赛,他不辞辛苦了,既当司机又当小二,在烈日炎炎下背着比他还高的古筝,爬了好几层楼。
只是现在想来,我当时不懂事,还怪爸妈没看清时间很晚才到场地。只是现在我回想起来,还看得到,爸脸上挂满了闪闪发光的汗水,挺着一个啤酒肚,轻轻的把背上背着的琴立在地上。然后一只手扶着琴,一只手腾出来飞快的抹掉几把汗水。继而又把琴背起,默默加快脚步,追上了对他生着气的女儿。爸会因为我突然嘴馋我给他发的一句,“我想吃大闸蟹”而给我寄来一箱三百多块一只的肥螃蟹。而他会大手一挥,财大气粗地说“想吃螃蟹就跟我讲,包你吃的买满意。”
今年暑假,我去杭州培训了一个月的画画,一周就周日放一天假。他常驻滁州,离得相对深圳比较近,于是每周六他中午会坐两个多小时高铁到我这里,提早订好附近的酒店,等我上完下午的课就接我出去玩,周日晚上就回培训机构去。
几周以来,我们一起参观了灵隐寺,一起游了西湖,一起看了电影,一起逛了中国美术学院,一起吃楼下的面条,一起聊天,一起默契的玩手机。某天醒来后,我突然一时兴起,用酒店的小便签纸和劣质铅笔,用了几分钟,照着他画了一张很简单的速写。因为没有橡皮,也没有想多认真画,最后出来的成品并不是很好。
但是我没想到,他却爱不释手,因为这是我目前为止给他画的第一张速写——现在想想,我画过那么多人,那么多物,最后却没有专门为爸妈画过一张速写,不免有些心酸——于是他把他万年不变的微信头像改成了我给他画的、那一点也不精致的小小的速写。后来,他还很乐呵的告诉我,有同事说他的头像还很像自己,他就欣然告诉同事说:“哈哈,这是我女儿画的。”
其实,我比朱自清幸运,因为我比他早了十几二十几年明白了自己的“聪明过分”,也因此比他多了无数时间陪伴自己的爸爸、自己的家人。我才十几岁,还是学生,既没有工作的束缚也没有自己家庭的困扰,因此,我可以比朱自清多很多他多没有的精力和时间多和家人聚在一起。所以我很高兴,极其高兴。
但是很少有人像我这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就连朱自清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他父亲时日不多且他也无暇顾及亲人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所谓“父爱”,才明白自己的过分“聪明”。因此我又很悲伤。悲的是向朱自清、像许多我的同龄人一样的人;伤的是自己竟然十三岁才明白这个道理,那我之前的种种行为岂不是伤狠了爸妈?太晚了。为什么我没有再早点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想至此处,情不能自己。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我哭了。于是之后讲《背影》这篇课文的两节课,我都哭了。或许班上有许多人都在可怜我哭得如此伤心,在嘲笑我是个离不开爸妈的孩子,有许多人都不解我的泪点在哪里。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我是在虔诚地忏悔我十几年来的过错,而他们以后全要忏悔二十多年甚至三十多年四十多年以来的错。到时候,他们哭的就不是几节课的时间了
【篇二:变化的背影】
时光在流逝,万物在更新,我,在成长,而你,却在衰老。
——题记
曾经,你,如我身侧的一棵大树,枝叶繁茂,翠色苍苍,为我遮风挡雨。
阵阵竹涛中,耳畔是竹叶轻轻摩挲发出的“沙沙”声,石子铺成的蜿蜒小道上,一位年轻的男子缓慢却有力地走着,一双大手下握着的是一双稚嫩的小手,满脸童稚的我或是流连道旁的小虫,行得略微靠后一点,手中得意地挥舞着刚从路旁折下竹枝。时不时抬起头,望一眼身侧那个行地靠前一点的高大强壮的背影,心中感到无限的安全。行到小道的拐角处,望一眼竹林深处无尽的绿意,我的眼底闪出了一丝惧意,但在望了一眼身前那个高大的背影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迹,感受着那双大手带来的安全感,同那背影一道由清晰到模糊,最终,消失在翠色中。唯留下道旁轻轻摇曳的绿竹与林中小溪潺潺的水声。
暮色渐渐地合拢,夕阳的余晖与苍凉的夜色浅浅地交织融合,渐渐地,窗外,华灯初上,绚丽而又多彩。窗内,台灯发出白亮的灯光,有些刺眼,就同面前那张摊开的试卷一般,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让人有些乏力。我坐在书桌前几次想要放弃,但看到身侧同样眉头紧锁地在思索着的你,又不得不坚持。良久,这题终被攻克,不由得长舒了口气。你缓缓起身,说:“休息一下吧!我去给你热一下牛奶。”正说着便转身向房门外走去,背影虽依旧高大却有些单薄与瘦削了,就同我的分数一样。许久,握着手中这杯暖烘烘的牛奶,心却暖不起来,望向窗外,外面,夜更浓了,但夜幕中只有几颗零落的星星闪烁着。
寒风有些猖狂,肆掠地刮着,刮得脸庞有些生疼,也刮得道上黄叶纷飞,刮得你和我缩了缩脖子,然后走得又近了些。你走得略微靠前一些,几年间,我已比你高出了一个脑袋。你脑后,头发已有了些稀疏,几根白发在黑发中有些刺眼。风,刮得我心有些乱,忽然一个趔趄才发现自己鞋带松了。蹲下身来系鞋带时,抬起头,望着慢慢前行着的你,才发现,不知不觉间你已苍老了许多,步伐已有了些蹒跚,踩在落叶上,发出没什么规律的沙沙声。又是小道拐角处,你的背影在小道上渐渐虚幻,消失在枯黄中,我赶忙追去,林中只留下几片黄叶飘飘荡荡与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
或许,真如《山河故人》中所说:“过去、现在、将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那我一定要珍惜这段你陪我走的路,终有一日,我将长成你身侧的一棵大树,为你遮风挡雨。
【篇三:祖母的背影】
又是一年冬日,时间如同那飘零的雪花,洋洋洒洒,不知又过去了多少春秋冬夏。寒风吹过脸颊,泪在不经意间已流了下来,泪水中我仿佛看见了祖母和蔼的微笑,看见了那令我终身难忘的背影。
祖母的背影是勤劳能干的绿色。从纺织厂退休后不久,祖母就闲不住了。家里家外忙这忙那,尤其操着一手好针线活,总喜欢独自坐在那把棕木色的老摇椅上,矮小的身躯在夕阳的斜映下拖出长长的影子,略显沧桑。祖母给我做了一套棉衣棉裤,我却因花纹老土十分不爱穿。祖母走后,在冬日里穿着它们,无论多么寒冷的风,也刺不透被爱包裹的心。
祖母的背影是和蔼温暖的橙色。那是一个大雪天,汹涌的寒风拍打着窗发出怖人的尖啸,大地似乎也畏惧这严寒,包裹上银白色的大衣。祖母絮絮叨叨的叮嘱令我十分厌烦,抄起书包拔腿就走,急到午饭也忘了拿,中午的雪下的更大了,风雪中似乎有个人影—那是祖母!依旧带着和蔼的微笑。我忍住泪连衣服都没穿就奔出校门,祖母担忧的问我怎么没穿衣服,说着要把棉衣给我,我望着那仿佛被岁月的刀无情的割下一道道痕迹的脸,我尽力将泪水留在眼眶里,望着祖母离去的背影,在寒风中摇曳的身躯使这白茫茫的大地染成了温暖的橙色。我忘记了体外的严寒,只留心于心中的温暖。
交织的色彩点染出祖母的背影,我愿这美丽永驻我心。可是,命运的死神终究光临了祖母。又是一年严冬,祖母仓促地出门,我望着暴雪中逆行的背影,树枝战栗的发抖,我心中有些不安。忽然间祖母摔倒了,我几乎是飞了出去……那年的冬无情地将我和祖母分开在人世两边,终究祖母的背影变成永久的灰白色。
我望着那把老摇椅,夕阳恍惚了我的眼睛。祖母仿佛就坐在那里,缤纷的背影映照着整个房间……天空中又有雪花飘落:祖母,您在天国过得好吗?
【篇四:母亲的背影】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美妙的词语去夸赞母亲,也不清楚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只希望用最平凡的小事去感恩母亲。
在万物沉寂的清晨,我睁开眼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我的母亲,她陪我和这百万大军共同奋战,通往地下车库的路是如此的漫长,黑暗,我迫切想要看到一点光,哪怕只有微亮,欲求找到母亲所在的位置,才能给心里一点安慰,才会有些许的安全感,母亲笨拙地从背包中找寻钥匙,她有点心急,手上的动作也就显得愚钝,我不知什么缘故,心中滑过一丝愧疚之情,我当初的选择是否是错误的,选择了离家最远的一处学校,母亲不放心我,陪我起早贪黑,我用极小的声音询问母亲,原本以为母亲上了年纪没听到,谁知母亲却说:“没关系,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咱们一定能够坚持下去的,不就是三年啊,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切都值得。”我忽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母亲。
母亲用力地托起那略显沉重的车库大门,急步走到车边,她吃力地用脚推车叉,好几次都没拨开,只得试了一次又一次。要想到达前方平缓的地面,需要行走一段崎岖的上坡路,母亲嫌不好走,非要自己推,争执不过,只好任由她。
母亲弯着腰,用全身的力气撑托电动车和自己的重量,我在后面看着母亲蹒跚的走着,脚下像注满了铅一般,看着母亲那原本宽大的臂膀,经过岁月的冲刷,慢慢成了一道弧线。
时间过了很久,那段崎岖的路已经结束,可我却听见母亲的喘息声,她想极力压住声音,却又无意中听见“呼哧……呼哧……”不知是耳边风吹过的声音还是母亲的喘息声。
风响个不停,像是寒冬腊月一般。我坐在母亲的后面,我不敢想象母亲为我挡住了多少风寒,借助初升的太阳和昨夜还未褪尽的明月所给予的一点光明,我抬头望去,母亲在发抖,是啊!母亲在打颤。我想抱住母亲,给她温暖,却又怕抱得太紧束缚了她。我在心里默默念叨,春天快到了吧,别让母亲再受寒冷之苦。
母亲的背影是一幅美画,我要深藏于心底慢慢回味。
【篇五:删去父爱的《背影》】
初二时学过的《背影》,至今还记忆犹新。朱自清用朴素真切的语言讲述了父亲给他送行买橘的事,表现了父亲爱子之心。《背影》给我们留下的绝不是一点点的感动,更多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去领悟父爱。
而在前几个月,经典散文《背影》却遭到另类质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建议中学课本中删去《背影》一文,因为《背影》中的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成为感人的事迹,是非理性和实用主义的一个表现。无独有偶,民意测试中中学生不喜欢《背影》的主要原因是文中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以及形象不潇洒等。
丁教授犯的就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他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背影》这篇文章,用自己的标准来否定经典。以他的眼光看,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要删,因为太过血腥暴力;《西游记》也得删,因为里面纯属空想,不切实际;《红楼梦》更要删了,因为会误导青少年。那中国的四大名著岂不得重新再选?那我们中学生还有什么可以读的?而且,丁教授删掉《背影》这篇文章的理由中,大部分是说朱自清的父亲是如何如何不是一个好父亲,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父亲;很少有提到关于《背影》本身在文学上的观点。所以说,丁教授删去《背影》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他忽略了字里行间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当初,编者将《背影》列入语文教材,就是希望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父母的关爱,理解人与人之间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没有什么文章是十全十美的,免不了一些小的瑕疵,而鸡蛋里挑骨头的理由是不会被大众所接受、认可的。
最可笑的就是认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不够潇洒”而删掉《背影》的理由。难道我们的课本中必须出现高大英俊的父亲吗?难道只有高大英俊的父亲才能被中学生所接受吗?难道我们是用长相来衡量父爱的吗?“违反交通规则,形象不够潇洒”都只是片面之词,一篇好的文章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情感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不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味,不随社会的肮脏而污染。《背影》就是这样一篇好的文章,像一坛珍藏的好酒,经过时间的沉淀,越加香醇可口。这就是永恒的经典。
《背影》在多次的课改中都没有被删去,这已足以证明它的生命力。那些以经典为噱头的人,只不过是在炒作自己罢了。我相信《背影》一定会成为语文教材中不老的常青树!